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家哲学的“三天”喻道

一、论天道

关于天道的概念,在《道德经》有功遂身退,天之道、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工,工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祥然而善谋、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以上章句可以得出,天道乃一种规定,如同现代的自然规律,是道对世界万事万物最高的、不可违抗的一种要求,如若违反,必遭惩罚。利而不害则是道的最高价值准则,即只做对世界有利的事情,而不做有害于世界的事情。这是一种先天的规定,其关系到道作为本体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因此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于它,否则就要遭受天谴。

就其内容而言,《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补足而补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就是至高无上的道是减去有余的来弥补不足的,使之保持平衡。而人世的准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去不够的来供奉多余的。而谁能够把有余的拿出来奉献给天下不足的?只有得道的圣人。 损有余而补不足可谓天道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公平、平等之义。另者,《道德经》中:功遂身退,天之道。意思就是功成名就之后,就应该脱身退居,那样就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亦是天道的一种基本要求。然而,天道的基本要求并不只有这些,其丰富的内容实质都指向其最高的准则,即利而不害,公平、平等、功遂身退以及不贪等都是对这一最高准则的具体表现。人类只有按照天道来办事,按照自然规律来处理事情,才能真正的保证天下平安。

二、论天下

关于天下的理论,首先在前面讲到,天下母中的天下,即万事万物。在五千言的《道德经》中,较天道、天地而言,天下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其中八十一章中有三十章都有关于天下的描述,由此可见,道家哲学理论中,对天下的重视。其次,就天下这一概念而言,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其表现出不同的涵义,但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天下母、 天下式、天下正以及天下定则尤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天下母表现的就是本体论的意义,天下式则表现着方法论的概念,而天下正与天下定却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上的目的论的意味。因此,在研究天下的理论时就必须深人具体的运用中把握其所蕴含的不同意味。

在《道德经》二十二章中:曲则全,枉则直,汁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在这里,老子在这里用到了曲与全、枉与直、汁与盈、敝与新、少与多等对立面来说明抱一为天下式,可见在看待问题时,不仅要看到事物所展现出的一面,而且还要看到事物所隐藏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的处理事情。天下式的最终目的在于统一,用老子的话来讲就是天下正。那么,天下统一的表现又是什么呢?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敝清净为天下正。意思为越圆满的事物好像有缺失,但它的作用却永远不会消失。清净自守可以是天下安宁。从上句可以看出,唯有清净天下才能安定,社会才能统一,因此,清净乃天下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以抱一为天下式方式来处理和看待问题,已达到天下正与天下定的清净状态。

三、论天地

正如文章开头所讲,道是道家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对 道的理解与掌握乃是道家哲学的重要内容。然而作为玄而又玄的道,其形而上的抽象含义很难得到理解,因此,借助一些具有现实内容的东西来说明道,则更具有说服力与解释力。而 天地在《道德经》中最主要的用意正是扮演了这一角色,即所谓以天地喻道,用天地的品行来说明道的品性。《道德经》第七章中: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揭天地不以自身为目的的崇高品格,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光辉榜样。老子多处讲贵身,但他认为 贵身应以不自生为前提。另外,这里还以天地的长久来喻不了道的永恒状态。另三十二章中: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即天地问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就能降下甘露。人们没有命令它,它却自然而然地遍布均匀。其中天地所喻的就是万物在道面前一律平等。

另外,天地除了有喻道之义,还指对宇宙万物的总体概括或物质自然界的意思。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其中的天地即一种对世界的总体概括。又如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工无以贵将恐撅。其中的天与地都是自然界之义。总之,在道家哲学理论中,天地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表现道或是说明道,用天地的品格来喻不道的品格,这亦是道家理论中的一种说明哲学理论的主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道家   道德经   之义   明道   功遂身退   清净   天道   哲学   理论   天地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