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引领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其障碍,提出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和内部氛围。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外部障碍

1.1.1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物质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经济体制的变迁和创新过程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强化了自主性,但是相对有一些观念淡化了,如党的观念、组织纪律观念等。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使人们逐渐由传统的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这种变化是深刻的,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障碍。

1.1.3社会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变迁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除原有的工、农、知识分子外,现在呈现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他们的身份也时常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使人们受益大小、多少、先后都是不同的,在现实中存在着人们受益的差别,有时甚至是不公平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同的。比如对现实中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人们关注的是收入分配的机制是否合理,对于腐败和非法致富,已经造成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个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必将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将现实不尽人意的状况扩大,很多人处于下岗、流动、分散、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对前途感到信心不足,对命运感到不好把握,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在最大限度地包容、整合其他群体的价值基础上,保持其统领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思想局限,消除不良心理,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价值取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内部障碍

1.2.1官本位和金本位的思想局限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化所谓“官本位”,是人们的价值追求在于做官,人生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官职的大小或官阶的高低。“官本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泛化到社会各个领域,官职和“级别”成为人们评价人生价值的最高尺度,常常异化为成功人士的一种最高奖赏,“官本位”的泛化,容易使党员干部放弃宗旨,淡化岗位责任,怀着谋求官位从而获得特权和个人实惠的目标和心态,挤进党员和干部队伍,给党的队伍素质提高带来潜在的挑战。金本位的另一替代语就是拜金主义。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人采取欺诈手段,搞假冒伪劣,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政务活动中,部分政府官员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这些都是金本位的具体表现。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产生的利润最大化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反映到人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1.2.2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在部分群体中存在的失落心里以及弱势群体中存在的仇富心理都不利于核心价值的内化目前,社会弱势群体中躁动不满情绪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仇富心理的滋长蔓延。具有仇富心理的人由不自觉地漫视经济改革,敌视经济发展,有的甚至破坏经济建设。仇富心理的存在时时下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若任其发展,必将不利于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不利与把广大群众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并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仇富心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克服。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外部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坚持宣传有广度,又要坚持教育有重点。要努力做到:

2.1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氛围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重视学生的个人利益与现实需要,不注重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导向,轻视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从而导致教育内容与学生价值观相脱离,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发生的新的变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缺乏丰富性、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对人们在生活、思想中遇到的困惑,缺乏有力的解释,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多样性的思想道德需求。对此,我们要大力扶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要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说明,着力培养一大批扶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鼓励他们进行新的探索。

2.2社会主流媒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和红色网站来进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网站,加强网站信息的管理,增强防御能力,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潮i新闻舆论部门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

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内部氛围

3.1理论基~flt: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有说服力,理论要彻底才能有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放在首位,这一价值定位不仅凸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还要注意吸收中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发展之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一些合理的成份,才能更加彻底更有说服力。"

3.2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内容。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为实现个人理想刨造条件。共同理想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的,共同理想包含着干百万人的个人理想,共同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因此,要引导人们努力在追求共同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要教育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3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把民族传统精神刨去其阶级局限性,挖掘其普遍涵义。把它们置放于和谐社会构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社会实践中去重新改造、丰富和发展,赋予其时代内涵。这是一个肯定一否定一新的肯定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进行整合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进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洽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O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撑、价值引领和力量源泉。

3.4价值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念,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给道德领域带来深刻复杂的变化,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剧烈的冲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提出了基本准则。它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佳确把握了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要求,也为之真正被广大群众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   体系   官本位   价值   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   氛围   理想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