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
【易错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而蓄意发动。
2.过程
①日军准备: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②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③退出朝鲜: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④黄海大战
a.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b.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
c.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⑤进攻中国
a.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b.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易错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朝鲜海域。
【易错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就丧失了制海权,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腐朽。
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①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记忆方法:割赔开厂。
②影响
a.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b.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e.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f.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易错点】《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问题】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垄断集团和军阀集团相互勾结,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极大鼓吹对扩张;战前日本制定了所谓“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问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决定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②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③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④朝鲜农民起义是导火线。
2.影响
①负面影响:即《马关条约》的影响。
②正面影响
a.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真正觉醒的开端,改革成为全社会一一致的呼声。
b.孙中山开始建立革命团体,发动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
c.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变法维新的主张开始得以实施。
d.清政府决定编练新军。
【易错点】《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哪一项?原因是什么?
1.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原因:这主要要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阶段去考虑。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决定其对外侵略相应进入新阶段。《马关条约》签订于19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就是“新阶段”的含义(即帝国主义要求的是资本输出和侵略瓜分世界)。
同时,这一项也是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特征的变化。列强利用这一条,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工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与廉价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这一项也是对中国民族工业(或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为不利的一项。
【易错点】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易错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1.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到国外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2.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问题】结合日本的地理、历史状况分析日本富有侵略性的原因?
1.地理:日本是岛国,多地震,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统治者从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就强烈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对扩张,掠夺邻国的土地和资源,建立独占的销售市场。日本的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和朝鲜。
2.历史: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许多武士出身的改革派成了新官僚集团的重要成员,封建武士道精神和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穷兵黜武的扩张特征。
例题: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楹联所指的战争是(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例题: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c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例题: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d]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
【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力量弱。
2.客观原因:日本实力强大,准备充分。
3.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政府清政府打不过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
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力图瓜分世界,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反分中国的狂潮。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
③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xx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易错点】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问题】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易错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带有盲目仇外的弱点。
【易错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是: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例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c )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3.过程
①发动战争
a.19xx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b.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②顽强阻击
a.在廊坊附近,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使八国联军退回天津。
b.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
③攻陷北京
a.八国联军增派兵力,19xx年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④妥协投降
a.慈祥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b.慈祥太后在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4.结果:19xx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
①内容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海岸线的战略要地。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记忆方法:改兵民禁赌。
②影响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b.“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c.清朝腹地京津地区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d.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e.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f.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易错点】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易错点】《辛居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易错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易错点】最能反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易错点】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
【易错点】导致清政府在历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问题】了解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人民反抗上的共同点,认识到它们逐渐勾结在一起。
例题:《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答案]c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但依然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例题:19xx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对义和团乃至平民百姓进行了疯狂屠杀,大批官署、寺庙、民屋被付之一炬,紫禁城、三海颐园、坛庙陵寝、官署民屋等处大量珍宝财富、文物古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北京第二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洗劫,第一次是在( b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例题: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例题: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c )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军    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例题: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d )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问题】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力量弱小。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指挥。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或说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问题】在屡遭侵略的封建社会后期,农民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依然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不能制定科学的革命纲领,其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自已解放自己,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华在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苦难同时,对封建自然经济解体所起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这是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之上的客观进步性。
【问题】列强在不同历史时期侵华目的、侵华特征、侵华方式的变化
1.侵华目的的变化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
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
2.侵华的基本特征
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②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
3.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问题】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近代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幸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二.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问题】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1.从割地看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②《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从赔款看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②《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
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马关条约》又增加了新的条款
    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义和团运动   甲午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   列强   帝国主义   日本   联军   条约   中国   中日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