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腿坐、坐凳子Vs蹲坐、跪坐:哪种坐姿最健康?

近日南京一男子,因熬夜办公差点猝死的新闻冲上了热搜:该男子在床上支小桌办公,盘腿坐了一整晚没有起床活动。第二天早上下床后,直接晕倒送医院急救,确诊严重肺动脉栓塞,经全力抢救才捡回一命。

盘腿久坐,原来很危险?

床上支个小桌子,盘腿坐着学习或办公,这是很多年轻人的习惯。而用盘腿坐来禅修和养生,也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日常。因此盘腿坐在大部分人看来,都是很健康的一种坐姿,怎么还会有安全隐患?实际上,这和过年时上过热搜的“经济舱综合征/长途车病”是一回事儿:腿部长时间不活动,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血栓脱落到肺动脉,就会引发急性肺栓塞,十分凶险可能致命。

一般坐凳子就算时间长,但腿部还是能屈伸活动的。因此这种危险的血栓,往往只出现在空间狭小难以伸腿的特定情况下,比如坐长途车。而盘腿久坐甚至比凳椅久坐还要危险——盘腿时无论多宽敞,腿部都是难以屈伸活动的。用“盘腿”+“猝死/肺栓塞”搜索,你会发现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2021年,福建一中年男子因长期练习盘腿坐和盘腿睡确诊肺栓塞;2016年,浙江一19岁小伙每天盘腿打游戏险丧命;2010年,台湾一25岁女子因盘坐玩计算机,导致循环不良中风死亡……

除此之外,长时间的盘腿坐,还容易引起髋关节局部的滑膜炎症、腰椎间盘突出和强直性脊柱炎。因为人类的身体结构,是很不适应盘腿坐的,人会不自觉地弯腰,使得脊柱不正常受力。所以如果你是盘腿坐爱好者,记得每次盘腿不要超过半小时,及时起身活动一下。

蹲坐和跪坐,最健康的坐姿

既然坐凳子和盘腿坐都不健康,那什么样的坐姿最健康?——答案是跪坐和蹲坐。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杜克大学,在2021年研究了非洲坦桑尼亚的原始部落哈扎人。这个部落不耕不牧,仍然以最传统的狩猎采集为生。他们患各种腰背类疾病的比例远小于现代人,学者们原以为这是因为他们很少久坐。

然而研究结果却令人意外:除去睡眠外,哈扎人每天有约10个小时在坐着休息,与工业社会相同。而且哈扎人每天从“坐姿”向站姿转换的频率,也与我们相同。然而,哈扎人的腰背却比我们健康,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也更低。研究小组因此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不是坐的时间,而是坐的姿势。

我们都知道久坐伤腰,但这可能是我们没坐对——哈扎人在休息时,有时坐椅凳,有时则蹲坐或跪坐。只不过他们坐椅子的时间很短很短,平均下来一天只有约15分钟……余下九个多钟头的休息,他们要么跪着,要么蹲着。研究小组发现,相比于坐椅子或是坐地上,蹲跪坐姿的肌肉活跃度要高5~10倍。正是蹲跪坐法,让哈扎人更健康。

由此我想起一句多年前看过的调侃:“汉唐无论上下全民正坐,武德充沛;宋明凳椅流行,只在重大场合保留正坐,武德渐衰;满清彻底废除正坐,万国来伐。由此观之,正坐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武德!”

如今看来,这居然不是玩笑——适当正坐和下蹲真的可以锻炼身体。

日本正坐,清朝才有

其实根据跨文化比较研究,今天全世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日常坐椅子,其他三分之二的人平常是席地盘腿坐、蹲坐或正坐。

然而这三分之一的坐椅子,恰恰是文化影响力最强的欧美。以至于我们总是下意识认为,坐椅子才是全球最通用的坐姿。其实仔细想想,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东,还有我国的藏区,席居确实仍然常见。

不过大部分中国人说到席居跪坐,首先想到的还是日本,并将其视为“保留了唐代古礼”。然而遣唐使并未把正坐带回日本——如果你留意过日本古装剧或古画,就会发现天皇和将军们的坐姿,通常是两只脚掌相抵的盘腿坐,日本人称之为“乐坐”。平民则是各种坐姿都有,唯独正坐很少见。

日本古代实际上并不跪坐,而是流行一种奇怪的脚对脚坐姿,称为“乐坐”,图为德川家康画像。

日本正坐的历史其实很晚,是江户年间才形成,相当于晚明和清朝了。而成为全民的规矩,则要晚至明治时代,距今也就一百多年。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崇尚儒教,将“朱子学”定为官学,参照儒家古经制定了诸多礼仪。加上正坐起身方便,利于战斗,很快在武士阶层中传播开来。又借着武士和幕府的影响力,最终在江户庶民中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还流传着“日本女生罗圈腿是因为正坐”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罗圈腿更多是天生的,在各国的发病率都接近一半。

古人跪坐,真的不会腿麻吗?

关于正坐,有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古人没有合裆裤,为了不走光只好正坐。后世的合裆裤,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来的”。

然而史料从未提到胡服骑射还包括引进裤子,此说纯属近代捏造。众多出土文物都证明,中原地区一直就有合裆裤:早至4000~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就出土了身穿合裆裤的玉雕人像;而最早的合裆裤实物,则来自河南的西周虢国墓地,其年代比赵武灵王早约500年。虢国为姬姓诸侯国,始封国君乃周文王的同母弟虢叔,可以说是毫无争议的诸夏正统。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有软垫,跪坐时全身体重压在小腿上,古人真的不会腿麻吗?答案是当然会,因此古人也发明出了跪坐神器——“支踵”!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汉代墓葬中,大量出土了一种形制相同、大小相近的丅形木器。因不明其用途,曾有“小几”“木兀”“不知名器”“丅形器”“楎椸”等多种异称。近些年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根据汉墓出土遣册,最终推测其本名大概为“支踵”。

“踵”即脚后跟,其命名指出了该木器的使用方式——可以隐藏在大腿和臀部之下,支柱夹在两条小腿之间,大腿到臀部放在微凹的面板上,跪坐时将脚后跟架空。这样外观不改变正坐的姿势,但却可以大大减轻膝盖和脚后跟的压力。

但非常奇怪的是,两汉以后,再没有这种器具的出土记录。而古人却一直跪坐到唐末五代才改坐凳子。这种器具从魏晋至今失传已近两千年,直到近年才因汉服运动开始复活——但主要使用人群,其实是冥想禅修爱好者。还有很多学生党买来在宿舍使用,以配合床上小桌,还能避免盘腿坐的各种风险。也算是古人的智慧,以奇妙的方式复活了。

现代商家复原的汉代支踵,在冥想爱好者和使用床上桌的人群当中很受欢迎,也算是古物新生了。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责编 陈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凳子   坐姿   罗圈腿   武德   健康   脚后跟   日本   腿部   古人   椅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