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

糖调节受损(IGR)介于糖耐量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空腹血糖异常(IFG)和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和标志,在危害程度上,一般IGT 大于IFG。目前我国IGR 患者已过6000 万人。大量研究表明,在IGR 阶段可造成多个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说明此阶段存在胰岛抵抗和胰岛分泌缺陷,如不加控制,最终会导致糖和脂质代谢异常,发生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糖调节受损阶段,必须及早干预。本文收集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门诊就诊的IGR 患者34 例,报导了他们的临床药物干预治疗情况,同时,进一步说明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其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结果 2 讨论 本文的IGR 病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罗格列酮或二甲双呱或拜糖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观察到经罗格列酮治疗的IGR 患者停药后可以稳定血糖达半年之久,说明罗格列酮这一胰岛增敏剂是可以预防2 型糖尿病发生的。二甲双呱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水平。在2006 年EASD 年会公布的DM 治疗指南上,再次强调了二甲双呱治疗的一线地位,扭转了二甲双呱肾毒性的看法,是唯一获得应用于IGT 治疗的药物,目前已在全球26 个国家应用于DM 的前期治疗。拜糖平通过在肠道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降低多糖和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可延缓糖类的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因此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的作用,长期应用还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并降低异常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拜糖平在DM 前期、DM 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三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符合对抗IGR 的发生,干预治疗效果明显。在使用中观察到罗格列酮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和体重增加,但胃肠道反应少,减量或间断使用症状消失。而二甲双呱与拜糖平引起腹胀与腹泻的胃肠道反应相对多,但只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用药原则,均能耐受,可将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同时二者有减体重的作用。上述三种药物,均无低血糖反应发生,这可能与用药剂量有关。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IGR 病人,所以要加强对IGR 的认识,及时筛查病人,改变过去不是糖尿驳水平的提高尽自已一份力量。

[2] 贾伟平.糖调节异常及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J].医学报,2006,11:23.

[3] 王姮, 等. DM 预防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9

(1

4): 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胰岛   阶段   低血糖   胰岛素   葡萄糖   血糖   糖尿病   药物   异常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