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利息”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教材中先说明储蓄的意义,再结合实例存1000元,一年以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0元钱,而且还能得到银行多付给的一部分钱,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
学情分析
对于储蓄和利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获得亲身的体验,但对于利息的计算方法比较模糊,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金、利率、时间和利息的关系,有关储蓄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只要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就行了。同时要结合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爱惜财务、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 什么是本金、利息,什么是利息税。
2、能正确计算利息和税后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银行储蓄凭证。
一、创设情景:
谈话导入:
师: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生:把钱存入银行。
建议不错,我想把这笔钱存进银行你们到银行去存钱或取过钱吗?(学生回答)
这里有一段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录像,想看一看吗?播放录像:
小朋友1:阿姨,我这100元是存两年期的整存整取的。
阿姨:小朋友,整存整取两年年利率是2.7%,请填好定期存款单。
小朋友2:阿姨,我来取钱
阿姨:你这张2000元的存单是整存整取5年期的,年利率是2.88%,这2000元是你的本金,273.6元是你纳税后的利息,合起来是2273.6元。
教师:看了这段录像,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围绕录像内容自由提问,最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板书课题:利息)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从课堂回到现实生活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课件出示课题:储蓄)
课件出示:
2008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
师: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如果老师把这8000元钱存入银行,过了几年,我全部取出,取到的钱会比8000元多,这多出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利息”。(课件出示课题:储蓄与利息) 那什么是利息?利息的多少由什么决定?存入的8000元又叫什么?知道的同学可以相互说一说,不了解的话也可以翻开书第5页看一看最下面的底注。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和存款时间有关。
利率是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设计思路:通过向学生介绍储蓄,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先了解有关储蓄的一些基础知识和专业用语。】
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
(2)例题: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2.7%)。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板书:
方法一 方法二
1000×2.7%×2 54(元) 1000×2.7%×2 54(元)
54×20%=10.8(元) 1000+54×(1-20%)
1000+54-10.8=1043.2(元) =1043.2(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43.2元。
五、巩固练习
1、师:如果亮亮把200元钱存上三年,按当时的利率,到期后的利息比二年期会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请看书上的“练一练”,算一算,看你的猜想对不对。
储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同学们一定很有兴趣继续运用所学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练习。
2、练习二第5、6、7题
师:请看书上第6页的第5题。读题后说说问题要求的是什么?想一想可以先求什么。
六、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几次的教学,我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次教学我努力做到把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设计教案前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没有到银行存(取)过钱,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效果还是可以的。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通过让学生观看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录像,了解储蓄的知识,从而引出课题,使他们感到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看书学习,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和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大胆交流,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理解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练习中,首先,让学生帮助小朋友计算利息和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   利息   年利率   本金   利率   存款   录像   现实   银行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