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就是人生的形式

今天是一个世俗的时代世俗,是务实、实惠和实际的代名词。世俗,培养并且鼓励享乐主义,而不是理想主义所以,今天的文化英雄,是娱乐大众的明星,而不是致力于思想求索的哲学家。

然而,哲学真是与我们这个被定义为世俗的时代无关吗?或者说,当我们大众汲汲于个体自我(及家人)的现实幸福的时候,哲学真的是与己无关的学术玄想,而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切实的生活技术?

美国学者詹姆斯克里斯蒂安的《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后称《思考》)一书告诉我们:哲学作为人类的综合智慧,并不是哲学家的专利,相反,它归根到底就是人之为人对自我生存的追问和解答一一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不是学术玄想,而是人之为人应有的生活能力哲学思维的基本要素,是追问意识、探究精神、批判分析和整合观念;通过哲学思维,人追问并解答自我存在的基本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基本问题,是人类存在的永恒问题,无论古今,无论贵贱,生存于世,都必然面对,而且一生面对

经历了约411年的历史积累,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思维的结晶,已成为一个卷性浩繁的学科对于普通读者,哲学无疑是一部令人望而生畏、无从着手的尘封的大书《思考》这部书,是一部为普通读者打开哲学这本书的哲学普及读本,全书分八大部分、33章,包括了哲学问题的方方面面以哲学系主任荣休的作者克里斯蒂安,没有用哲学家的学术写作惯例,将一个大而全的体系化的哲学教程提供给读者,而是以从容自在的随笔书写,革取精华,散珠滚盘,将浩繁复杂的哲学思维轻巧而明晰地呈现于读者眼前读《思考》,读者可以从头至尾地通读,由此自然可以收获一个哲学思维由古及今、史论兼顾的系统知识但是,读者若将《思考》置于床头案端,闲时翻阅,书中任何一个章目,可随机阅读,自成一体,思理与趣味都独立自足。

北大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是《思考》第11版,是作者亲自修订的最终版阅读《思考》全书,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典范之作,而且可以从剪裁取舍的精到看到作者对该书倾注的热情和诚意作为一个哲学专业学者读《思考》,我是感受至深的,不是作者在书中表现的对哲学学科的广博深刻的历史修养,也不是作者将哲学思维的表述放在人类文化精神的整体历史中,而是在这两个前提基础上,作者在全书中一以贯之保持了立足于当下人类个体生活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们时时看到,作者不是作为一个资深哲学家在向我们普及哲学知识,而是作为一个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代世界的朋友,在当下生活中面对共同的存在问题,不断追问,从而求诸于历史中的伟大哲人,吸取批评分析和综合思考的启迪。

在《思考》的每一章中,既有当代生活的实例讨论,又有哲学史中的问题解读,还有一位哲人或重要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与思想评述因此,阅读《思考》,不仅会使我们将当下生活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历史追问相联系,而且会进入到与历史中的哲人在当下处境中相会、对话的境界准确讲,你会感到,《思考》的独特力量就是让历史中的哲学家复活过来,对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与我们做跨历史的对话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经过2m m余年,到现代的尼采、柏格森、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类哲学思维里程碑式的伟人都从不同的历史节点走来与我们相遇。

克里斯蒂安在《思考》中,贯彻了整合哲学的思维所谓整合哲学,就是突破现代学术的学科分割,荟萃人类各领域的生活智慧和思想结晶换言之,《思考》是把哲学解读为人类智慧或人生智慧的整体的因此,在《思考》中,罗马皇帝奥勒留,科学家伽俐略、牛顿、达尔文,南非政治家曼德拉和身患白血病访问中国并客死于德国的当代希腊作家卡赞扎斯基.都在哲友的行列中作者对哲学家的非专业化拓展,不仅丰富了哲学智慧之库,而且切实强化了哲学与人生的同一性:哲学不是对人生的思考,哲学就是人生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哲学   哲人   哲学家   世俗   思维   形式   人类   读者   智慧   人生   作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