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大洗牌,中国船企破竹之势!全球订单被我们扫荡

引言

近日,中国造船业迎来2024年“开门红”,引发热议。

数据表明,中国造船业的“三大指标”持续增长,扫荡全球订单,继续领跑行业,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产业优势。而原本紧跟在中国身后的韩国,却出现了明显的造船业衰退迹象,两国差距日益增加。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格局演变

想要了解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得先说说近现代造船格局的演变。

近代,工业革命在欧洲拉开序幕,欧洲各国忙着远洋航行,扩大殖民地,征服世界。因此,造船显得尤为关键。凭借着先进的生产力与过硬的技术,欧洲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世界造船业中心,一时风光无限。

但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欧洲经济衰退,造船业蒙受重创。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造船产量便逐年下降,只在特殊船舶工艺上仍维持着优势。

欧洲造船

与此同时,美国造船业崛起。

战后,美国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非凡的地位与雄厚的资金,令美国造船业有了质的突破。

80年代,为了配合争霸的需求,美国造船业发生转变,逐步退出民用船舶领域,集中精力发展军用船舶。

这一决定的影响力惊人,直到今天,美国造船业依旧以军工为主,在民用领域占比很小。

由于美国的退出,日韩两国迎来了机遇。

日本造船业开始于一战时期,曾在1956年一度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竞争中,日本渐渐落后,输给了韩国。

相比日本,韩国造船业起步较晚。1972年,韩国最大的造船公司现代重工集团才刚刚成立。

尽管如此,韩国造船业还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起来,将日本远远甩在身后。

尤其是1997年金融危机过后,韩国造船业更是有了“一飞冲天”的气势。

在韩国经济复苏的过程里,造船业功不可没,几乎是韩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0年,韩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越日本,完成逆袭。然而,令韩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的宝座还没捂热,就面临着中国的挑战。

中国的起步比韩国更晚,可依旧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8年,大连重工集团建造出了第一艘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船舶。随后,中国造船业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

1980年,我国年造船产量仅仅排名世界第17位。到了1995年时,便跃升至世界第三,对韩国造船业产生了直接威胁。2008年,中国造船业又获突破,位列世界第二,更是令韩国彻底慌了神。

两年后,中国造船量一路飙升,成为了该领域世界第一,直至今日,依旧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被超越的韩国心有不甘,多年来,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反超中国。

然而,事实证明,韩国的美梦终将破碎。

中国腾飞

韩国本以为,2010年便是中国造船业的巅峰。可韩国万万没有料到,登顶世界第一,仅仅是个开始。随后,中国各家造船企业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不断超越自我,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2024年刚刚开始,中国造船业又传来了好消息。

1月15日,一份特殊的报告新鲜出炉,彰显了我国造船业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瞬间引爆舆论。

这份报告来自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的造船水平又有了新的突破。三大指标,便是最好的证明。

所谓三大指标,实际上指的是船舶完工量、现有订单量与新订单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造船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船舶完工量,代表着该国自主制造船只的能力,同时还能检测产业链的发展情况。至于两个订单量,则象征着船舶工业的市场化程度,简单来说,就是能否找到买主,是否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现如今,国际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已趋向成熟,三大指标的增长并非易事,但凡有一项取得突破,都值得庆贺。然而,中国的实力不同凡响,竟然实现了同步增长!

更令人惊掉下巴的是,指标增长幅度极大,均超过了两位数。

其中,涨幅最为明显的是新接订单量,达到了56.4%。可见,国际市场对中国造船业充满信心,希望继续深入合作。

除此之外,我国的造船种类也愈发丰富。简单来说,只有客户想不到,没有中国造不了的船只。

目前,全世界共有18种主要船型,而中国包揽了14种船型的主要订单。从汽车运输船,到散货船,乃至油船与集装箱船,全都是中国的主场。

此前,浮式生产储卸油船的交付,再度彰显了我国拓展船舶制造种类的能力。这是一种高端船舶,能够在海上行驶的同时进行石油加工,技术含量不言而喻。

此外,我国的新能源船舶总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专家预测,未来全球50%以上的绿色船舶,很可能都将由中国制造。这证明,中国船舶业并未仗着现有的成绩,固步自封,而是积极迎合市场,赶上了时代的浪潮。

