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社会发展节奏逐渐加快,但是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关注度却逐渐下降,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渐渐弱化。高校美术课程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民间艺术元素巧妙融入美术课程中来,美术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即文化传承、精神传播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相应增强。由此可见,本文针对高校美术课程引进民间艺术元素展开探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希望能够为高校美术教师提供教学经验。

一、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一)内涵

所谓民间艺术,指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拓展精神视野的艺术,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群众能够在戏曲、美术、舞蹈以及音乐中提升艺术审美,狭义的民间艺术即指造型艺术(民间),如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以制作技艺为分类依据,民间艺术又会被分为印染类、陈设类、剪刻类、绘画类、表演类、塑作类等多种形式。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并作用于现实生活,民族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不同区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应被大力传播和继承,无论是教学工作者,还是文化传播者,均应加入到民间艺术发展这一行列中来,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积极贡献力量。这对我国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1]。

(二)特点

从民间艺术内涵介绍中可知,民间艺术的创作主体为人民群众,并且以丰富生活活动、彰显艺术价值为目标,因此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和服务性,即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从民间艺术自身艺术形式来讲,艺术形式夸张、多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寓意性明显。群众期待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时,创作完成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性,并且色彩饱和度较高。此外,在社会动态发展的影响下,民间艺术也会与时俱进地创新,既承担着优秀文化传承责任,又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丰富艺术内容,赋予民间艺术时代性特征。也正是民间艺术的时代特征和创新特征,才使其成为当今美术课程融合的热点。

二、民间艺术元素融入高校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一)基本现状

高校美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但美术教师传播民间艺术资源的过程中,主要是照本宣科,并未将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具体落实到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来,进而学生与传统文化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疏远,同时,还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民族精神传承的阻力。此外,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起着教书育人、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并且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因此教师在传播优秀文化时,既要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审美观念,强化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二)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强化高校美术生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责任感。民间艺术涉及的学科较多且地域性明显,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会有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审美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群众寄托的感情也不尽相同,例如,剪纸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创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美术教师向学生解释剪纸作品的寓意,学生能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被剪纸作品的艺术魅力所感染,来自山东蓬莱的学生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班级内所有学生均会在心头涌现民族荣誉感和传统文化传播的自信心。此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教师在美术课程中为学生展示年画这一民间艺术资源,教师从年画来源、寓意、发展过程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增加对年画的了解,学生在赏析年画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年画蕴含的艺术特色,想象空间自然会拓展,想象思维也会不断丰富,对艺术的探索能力和欣赏能力也会相应增强[2]。

在美术课程中巧妙融入民间艺术元素,还有利于艺术元素通过课堂传授的形式实现弘扬民族精神这一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民族素质,增强高校学生的中国力量,这有利于中国梦发展目标早日实现、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精神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间艺术元素融入美术课程的具体措施

高校美術课程在不同时代所遵循的教学标准存在差异性,我国高校开设美术课程之初,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大多数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教学经验,受美术教师资源匮乏、教学经验不足限制,课程在人才培养和艺术魅力传播方面的意义未能全面彰显,同时,美术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教学任务也达不到要求。现今,美术教学与以往相比取得了显著性进步,民间艺术资源的适当融入,不仅会丰富美术教师的教学素材,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近年来,教育部门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课程资源开发这一内容中来,即高校美术教材中适当加入艺术人物分析、优秀文化普及等理论知识,并开设了课程实践活动,以此提高美术课程教学效率。

(一)基本原则

美术课程所融入的民间艺术元素既要符合现代教育要求,又要充分彰显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民间艺术虽然通过美术课程的形式来传承,但不能为了传承民间艺术而将其盲目融入美术课程中来,在融入的过程中,应考虑课程教学需要,确保所引进的艺术资源能够发挥教育价值,确保学生在学习艺术理论知识、实践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人文素养。

(二)具体措施

1.开设专业课程

高校要想优化民间艺术资源的融入效果,应首先设置专业课程,如民间艺术赏析、民间艺术实践、民间美术专业必修课等课程,学生能够根据兴趣爱好以及需要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开设能够为美术课程起到教学辅助作用,并且有利于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这也是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表现,让学生对开展的剪纸、木版年画艺术以及印染艺术课程全面了解、具体实践,让学生能够在高校提供的民间艺术资源的近距离接触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在不同课程目标指导下,所制定的美术教学计划存在差异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盲目教学、混合教学现象,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民间艺术形式分类这一目标的引导下,教师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制作脉络清晰、图文并茂的PPT,进而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也会为美术课程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注重美术实践

教师传授美术理论知识和民间艺术知识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有效实践,为此,高校应组织形式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时间选择适合的实践形式。例如,学生在校期间,美术教师能够以高校为单位,组织剪纸竞赛活动,即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剪纸作品,并由美术教师和专业的剪纸艺术家进行作品评价和针对性指导,这对学生剪纸技巧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4.举办艺术展览

高校领导在传播民间文化、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可以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入手,即校内建民俗博物馆、陈列馆以及民间美术工作室,校外联系可供高校美术生见习的民间美术实践基地。这不仅有利于传播民族文化,而且还会为学生构建学习民俗文化的良好桥梁。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进行署名展览,每几周更换优秀艺术作品,以此体现艺术展览的公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馆,进而端正传统文化传播态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5.增强美术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断积累美术知识、更新知识库,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民间艺术气息浓厚的地区,切身体会艺术魅力,亲自搜集艺术资源,进而能够对学生提出的多样性美术问题全面解答,与此同时,学生才会被美术教师的艺术魅力和专业素养所感染。这有利于民间艺术资源融入美术课程活动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挑选综合素质较强、专业知识丰富的美术教师到优秀师资队伍中来,并鼓励队伍内的教师主动到地方民间学习,并将所积累的文化知识编写到美术校本教材中,进而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学习赋有特色的民间文化。

(三)注意事项

教师选择艺术资源时,应充分结合美术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特点,即所选的民间艺术资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操作难度上,均在学生接受的范围内,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自信心、传承优秀文化的动力会自然提升,反之,教师的教学活动则会以失败告终。此外,美术教师应巧妙融入、灵活运用民间艺术资源。例如,美术教师传授民间艺术印染方面的知识时,应一一对应不同时代的典型印染方法,为了巧妙引入印染艺术,可以特意穿着带有部分印染材料的服装,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形式的印染,如彩印花布、蜡染或者扎染等。当学生印染兴趣被充分调动后,教师顺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巧妙引进民间艺术资源应用于美术课程,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需要,而且还能起到传统文化传播这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有利于促进美术生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这对我国美术事业持续发展、美术人才大量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教师应掌握民间艺术资源融合适宜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   民族文化   精髓   形式   美术   高校   课程   教师   艺术   文化   学生   资源   弘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