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示例

课题名称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清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地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情感价值观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力日衰说明封建制度衰落。重点、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闭关锁国”过程和方法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方式教学媒体实物、地图、挂图等

教学程序

a教学凤向标  通过本科学习,学生要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情况,明清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拓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 b板书设计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作物: 南美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2、手工业:    苏州丝织中心、景德镇瓷器中心 3、商品经济    北京、南京市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  时间:明朝中后期 2、  地点: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 3、  性质: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三、“闭关锁国” 1、  原因: 御敌于国门之外 2、  表现: 禁还政策 3、  影响: 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提问: 1、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哪些是从外国引进的?起到什么作用 2、  明朝手工业的先进说明了什么? 3、  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  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分析课文: 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的历史现象。“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课时小结、反馈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的引进解决了什么问题? 2分析 中国的瓷、丝最受外国的欢迎,说明当时中国的科技较发达。 3讨论: 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措施,是无法地御殖民侵。反而妨碍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倒退,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4完成目标、预习下课。    课后记有现实意义,联系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的成绩,经济的腾飞。古今对比,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毫无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闭关锁国   明清   明朝   经济   商品经济   示例   资本主义   清朝   萌芽   中国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