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概念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特点
(1)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           (2)以吸引和利用        为主
(3)实行以               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所有制形式
(4)经济活动以               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                
3、设立
(1)1980年,      、     、       、        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           ,划出海南岛设置                    。
4 、影响
(1)特区在发展              方面,成为全国            ;
(2)对沿海地区实行              战略,具有              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              。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5)
(1)开放:          年,国家决定开放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旨在加快                               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1985年以后,              、             、              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                    。
(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             的迅速发展,带动            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中国政府在     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
a.以引进外资,                                    为主;
b.通常汇集了                       ,具有                      的特点;
c.是学习                               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          的重要窗口。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2、开发的目的
(1)以                    为龙头,进一步                         城市;
(2)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                                      之一;
(3)带动                                                  的新飞跃。
3、时间:
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4、意义:
浦东新区已成为                          ,成为上海                  ,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格局: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          、             、沿海开放区、                 、沿边开放城镇、                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                              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特点:                                         
【随堂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
a、大量引进外资企业  b、设置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福建被确定设置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是:(     )
a、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b、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
c、历史上是最早开放的地区     d、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3、 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4、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的主要目的是:                              (    )
a、抢先实现改革开放      b、为内地经济建设服务
c、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d、慢慢过渡为经济特区
5、《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在 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有3个都是在:                                                      (    )
a、福建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浙江省
6、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其目的是:                   (    )
a、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b、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重塑上海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
d、学习韩国、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验
7、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
a、海南    b、深圳    c、上海浦东   d、环渤海地区
8、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的特点是:                           (     )
a、从经济特区开始,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形成了全国性的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对外开放体系
c、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
d、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对外开放   格局   引进外资   经济特区   上海   沿海   改革开放   我国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