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自测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目标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2.xx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 )

a.54周年  b.55周年  c.56周年  d.57周年

3.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被摧毁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农业合作化的实现

4.下列对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改变了《共同纲领》对国家性质的表述

c.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

d.它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6.导致1958年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失误的根源在于( )。

a.急于求成  b.缺乏经验

c.浮夸风泛滥 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7.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中,石油战线的“铁人”是( )。

a.雷锋b 王进喜c 焦裕禄d 邓稼先

8.“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林彪、江青集团的推动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

c.西方的“和平演变”   d.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错误

9.下列有关新中国的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③派团出席万隆会议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d.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11.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12.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

a.新中国成立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外资      b.引进外国企业管理经验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主要是由于( )。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平反了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d.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①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③实施对外开放④进行企业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 )。

a.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现代化

b.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7.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b.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c.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     d.民族区域自治

18.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xx

19.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b.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香港回归结束了葡萄牙统治香港的历史

d.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华罗庚  d.杨振宁

二、辨别正误

请你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地区建立的土地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 )

3.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

4.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民主集中制。( )

5.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

三、读图题

(1)下图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2)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四、材料解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作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开埠通商与材料二中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立足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xx同志在xx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时说:“从19xx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xx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1)中国在20世纪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什么?

(2)这三次历史性巨变各有什么意义?

(3)从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巨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土地改革   阶级斗争   对外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小康   中国   宪法   期末   我国   材料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