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

        第十四课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
【教学目标】
1、 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了,环境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
2、 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 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自己动手、动脑的认知水平。
【教学方法】
教法:用典型案例、精典问题的分析方法,创设情境和氛围,进行情境式教学。
学法:阅读分析案例和地图,思考讨论总结、重要的数据对比分析。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显示案例、景观图片、图表、训练题目、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
1、 本节课的导入:环境问题是何时产生?怎样产生的呢?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原因。历史时期以自然原因为主,而当今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不平衡,各地人口合环境的压力也不一样,环境问题突出地区不言自明,环境问题的表现也各有各的特点。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导学,投影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师可点拨:恶化的生态环境曾使玛雅文明消失,以史为鉴,为了长久的利益,上述地区应怎么去做?——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3、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的导学,由于这一部分较难理解,先投影《淮河的水污染》,然后进行案例分析,教师需进行适当的补充、引导。通过上述各项活动,在设凝、提问、讨论后,经教师点拨、引申,让学生慢慢咀嚼、体味人类社会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最后师生共同从机理上揭示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4、教师拓展: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地降低了,为此又须花费巨额资金去治理环境,付出高昂的代价。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绝不应再步其后尘!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通过这些图片和材料让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我国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的压力      
环境危机的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过渡)
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对我国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并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屏幕显示南水北调示意图请同学思考:南水北调能不能根本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问题。
那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问)有那些好的方法呢?请同学门给社会出出主意,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方法:
调整农业结构
开展综合利用
开发利用新能源
2、发展工业的同时注意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实现。尽量地减少污染,对有污染的应该采取措施。
4、 大量的种植树木,绿化环境
5、 把居民区和工业区分开。
6、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7、 寻找新的清洁的能源。
……
(巩固复习)略。
资料补充介绍:植物与环境
    大气污染报警器  雪松,雪松对二氧化硫和氟化氢这两种气体很敏感,当雪松针叶出现发黄、枯焦现象时,说明周围可能有二氧化硫或氟化氢污染。  
    紫花苜蓿、胡萝卜、菠菜可以监测二氧化硫污染;菖兰、郁金香、杏、梅葡萄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桃、玉米、洋葱可以监测氯污染。  
    如果你想知道附近有没有氟污染,那么你不妨试一试,放一、二盆美丽的菖兰,随时注意它的生长表现,如果叶片边缘和尖端出现淡棕黄色的带状伤斑,而且受害组织之间有一明显的界限,这就是菖兰给你发出的警报:你周围的空气中有氟污染,不可掉以轻心!菖兰是被大家所公认的很好的警报器,当氟的浓度在百万分之0.005时既会出现症状,而浓度在百万分之8时才对人有害,所以得到菖兰警报之后采取防污染措施还来得及。   
    利用植物警报简单方便,既美化环境,又能监视污染,一举两得。
    空气净化器   有一些植物它们的“肚子”吸了不少“毒”,但却没有中毒,依然花枝争荣,生气盎然。  
    据计算,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1公顷银桦林每年可吸收11.8千克氟化氢;1公顷刺槐林每年可吸收氯气42千克;美洲槭等能吸收二氧化氮;栓皮栎、加拿大白杨、桂香柳等能吸收醛、酮、醇、醚和安息香砒啉等毒气。向日葵、夹竹桃等吸收污染气体的能力也很强。  
    净化污水  芦苇、小糠草、泽泻能杀死水中的细菌;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能杀死水中的大肠杆菌;凤眼莲、浮萍、菹草、金鱼藻等都有较高的吸收锌等重金属的能力     天然消音器  据测定:1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30%,2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40%,3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50%,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60%。
    天然氧气“制造厂”  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据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750千克氧气,吃掉1000千克二氧化碳。     探矿手  在澳洲和挪威分别有石竹科的两种植物专门生长在含铜极高的土壤上,是铜矿的指示植物;在美国有一种豆科植物名叫“灰毛紫穗槐”,是铅矿的指示植物;还有一种豆科植物和一种十字花科植物,是硒矿的指示植物;在西德和瑞典,发现一种“堇菜”,专门生长在锌矿的废堆上,另一种十字花科的植物也能指示锌矿;在我国有一种“海洲香薷”,是铜矿的指示植物,在它们根部的干物质里含有3%的铜,当地的群众把这种植物称为“铜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指示植物   氟化氢   林带   环境   雪松   国策   噪声   可持续发展   植物   压力   我国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