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一、引言

新的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课程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核心价值,同时更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发掘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二、传统文化应用实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宣讲民族传统节日的背景、风俗、故事等,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传承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如四年级上册第8课,结合潮汕民风民俗,开展过传统中国节 ,做现代潮汕人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喜庆,和谐,团结,开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纪念实践活动。通过品德与社会活动课和年级组竞赛活动相结合,融社会实践、家校互动于一体,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小从细,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教《我看家乡的习俗》这课,可围绕习俗与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与环境、习俗与迷信、变化着的习俗。通过展示岭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景观,使学生看到一幅幅文明多彩的生活画卷。而许多潮汕地区的民风民俗通过真实的视频资料,呈现给学生,学生在乡情乡谊中体验文化,接受教育。

2、以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为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如四年级下册《我们生长在中国》这个单元第10课《江山如此多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版图,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山河壮丽,名胜古迹众多;各朝代遗留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感受到自豪和骄傲。第11课《我们的母亲河》,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国的文明,哺育了中华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是触及我国历史的第一步,这一课从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入手,让学生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再引导学生走进黄帝和儒家学派创始人的传说与历史中接受文化熏陶。认识四大发明,欣赏唐诗宋词、元曲,感受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的地位与贡献,惊叹先民的聪明才智,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社会生活相结合,弘扬尊重他人,关爱弱小,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同在蓝天下》第1课《我们都是一样的》,结合班级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模拟郊游野餐(过家家),甲乙丙丁饭菜不同,却有同样的饱餐幸福感。引导学生懂得:不同家庭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丰盛也好,简朴也罢,吃得舒服、吃得健康才最重要,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互相尊重,才能互相包容,沟通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第2课《多为他们想想》,课前安排学生到学校对面的水仙园社区颐年园陪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然后,再安排学生到社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参观,看残疾人朋友做手工,挣钱养家糊口。回到课堂,组织学生谈感想,想想老年人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残疾人朋友有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从而懂得要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关爱、帮助弱势群体,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才是我们要传承的优良文化。第3课《做生活的强者》把教材中家喻户晓的汶川大地震题材和班级中活生生的自闭症同学、多动症同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面临灾难,面临困境如何自救,灾难过后如何自强不息,摆脱生活困境,变一种方式生活,尊重生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结束语

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借助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个教学平台,运用好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整合教育资源,不仅会使中华民族的优良素质教育得延续,更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中华   品德   社会   传统节日   中国   中华民族   民族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