另外,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中国造船的速度也有了显著提升。

据统计,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平均每一个半月就能完成一批新船的建造,然后打开坞门,进行下水测试。速度的提升,标志着中国造船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

不仅如此,数字化也将成为主导中国造船行业的主旋律。例如在2024年,中国就将投入一批机器人,用于船舶制造。

现如今,我国造船业在各个方面,均拥有着5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其中,新订单量更是占全球造船业新订单总量的66%,可见中国的影响力。

然而,在中国造船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排名世界老二的韩国造船业,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韩国衰落

最近几年,韩国造船业有点慌,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中韩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一方面,在常规船舶制造领域,中国船企横扫千军,拿下数笔订单,令韩国招架不及,连连败退。另一方面,韩国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其中,最典型的是LNG运输船。

LNG运输船是一种专门为液化天然气而服务的功能性船只,技术难度大,属于高附加值船舶。

1994年,韩国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艘LNG运输船。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都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几乎垄断了全球九成左右的LNG运输船生产。

这是韩国造船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韩国人真正的信心所在。2021年,韩国船舶企业的订单量,占全球LNG运输船总订单量的89.3%,优势显而易见。

但令韩国破防的是,中国很快追了上来。

2022年,中国共造出了55艘LNG运输船,创下了历史记录,订单数超过了总市场份额的30%,赶超势头明显。

中国的出色表现,让韩国大惊失色。现如今,中国LNG运输船制造量依旧在持续上升,与韩国在高端船舶领域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如此一来,韩国船舶制造业陷入了发展停滞的窘境。

而这一切,与产业链息息相关。

说白了,无论制造怎样的船只,中国都有能力建设一条属于自己的完善产业链。但是,韩国却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能够高效覆盖船舶制造行业的上下游,实现自给自足,这些都是韩国无法超越的优势。

在船舶制造领域,成熟的产业链,是保障生产的关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尽管韩国是全球制造LNG运输船最多的国家,但在生产过程里,韩国离不开法国,因为韩国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制造殷瓦钢,只能从法国的GTT公司进口。

因此,每生产一艘LNG运输船,韩国就要分给法国企业1000万美元的专利费,令成本大幅飙升。一旦法国在核心技术上限制韩国,韩国的LNG运输船生产便举步维艰。

与韩国不同,中国历经多年研制,以宝钢为核心,推动了殷瓦钢的国产化,打造了具备自主性的产业链。

法国GTT公司在2015年与2017年,对宝钢进行了两轮认证,对中国的产业链建设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至此,宝钢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家能够供应殷瓦钢的公司,助力中国高端船舶建造。

除此之外,相较于韩国,中国可以为船舶制造业提供更稳定的产业环境,因为在经济领域,韩国始终是美国的附庸,但中国更加独立,受到的束缚更小,对产业发展更为有利。

结语

现如今,中国船舶行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与第二名的差距不断拉大。与此同时,韩国造船业深陷困境,前路堪忧。

未来,中韩两国的船舶竞争仍将持续,而中国必定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金伟晨, 张晶, 谢予. 2022年世界造船业回顾与展望[J]. 世界海运, 2023, 第46卷(2):1-6.
2、周煜编. 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20.11.
3、马宁, 王楚. 中韩造船业,力拼订单含“金”量[J]. 船舶经济贸易, 2022, (8):1.
4、谭松. 中日韩造船竞争格局如何演变[J]. 中国船检, 2015, (11):74-7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中国   破竹之势   单被   造船业   运输船   业大   法国   韩国   美国   产业链   船舶   订单   领域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