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是国医|潘敏求

编者按:国医大师,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国医大师”的称号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目前,湖南省共有4人评选为国医大师,其中三位都来自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分别是:刘祖贻、孙光荣、潘敏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医药文化愈受重视,其独特魅力如今更是愈发受到年轻人信赖。近日,我们采访到国医大师的弟子,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口述,来感悟传承之道,领略中医之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帅 李香枝 长沙报道

潘敏求。

国医名片:潘敏求

1941年10月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潘敏求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与肝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明了我国第一个治疗肝癌的三类新药“肝复乐”。临床工作中,以突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为其宗旨,在肿瘤的治疗及阻止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在抗放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优势和独到的治疗风格。主要著作有《中华肿瘤治疗大成》《中医内科治疗大成》《潘敏求黎月恒医案精华》《肿瘤特色方药》《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肿瘤科分册》。

邓天好与师父潘敏求老合影

为编撰《中华肿瘤治疗大成》,潘老行遍全国80多个县、区

口述人:邓天好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湖南省中西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主任。

恩师潘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深谙中医经典医籍,学术造诣深邃,重视临床实践,其六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始终坚持运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诊治肿瘤,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治疗上不拘于经方、时方,以“病”为先,以“人”为本,衷中参西,择善从之,不落窠臼。我有幸成为潘老的门下弟子,蒙得其不吝赐教,承得其高尚之医道,秉得其学术思想之精粹,术业日益精进,逐渐成长。

《论语》记载:“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潘老的“敏求”,乃勤勉好学医学理论、潜心钻研临床医术、探索创新攻癌药物之体现。韩愈曾曰:“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潘老的“根茂膏沃”乃其一生奉献的写照。老师的甘于奉献事迹不胜枚举,有一件事情更令我刻骨铭心,影响颇深。

20世纪70年代,潘老打算编写一本关于肿瘤治疗的专著,但是单凭自己当时的经验还难以写好一部具有深度且全面系统的书籍。于是,潘老开始在湖南省及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取材,跑遍了全国80多个县、区,就是为了搜集治疗肿瘤的秘方和偏方。他从北方的长春、北京到南方广州,从东方的上海到西方的重庆等地,无论是高耸云端的山区还是一望无际的湖区,都留下了潘老辛勤的汗水与足迹。

他一边登门拜访全国各地有名望的中医药学专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一边深入偏远的农村山庄,向老中医搜集治癌效方验方。通过千辛万苦地奔走、孜孜不倦的学习,竟然收集到了上千个治疗肿瘤的秘方、偏方。最后将资料去伪存真,成功编撰出《中华肿瘤治疗大成》。该书收集了内、外、妇、儿各科百余种肿瘤,治疗方法琳琅满目,彰显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特色,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一部旷世巨著,促进了中医肿瘤学的向前发展。

潘老在工作中时刻告诫我:“作为一名医者,必须要仁心仁术、唯德唯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一名青年医生,一定要临床、科研两手抓,临床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促相长”。而在生活中则屡屡叮嘱我:“论人宜多恕,处事当贵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潘老的言传身教令我终生受益,也是我终生学习的好榜样,我将笃行致远,砥砺前行,传递薪火,矢志攻癌,救济苍生,将潘老的学术思想与医行医德发扬光大。

唐蔚(右)与师父潘敏求老合影。

“临床和科研是不分家的”,和潘老研发新药的过程让我受益终身

口述人:唐蔚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四科(十二病区)科室负责人,国医大师潘敏求传承工作室副主任。

2022年,我有幸成为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的第三批学术继承人,感受到潘老对待患者、对待攻克恶性肿瘤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他作为国内外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以突出中医治疗肿瘤为特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弟子。

作为一名导师,潘老以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勤奋”是潘老为我们上的第一课。印象深刻的是,潘老教导我们要热爱中医、相信中医,钻研中医。作为一名医者,最重要的是有医德。他认为医德最能体现医生的为人,不能为患者着想,这样的传承没有意义。他认为要发扬中医学,走向世界,必须培育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因此,他对学生的基本功及学习态度要求甚严,常告诫学生,对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要有科学的态度。“严格要求、热情关怀”是他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对传承的殷切期望。

潘老治学注重严谨,他的办公室常堆积着各类实验研究报告、疑难杂症病案、中医经典书籍,教导我们学习中医是一个持续积累且沉淀的过程,静心做好学问是基本修养。对于学生们请教临床与科研之间如何选择时,他笑着回答“临床和科研是不分家的。你们看我,不就是一边临床一边科研,没有科研支持的临床会失去灵魂”。在潘老带领下,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共同成长。正是师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潘老曾在研发我国第一个治疗肝癌的中药新药肝复乐片的过程中,为精确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他始终坚持与患者同吃同住,坚守在患者身边进行观察和用药调整。在药物临床观察研究过程中,坚持夜半三更到病房查看用药患者的情况。正是这份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对医疗事业严肃执着的追求指引着我们继承人不畏艰难,坚持做好学术传承与创新研究。

借用师父常说的一句话:“中医任重而道远,需要大胆探索,每一个临床工作者,只要能够认真地、客观地观察每一份临床病例,做好有关实验,就是对肿瘤最终攻克做出的贡献!”

傅剑锋与师父潘敏求老合影。

待患如亲的潘老,硬是将自己的半日坐诊延成“全天候”

口述人:傅剑锋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湖南省中西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一科副主任。

我从2005年开始跟师潘老学习,至今将近20载。我的师父潘敏求教授是全国著名的肿瘤专家,中医及中西结合肿瘤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选择中医肿瘤专业跟随师父一路学习至今,潘老是我们攀登学术高峰、精勤投身临床的领路人。潘老临床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对待患者真诚、亲切,很多优良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这么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动力。

回想以前,潘老高龄仍坚持每周两次门诊,每周一次病房查房,那时是电话预约挂号,半天门诊预约25个号,通常是预约挂号开通,立马挂满,导致很多患者挂不到号。

潘老人好,有外地患者没有挂到号,他也临时帮他们加号。导致经常半天门诊要看五十多位患者,从早上八点开始坐诊,有时要看到下午四五点钟,中餐潘老同我们弟子一起一个盒饭解决。有时我们年轻人都感觉有点吃不消,但师父却从无怨言,对待每一个患者都耐心细致,了解病情,都会精心开出处方。无论贫富贵贱,潘老都一视同仁。

尤记得潘老跟我们说过,有钱人住楼房,条件差的住茅房,不管怎么样,你总要搞一个地方让人住着。意思就是不管患者条件怎么样,你总要给患者一个治疗方案,不能因为患者条件差就什么都不管。潘老这份质朴和实干的医德,是大医精诚的典范,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国医   师父   大成   湖南省   中医药   肿瘤   患者   中医   科研   大师   潘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