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
1.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与世界。
3.思考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 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原产南美洲的     、     等高产粮食作物,自明朝传入我国,明朝还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还有    、    和      。
2、手工业
棉纺织业:
丝织业:
瓷器:
3、商业:
4、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明朝中后期,      、      等丝织业中,出现了      ,他拥有资金机器,开设厂房,他们雇机工工作,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这种“       ,       ”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
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政策:禁海政策 开放政策 闭关政策
清政府规定只开          作为对外通商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119页的动脑筋题,并回答问题

【当堂检测】
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
   a.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b.长期的闭关锁国   c.中西方人种的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下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3、学完中国古代史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七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为主题进行课题探究活动,并请你参与该活动。
活动1:搜集史料。
要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史,该班同学准备到市图书馆查阅24史。要具体了解其兴与衰,你们准备查阅哪几个朝代的历史(要求对兴与衰各写出两个朝代名称)

活动2:综合探究。
七年级(2)班通过阅读24史后,列出了与中国封建社会兴衰相关的八个子课题,分八个小组进行研究。请你把它们按照兴与衰两个方面进行归类。
       a 汉武帝大一统    b 贞观之治    c 科举制     d 军机处 
e 闭关锁国        f 文字狱       g 开元盛世  i 八股取士
      反映兴的是:a、       、        、g;
反映衰的是:      、e、      、i。
活动3: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闭关锁国   明清   明朝   机工   中西方   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   中国   港口   政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