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

探索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有效方案。研究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中的优势。 研究方法和内容:对39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临床病例,分组治疗,治疗组联合中药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益气养血治疗。两组均常规运用西药,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应用中医中药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具有明显优势。中医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视功能、减低致盲率。对于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治疗,医学多用视网膜激光、止血、改善循环等疗法。但西药止血和激光光凝,只是治标,没有治本。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易于复发,多次复发会严重损伤视功能,致盲率高,是当前疑难病之一。而中医中药从治病求本出发,对糖尿性眼底出血有一定优势。

糖尿病眼底出血 中医中药治疗 视网膜激光光凝 西药治疗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其中糖尿性视网膜病变约占糖尿病发病人口20%。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较为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反复出血、玻璃体积血,重者进而引发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功能重度障碍,甚至失明。

2008年至2009年期间,本院眼科门诊住院39例糖尿病眼底出血临床病例,进行随机抽样,分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两组均常规应用西药和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眼底专科检查,联合中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分期标准 经血糖测定,内分泌会诊确诊的糖尿病病人,由眼底病专科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

诊断标准分期标准按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习会议通过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分期标准。现以文字形式简述如下:①单纯型:Ⅰ 有微血管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Ⅱ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Ⅲ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②增生型: Ⅳ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积血;Ⅴ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膜增生;Ⅵ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膜增生,并发现视网膜脱离。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西药,并对有激光适应症的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

2.1 两组均常规应用西药 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控制血糖、控制血脂、控制血压的西药。

2.2 激光光凝治疗 对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增殖前期、IV期和V期有适应症患者,分别进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次全视网膜光凝术。激光进行完毕后,1个月复查眼底,3个月复查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必要时补充光凝。

2.3 治疗组联合中医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 遵循唐容川《血证论》宗旨,以“一止二消三宁四补”的治血法则,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的病情特点,分早中晚三期论治,中医分期为血热期、血瘀期、血虚期,治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益气养血,中药分期分三步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案:

2.3.1 出血期 7—15天左右,初期多以血热为主:以眼底出血为主症,色红量多,新生血管血管瘤、渗出灶散在,如玻璃体积血仅见红光反射。眼底血管造影见眼底荧光遮蔽,及散在点状高荧光,舌红苔薄少津,脉沉细数。

证属血热妄行,治以凉血止血明目。桃仁、红花、丹皮、生地、知母、杞子、石斛、玄参、麦冬、炒蒲黄、侧柏叶、大小蓟、大黄、三七粉、白茅根加减。

2.3.2 瘀血期 15—30天左右,中期出血稳定或部分吸收,血色暗淡或见变性灶、机化病灶,新生血管血管瘤、渗出灶散在,眼底血管造影见眼底荧光遮蔽面积缩小,散在点状高荧光区,舌见瘀点瘀斑,脉涩。

证属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治以化瘀宁络为主。丹参、葛根、当归、赤白芍、生地、川芎、柴胡、郁金、香附、地龙、杞子、充蔚子、白茅根、生蒲黄、茜草。

2.3.3 血虚期 30-60天,久病属虚,出血或瘀血日久,血虚气耗,目失所养,虽眼底出血基本吸收,但新生血管血管瘤、渗出灶、变性灶散在,黄斑反光消失或弱,眼底荧光造影循环迟缓,无灌注区,后期散在点状高荧光区。

证属血虚气弱,目失所养。治以益气养血宁血。当归、炙黄芪、赤白芍、川芎、生地、太子参、茯苓、苍白术、准山药、石斛、玉竹、葛根、桑堪子、杞子、充蔚子、决明子、女贞子。

3 治疗结果 住院号115653,俞某,女,62岁,教师。2009年6月20日入院。双眼现力骤降一月,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四年。四年前曾在内科诊为糖尿病Ⅱ型。长期服用D—8

60、消渴丸。眼科专科检查:视力:双眼0.3,双眼晶体混浊:双眼玻璃体红色混浊;双眼:底视盘园,境界欠清,视网膜广泛散在出血病灶,片状,色鲜红;微血管瘤;黄白色渗出病灶、及变性病灶,黄斑红色出血病灶。化验:血糖280mmol/L;尿糖:+++。双眼B超:双眼玻璃体积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微血管瘤区呈荧光小点,出血区呈荧光遮蔽,晚期大量荧光渗漏,形成强荧光。望问闻切:形体消瘦,面色少华,两颧潮红,口渴多饮,头晕目眩,舌红苔薄少津,脉沉细数。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双眼暴盲、消渴—阴虚血热型。西医诊断:双眼眼底出血—双眼糖尿性视网膜变Ⅲ。

方法:西药降糖、消渴丸,中药血府逐瘀汤滋阴清热、凉血明目,处方(当归、红花、赤芍、枳壳、玄参、麦冬、生地、杞子、水牛角、知母、太子参、藕节、仙鹤草、生炒蒲黄、玉米须加减),上方10天出血部分吸收,原方去藕节、仙鹤草、水牛角,加茜草、葛根、丹参、制首乌、黄精等加减,治疗45天,自觉眼前黑影消失,视物清晰,三多一少消失,检查:视力上升到1.5,眼底出血病灶吸收,血糖:6.9mmol/L,尿糖阴性。治愈出院。

5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医学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视网膜微循环对新陈代谢、内分泌、血液学损害的反应,表现为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紊乱。早期微血管瘤提示微循环障碍,血流量不足,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从单纯型向增殖型,表现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纤维膜增生等多种病理变化。新生血管反复出血,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提示预后较差。及时治疗眼底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之“消渴”范畴,《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糖尿病眼底出血属于“视瞻昏渺”、“暴盲”、“消渴盲目”之范畴。祖国医学有对瘀热出血的早有论述,《内经》记载:“血气相溢,络有留瘀。”因实邪虚火均可致血热血瘀,“瘀”、“热”又有虚实之分。实火为患,诚如王秉衡所说:“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悉能化火。”又如吴又可所说:“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虚火致病,多因阴虚火旺,“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血行缓慢,每易致瘀。久病致瘀,谓之“留瘀化火”及“瘀积发热”,血热和血瘀可以互为影响,终致瘀热搏结,瘀滞脉道,血不循经,壅遏伤络,反复出血。

应用中医中药血府逐瘀汤联合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遵循《血证论》宗旨立法,分血热期、血瘀期、血虚期早中晚三期,早期血热论治,血热务须凉血清火;中期血瘀论治,祛瘀而不破血;晚期血虚论治,气血同治消补并行。经临床观察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以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性眼底出血,可明显改善视力、提高疗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性眼底出血具有明显优势。

参 考 文 献 [2]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22.

[3]中华医学会眼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中华眼科杂志,1985,21:1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眼底   糖尿   血虚   造影   病灶   视网膜   西药   荧光   血管   糖尿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