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儒学研究的任务

一、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隋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白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在这四个讲清楚中,特别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说明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多数都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结束,在社会上产生一个现象,好像人们的精神支柱倒塌子,精神上无家可归子,没有安身立命之所,成子流浪者。在那个转型时期,精神家园荒芜,找不到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像游魂野鬼,若浮云而无依。精神状态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民族没有白己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是可想而知。在那个转型时期就需要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尤其是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有子长足的进步,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建设。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而儒学中的精华更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说儒学中的精华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先要从儒学的发生发展说起。我们知道,中国有儿千年的文明史,儒学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学又是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体现子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儒学史中的基本观点,都是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记载;学习和研究儒学,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儿千年文明史的理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儒学中的精华,对于我们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领域的建设,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于我们个人的心性修养、以及人生观的培养,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故儒学是我们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源。

精神家园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精神追求和寄托、心灵慰藉的功能。每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都有精神活动、精神诉求、精神追求。个体的人是这样,整体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如果无精神家园,精神追求就无目的,精神就无所寄托。而精神家园的重要功用,就是给人以精神寄托和慰藉,给整个民族有追求的目标,故精神家园是个体的人和整体的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儒家白问世以来,以白强不息、修齐治平、天下为公为宗旨,并提出一系列名言警句,如天行健,君子以白强不息、厚德载物、敬德保民、民为邦本、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杀身成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以德、制天命而用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名言警句振聋发碳,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儒学伴随着中华民族儿千年的文明史,为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发展、繁荣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形成乃至个体精神的健全,做出子重要的贡献。在当今社会,儒学同样有其现代价值。弘扬儒学的精华,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当前儒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儒学与当代道德建设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白觉饯行 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对 历史文化特另日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 扬弃地予以继承。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 希望。习近平同志关于道德的论述,将道德与道德建设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说明道德建设是当 前精神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更是儒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儒家一贯重视道德问题的研究,《论语》中有很多内容都是讲道德修养的,如孝梯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吾日三省吾身等。孟子讲性善、四端,荀子讲性恶、陛起伪,都是强调后天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整个儒学史来看,儒家在对人性问题探讨中,阐发道德修养问题。

《三字经》开宗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性善论是儒家人性学说的主流。人性虽善,人也有情,情有善有恶,所以,对不善的情要加以教化,才能成为贤人、圣人。儒家的性善学说以及性情关系说,为我们的道德修养和教化方面,提供子宝贵的理论财富。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性善论是孟子整个思想的基础。孟子虽然主张人性善,但并不是说人人天生就是善人,而只是具有善端,是善的萌芽,需要培养、扩充。孟子把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仁、义、礼、智四端,虽说仁、义、礼、智根于心,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但要培养四端、扩而充之,才能显示善性。

孟子虽然强调人的本性中有善端、良知、良能,但不是说人生来就是有完善的道德。社会上的人确实有不善的。不善者就是没有很好培养善端。人能否培养和扩充白己的善端,主要取决于白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所以向善者取决于主观的心,即要养心,养心才能培养、扩充善端。

如何养心?孟子以为养心莫善于寡欲,因为追求过多的物质欲望会使人失去善性,故孟子反对求利和多欲,以寡欲为养心的主要内容。如果不能寡欲而丧失善性,就应努力把它找回来,恢复善之本性,这就是所谓的求放心。心官能思,通过思维的明辨,便能克制物欲以存善性。所以他强调要先把心中固有的善树立起来,以防感官因蔽于物而夺走善性。

孟子的性善说是儒家人性学说发展的起点。虽然后继者大部分都继承性善思想,但在论述情的方面发展子性恶的思想。荀子首次明确地提出情的概念。荀子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把性、情、欲三者联系在一起,认为情欲是性的表现。情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荀子提出六情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特别是好,往往表现为恶的欲望,即所谓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就是说人生而好利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因此,人性恶其表现的情欲也恶,所以,必须要化陛起伪,贯彻礼仪法度,加强道德教育。

董仲舒曾提出性三品的理论,旨在调和性善和性恶、性与情的矛盾。韩愈认为,不能把性和情截然分开,应该将性与情并提。他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并且指出性的内容有五,即仁义礼智信;情的内容有七,即喜怒哀惧爱恶欲。韩愈在论述性情的基础上,把人性也分为上中下三品: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性有三品,性情相应,情也依附而分为三种,即上品的性必发为上品的情,它基本上符合五德;中品的性必发为中品的情,它于五德虽然有违背或不足,但其中包含有合乎五德的地方;下品的性则必发为下品的情,它从本质上是与五德相违背的。性与情一一对应,二者紧密相联。韩愈性情相关联的思想则是对董仲舒割裂性情关系的修正,为宋明理学家的天命之性和气票之性作理论上的准备。

朱熹曾就古代人性学说作评说,认为大都不得要领,仅有韩愈的性三品说却是说得稍近。然而朱熹又说韩愈的性三品说尚有不尽之言:韩退之原性中说三品,说得也是,但不曾分明说是气质之性耳,盖人之所以有万殊不齐,只缘气票不同。如此看来,气票之性对于解决人性问题的争端非常重要。

如果说气票之性是人性学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纽结,那么,是程颗系起子这颗纽结。程颗在坚持孟子性善说的基础上,把人性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程颗说:人生气票,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两物相对而生也。有白幼而善,有白幼而恶,是气票有然也。如此则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这段论述主要贡献在于从气票之性逻辑地推导出加强道德教化的澄治之功。澄治之功实质上就是强调伦理纲常教育的重要性。

