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体会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共同特征为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痛、呕吐和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病与胰液外溢入胰腺间质及其周围组织有关,疾病初期常易被忽视或误诊。 1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呈持续性,并常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与胃、十二指肠分泌液。严重病例除急性重病容外,可有脱水及早期出现休克症状,并因肠麻痹而致腹胀。由于胰腺头部水肿压迫胆总管末端可出现黄疸,但在小儿则罕见。

轻度水肿型病例有上腹压疼(心窝部或略偏左侧),可能为腹部唯一体征。严重病例除腹胀外,腹部有压痛及肌紧张而以心窝部为最明显。个别病儿的脐部或腰部皮肤呈青紫色,系皮下脂肪被外溢胰液分解,毛细血管出血所致。 1.3 辅助检查 血淀粉酶(Ams)测定用对酶基苯酚麦芽糖法,正常值0~95u/L。16例中血Ams增高10例,其中5例 200u/L,4例 500u/L,1例最高达1024u/L;尿Ams检查(方法同上,正常值0~490u/L),16例中增高9例,其中5例 800u/L,3例 1000u/L,1例最高达6050u/L,血钙检查4例 1.87mmoL/L,腹部B超检查胰腺异常7例,胆总管囊肿1例,CT检查胰腺异常4例。

1.4 诊断:

1.4.1临床症状 多发生在4岁以上小儿,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腹压痛。

小儿急性胰腺炎 1.4.4腹腔穿刺 严重病例有腹膜炎者,难与其他原因所致腹膜炎相鉴别,如胰腺遭到严重破坏,则血清淀粉酶反而不增高,更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此时如腹腔渗液多,可行腹腔穿刺。根据腹腔渗液的性质(血性、混有脂肪坏死)及淀粉酶测定有助于诊断。

1.4.5B型超声波检查 对水肿型胰腺炎及后期并发胰腺囊肿者的确诊有价值,前者显示胰腺明显增大,后者显示囊性肿物与胰腺相连。 1.6 病程 最短5天,最长16天,平均10天。

2 结果

痊愈出院15例,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转到外科手术治疗痊愈出院,全部病例无后遗症发生。

3预后

急性胰腺炎五般经过非手术疗效约3~7天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敌国、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可因休克死亡,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小儿急性胰腺炎比较少见,发病与胰液外溢入胰脉间质及其周围组织有关。现多认为与病毒感染、药物、胰分泌管阻塞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或暴饮暴食有关。至少半数以上是由腮腺炎病毒或上腹部钝伤引起,仍有30%病例找不到病因。有关资料认为急性胰腺炎有着急性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胰腺炎五般经过非手术疗效约3~7天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血型、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可因休克死亡,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

4讨论

过去普遍认为小儿AP发病率不高,对小儿AP的认识和警惕性不高,误诊率较高,报道误诊达18.19%[1],本组病例显示AP占3年住院患儿的0.8%,即AP患儿并不少见。我们认为小儿AP的诊治体会有以下几点:①小儿AP症状不典型,婴幼儿更以哭闹为主,查体不配合,腹痛、压痛、反跳痛、呕吐是常见表现;②血尿Ams增高是诊断小儿AP的主要依据,而B超、CT因小儿查体不配合,哭闹,肠胀气等检查阳性率不高;③小儿AP治疗应采取以禁食为主的综合治疗;④对于重症善宁治疗效果满意;⑤禁食超过3~5天者应给予胃肠外营养治疗。

文献

[1]韩明亮,李洪丽,高志萍,等.小儿急性胰腺炎15例误诊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0;13

(5):35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胰腺炎   小儿   胰液   淀粉酶   压痛   腹腔   囊肿   胰腺   病例   腹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