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带给人的悲剧美

一、引言

悲剧艺术是人类探索存在起源和经历痛苦生活的产物,标志着人们试图确定自我存在和高尚价值。因此,悲剧的审美价值往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高贵美、当人们的生存面临着压倒性的优势的公然否定时,他们仍然坚持斗争,直到丧失抗争力,以展示人类的崇高和尊严。因此,悲剧是人类巨大力量和非凡性格的最佳表现、悲剧的力量正是人们心中对超越已知现象向往,着重表达个人的最高价值,从而达到精神的超越和升华。

二、人文主义之美

人文主义向往的是善良、爱情、道德等一切美好的东西。《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首先,剧中人文主义之美主要表现为剧中角色善良的性格、与叔父克劳狄斯的邪恶相反,哈姆雷特有一颗善良的心。剧中最纯洁、最善良的人物欧菲莉亚不能容忍任何世界上的污秽之事,这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部分、另外,人文主义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哈姆雷特对人文主义者的态度上、在剧中,哈姆雷特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他得知父亲死亡真相之前,他对人类世界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美好的期望、哈姆雷特的人文精神也体现在他对人和事的平等理念上、哈姆雷特对自己的仆人霍拉旭说:先生,朋友,我情愿与你交换这个头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哈姆雷特的灵魂深处,尊敬和谦卑之间没有区别,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三、批判主义之美

悲剧可以说是对社会罪恶最勇敢、最独特的揭露者和批判者。同时它还能揭开了人类心灵的面纱,从观众角度去看待深藏在人们内心的兽性和邪恶、它揭示并严厉批判了这种潜在的、甚至连人类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邪恶倾向、悲剧的另一审美价值批判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悲剧不仅是在摧毁纯洁事物的过程中提升其审美价值,而且在惩恶扬善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也揭示邪恶力量的强大和其可恶嘴脸,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灾难,这反过来又会对观众内心深处的欲望产生影响、剧中,王后乔特鲁德觉得她的心被撕成两半,并接受哈姆雷特王子的建议,把坏的一半扔了,把好的那一半留下来过日子、向天忏悔罢,反悔了昔日之过错,以避来日之报应。别再往杂草丛上浇粪,继续地加深您罪恶之臭了。对观众来讲,所谓向天忏悔是对理性良知和欲望的不理性行为,更要勇敢地面对它,阻止它变成恶魔。这难道不是对善良行为的积极引导吗?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反映了在历史进程中对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破坏的要求、我们的意志和命运往往背道而驰,我们的决心到最后会被推倒;事实的结果总难符预料、悲剧中意想不到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并最终导致了大屠杀的悲剧。其深刻的悲剧意义在于:在悲剧中,邪恶的力量越强大,越令人痛苦,越显示了其灭亡的必然性。在《哈姆雷特》剧的末尾,另一个人文主义者登上黄铜宝座,它象征着邪恶力量的完全崩溃。

四、冲突之美

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写给费迪南拉萨尔的信中说:在我看来,悲剧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他提到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合理发展要求,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所有赋有历史的必然要求或生活中真正美丽、有价值的东西都在社会发展的曲折过程中遭到破坏、这个悲剧冲突充分体现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死亡为代价,在与旧的社会体系和旧势力的斗争中,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虽然是悲剧但却不悲观。因此,人们可以从悲剧中感受到一个英雄形象的全新生活,并看到黑暗王国中透出的一缕阳光、

在剧中,我们认识到,哈姆雷特拥有良好的理想和意愿,以彻底改变世界为己任,这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然而克劳狄斯的黑暗势力仍然是主导力量,因此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与邪恶的社会现实存在尖锐的冲突。再加上哈姆雷特人物性格的软弱,他显得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善于思考而犹豫不决,这就决定了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与他的使命不相称。新事物的软弱性和人文主义的无法实现与人物内部冲突和矛盾及外部环境形成了明显的冲突、这两组冲突精确地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矛盾交错,冲突加剧,最终只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悲惨的结局。看来,悲剧人在冲突中揭示其内在美,这是构成悲剧主体的一个方面,即人们生活的意义就是追求自由和独立、而一个完整的悲剧的产生,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认识人类存在的局限性,试图超越但最终失败、悲剧环境中的第二个因素明显是来源于外部环境,通常表现为悲剧人物遭受严重伤害或受邪恶力量的毁灭。因此观众觉得很难找到这种局限性,但又不愿意失去它,这正增加我们对有价值东西的确定。

五、英雄之美

哈姆雷特有坚定的信念和责任。得知父亲死后,他仍然决定承担报复和改变乾坤的任务、哈姆雷特很冷静、很理性,为了确认父亲的死因,他编排了一个戏剧节目,其内容是根据他父亲的死亡改编而来的。在这一场景中,哈姆雷特通过观察叔父克劳狄斯的表情,确认了他父亲死亡的真相。另外,哈姆雷特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青年、他爱欧菲莉亚,但仇恨克劳狄斯、哈姆雷特大胆否定世界的无限的混乱,在重整乾坤中思考生命的存在以及希望的存在,直到最后的毁灭,这让我们感到了痛苦中的喜悦。

从悲剧人物的行为来看,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自己的毁灭。在第三幕,哈姆雷特有一段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这段独白反映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意识特征,这不是受到实用性局限,但超越生命的本体论思想。从独白中可以看到,哈姆雷特对他叔叔杀害了同胞兄弟成功登上王位并不感到焦虑。他完全超越了这种动荡的影响,能面对生活的难解之谜、莎士比亚通过非凡的语言描写人物心理,升华了哈姆雷特的灵魂。哈姆雷特的死是命中注定的、不可避免的,就像每一个悲剧人物一样,个性的弱点必然带来一种结局死亡、而这种死却是崇高而壮美的,给人以悲壮的体验。

六、语言之美

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其丰富的语言。他使用双关、隐喻、反语以及其他高超的语言技巧,显示语言的微妙的独特美。剧中插入了和谐的节奏,像绕口令一样,这使得戏剧美不胜收,展示出了莎士比亚在语言使用上完美的艺术风格。

当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出现时,两名警卫被吓坏了、霍拉旭认为它是扰乱我们心灵之眼的一点微尘、正是尘埃扰乱了我们心灵的眼睛。心灵之眼颇受著名诗人例如威廉华兹华斯好评,成为不朽的名言。

第三幕中的独白成为生命与死亡的首要选择:

To be or not be-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

这四行都各有一个额外的音节,目的是为了说明哈姆雷特绝望的精神状态和他犹豫的心情、诗的节奏与人物内心缓慢的思维相一致、特别是在第一行,前半行中的重复音和长音加上后半句的逗号和两个破折号给读者一种徘徊、泪丧、拖延的感觉、莎士比亚在第二行至第四行的语法结构上做了巨大变化,采用了诗歌的独特风格,打乱了原有的语序和词序。在阅读时,读者会有一种缓慢流动而又迟钝的感觉,这恰恰揭示了哈姆雷特对生命深刻而痛苦的思考。

七、结束语

《哈姆雷特》己经成为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最高成就之一,是世界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这与其审美价值是分不开的,这是人类的悲剧和社会悲剧。在人们经历痛苦、悲伤、眼泪之后,悲剧的审美价值己经成为欣赏喜剧的重要方面。因为,在欣赏悲剧时,读者需要从中细细品味其隐藏的审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   莎士比亚   悲剧   人文主义   剧中   邪恶   冲突   人类   力量   价值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