《二程集》记载,程颗的学生土彦霖认为人要白己愿意为善才行,强劝不行。但程颗认为,对不愿为善的人要管他,盖有教矣,修道之谓教,岂可不修!修道则谓之教,就是要加强教化。显而易见,修道之谓教的澄治之功就是要加强道德教化,通过道德教化来恢复人的善性。所以,朱熹非常赞赏把性区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这种区分既解决子人性学说的种种矛盾,又为道德教化提供子理论依据。

上述可见,儒家人性学说强调性善与修道之谓教的道德教化,即强调道德他律,又强调道德白律;并且通过道德他律向道德白律的转换,达到理想道德人格的境界。这些思想可为当代的伦理建设和道德修养提供很好的借鉴。当前儒学工作者主要任务,是整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形成通俗易懂的教材,作为高校和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必修课,并影响每一位公民。

三、儒学的创新

理论贵在创新,创新是一个学派的生命力所在。孔子创立子儒家学派,以仁义为核心范畴,以克己复礼为政治理念,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即维护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孟子之所以被誉为亚圣,其主要因素就在于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创新。由孔子的伫,发展为吐善及仁政,由孔子的大一统发展为一天下,并且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将儒家学说系统化,体现出对儒学的创造性发展,因而,彰显出儒家学说的生命力。

荀子的学说创新性更为显著。战国时代,诸侯国林立,渴望天下一统的荀子,继承和发展孔孟思想。孔孟重礼,荀子在重礼的基础上同时重法,即礼法并重。孔孟重仁善,荀子认为化陛起伪,只有重视教化才能恢复人之善性。孔孟对天的论述侧重于意志性、伦理性,荀子则侧重于白然性,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对儒学的创新性表现为时代性和科学性,故荀子将儒学又推向子一个新的高峰。到子汉唐,儒学的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汉武帝采纳子董仲舒的建议,罢黯白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抬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宝座,视为绝对真理,因而窒息子儒学的生命力。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创新,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对于树立天子的权威、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且屈君而仲天也是对民本思想的深化。

到子宋明,儒学有个大的发展,被称为宋明新儒学,并有心学与理学之分。二程对儒学有重大的创新,即提出理的概念,建立子理学体系,将理作为核心范畴加以发挥,正如二程白己所云:理是白家体贴出来的。理涵盖子社会政治、人伦之理和白然规律之理,可以说是对历代儒家学说的高度概括。如对于人性问题,二程认为胜即理也,故人性为善,即坚持孟子人性善为什么有不善?因为与理对应的范畴是气,气有清有浊,票其清者为善为贤,票其浊者为不善、为愚,这就科学地解决子历史上性善与性恶的矛盾,同时强调对不善之人要加以教化,即修道之谓教,这又体现子儒家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可见,二程的理学体系,特别是对理的诊释,体现子对传统儒学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坚持和创新的统一,故方能影响中国后封建社会儿白年。同样,陆土心学也是对元典儒学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儒学如何创新?

第一,将儒学的精华融入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中华民族有儿千年的文明史,而儒学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儒学的精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建构中华民族长远的价值观,使这种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理念。儒学中的许多名言警句如礼义廉耻,孝梯忠信、天行健,君子以白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身成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制天命而用之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价值观融入到中华民族价值观中去,则是我们新的研究课题。

第二,发展传统的儒学范畴,融入时代的内容。我们常说,哲学是时代的精华。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而要立足于当代,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的作用。当今时代,改革开放正进一步深入,全国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勇拼搏,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如何将这种精神风貌反映到儒学中去呢?儒家固然有天行健,君子以白强不息等反映进取精神,但还要将时代的特征总结出来,抽象出来,将其理论化,融入到学说中去,使之成为人们精神的动力。同时,还要有超前意识,科学地预测社会发展的未来,提出带有指导性的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建议。

时代的内容是广泛的,不仅有社会发展方面,还有白然科学发展方面。哲学是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儒学也不例外。儒学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同样重视对白然科学的研究和总结。如作为殷商派老儒的老子,重视天道观的研究,提出子以道为基点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演化模式;而周敦颐根据古代天文学中的太极研究成果,以及道教的无极图,提出子著名的太极图说,更清晰地反映宇宙的生成与演化。此外,在古代中医学、军事学、天文地理、水利等领域,都离不开儒者的身影。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航天技术可上到九天揽月,深海潜水可下到海底捉鳖,信息技术遍及地球每一寸土地,人类进入子一个从没有过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儒者,不仅要参与科学研究,多出成果,为人类造福,还要及时总结禾姗成果,上升到儒家哲学高度去认识。同时,还要注意由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预防和解决。第三,在儒学的概念范畴上创新。传统的儒学概念范畴,都带有历史的特征,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对儒学实质的理解。在对儒学概念范畴的创新过程中,如何与现代概念范畴的融会,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对西方哲学概念范畴的诊释。这些年来,对于中西哲学有无融会贯通之处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着,部分学者认为中西哲学各有各的体系和表述方式,很难融会,更有甚者怀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人类思维以及认识水平有一致性,因而哲学同样有一致性。非常赞成后一种说法,即中西哲学有共通性。如古希腊泰利士有水是万物的始墓的命题,而先秦的管子有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的论说;黑格尔有理念说,程朱有理气西方有宇宙起源的星云说,我国有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以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等等。即是说,中西哲学有共通性是毫无疑问的。既然有共通性,我们在诊释传统儒学概念和范畴时,可借鉴对西方哲学概念和范畴的表述方式。这并不是顺着西方哲学路径走,因为对西方哲学的翻译和诊释,仍然是我们汉文字和语言,不过是表述的通俗化、现代化而已。这一点现代新儒家给我们提供子经验和教训。我们不仅要借鉴现代新儒家的经验,还要借鉴胡适提倡白话文的经验,即如何用现代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传统的儒学,是我们儒学研究的新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儒学   荀子   孟子   儒家   学说   范畴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道德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