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代中国--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古代中国--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肥西中学    张俊好

【教学目标】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1课时,主要讲述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鲜明地反应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对三代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然基础,为学生理解秦汉以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展的必然性,作了合理的铺垫。它们对当今中国的民族心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将历史与现实联系,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的国情。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重要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2.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懂得联系现实学习历史,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4.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教学方式】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要结合主题思路做大胆地取舍。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夏商两代,到西周时期较为成型、完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而西周的分封制,特别是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因此在教学时就侧重于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他方面,诸如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如青铜器图片、史料等,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3.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史料是学生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他信息,比如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图、表等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教会学生把握史料和各种信息的内容和主旨,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信息,比如选择《礼记?礼运》中的两段材料来对比说明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引用课本中孔子的一段话来说明政治制度的继承性。“学思之窗”中的“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周王室权力的衰微,分封制趋于瓦解。“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等加深学生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理解和认识。
  4.渗透“研究性学习”精神,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等手段突出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用联系、比较、问题探究等方法体验和学习历史。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详见[教学构思])
  5.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具有探究性意义的学习。(详见[教学构思])
  【教学构思】
  

内容

教师

学生

效果

1.从青铜文明到政治文明

资料引入:青铜器图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结论: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发端于夏商周三代。

欣赏、惊叹于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明。进而对三代的政治文明产生好奇心。

通过展示和介绍,将学生引入情境,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学习兴趣浓厚。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问题设计:阅读课文,分析夏商时期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采用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统治?

结果: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

阅读课本,思考总结。

在课本中找到夏商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了解夏商是如何对国家进行管理的。学会从课本中提炼信息,为后面和探究打下基础。的学习

3.西周分封制

情景创设:出示夏、商、周三朝的三幅历史地图,请同学们观察三朝疆域的变化。设问:在家天下的社会,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由此引出分封制。

设问:你会把土地分封给谁?(结合课本中“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他们受封之后,应该对中央尽什么义务?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资料引入:课本【学思之窗】“楚王问鼎”的史料

设问:“楚王问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长远的眼光来预测一下,分封制对周朝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受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分封制存在隐患,地方势力强大起来后,会直接威胁中央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遭破坏。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懂得通过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来认识历史。

为下节课学习“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

4.西周宗法制

情境创设: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由此引出宗法制及其特点。

资料引入: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设问: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如何?大宗就一定“大”吗?

设问: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2.宗法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3.结合课本北京太庙图,说说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激烈争论,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关系。“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从兴趣入手,便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宗法制,认识宗法制及其特点。

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理解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认祖归宗、认人唯亲等。

5.总结

设问:通过学习谈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及阅读课文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教与学目标。

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功能。

6.拓展探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设问:1.历史上中外国家是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结果如何?2.当代中国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例:港澳问题、西北地区开发问题等)3.谈谈你对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理解。

(此题待本单元学习完毕再交流)

发挥历史的现实性功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与学生的距离。

考查评估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

  【教学设计说明】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单元教学的第1课,对整个单元教学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课文线索比较清晰,但略显枯燥。故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主题 “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且要营造学生“乐学”、“爱学”的氛围。设计者期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改变学生历来认为政治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政治史的距离,从而为本单元、本册书的教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夏商周   中国   政治制度   设问   宗法   西周   王位   课本   古代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