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电器”剥离光伏后,是否还有价值?

#来点儿干货#

正泰电器去年下半年发布分拆子公司“正泰安能”单独上市的公告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对于分拆上市这个事情,我们中国企业好像都特别热衷。

不管是优秀企业还是垃圾企业,都想着能分拆就分拆。

原因也特别简单,一般新公司上市都会获得不错的估值,留在母公司里面,只能靠自己慢慢赚钱,分拆上市,瞬间就能获得一大笔溢价融资。

那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就一定会溢价呢?

一般会有两个步骤,首先在首次发行的时候,就会跟机构或者基金商量好,里面肯定会有猫腻,然后让他们报一个比较高的发行价。

那么发行的时候自然就溢价了。

然后他们会借助“炒新股”的东风,宣传造势,让新股东们接盘,机构再退出。

这一招屡试不爽,因为太多人喜欢炒新股了,不怕没人接。

结果就是公司成功溢价发行,结构和基金赚了一笔,至于后面市值会如何波动,已经跟他们没关系了。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还好,目的只是单纯的融资,接盘的人也应该要为风险买单。

还有一种叫“剥离”上市,也有不少公司这样做。

分拆上市对所有老股东都有好处,因为母公司依然还是控股的,所以老股东的权益是统一提高的。

剥离上市不一样,在这家子公司盈利之前,或者趁着表现不好的时候,可能是作为“负资产”剥离出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家子公司就突飞猛进。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与母公司没关系,只与少数人有关系,典型的案例就是阿里。

所以对于分拆上市这个事情,基于我们的“特殊风格”,就当成中性事件吧。

这次正泰电器分拆正泰安能,如果成功上市,正泰电器依然控股,关于这个事情,下面讲业务的时候还会详细讲。

先讲讲公司的情况,正泰电器的基因还是很有意思的。

一、公司

正泰电器创始人叫“南存辉”,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刚好花甲之年。

南存辉也是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初中毕业就子承父业干起了“修鞋匠”。

虽然学历不高,但是财商不低。

八十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沿海城市纷纷崛起。

南存辉每天的工作就是固定在附近的街道游走找客户,修鞋修了几年之后,逐渐成熟的南存辉突然反应过来,怎么街边上的店铺,慢慢的都变成了“电器”商店?

他的小脑袋一转,肯定是电器生意容易赚钱,才会有这么多人做。

所以他也不干鞋匠了,筹了点钱,也弄了个商铺,一头扎进电器行业。

其实当时他一没技术二没产品三没客户,只有一个梦想。

放在今天肯定不行,但是当时的沿海城市,用遍地黄金形容并不为过。

即便只是作为一个中间商,把电器产品采购回来,靠运气也能找到客户卖出去,虽然量不大,但是赚点小钱也没问题。

这个时候南存辉的小学同学“胡成中”找到他,两人一商量,这样当中间商不是个事,干脆自己办个厂子自己生产。

所以1984年,两个人一起凑了5万元,就真开了个电器厂,主要做简单的开关,名字也很接地气,叫“求精开关厂”。

这一步走得非常对,因为街上的商铺很多都是自己没工厂的,所以并不缺潜在客户。

选择虽然很对,但是实力还是太弱,依然没技术,连设备都不齐全。

不过没关系,成长的过程就是不停的解决问题。

首先南存辉从外面请回来几个工程师,然后联合其他工厂,或租或借他们的设备,反正就是要把产品生产出来,而且还要保证质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求精开关厂”尽管发展很慢,但是活了下来。

活下来就有机会,果然在八十年代末,工厂逐渐完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到1990年,工厂有了两个车间,每个车间资产都有100万。

任何团队如果在前期没有处理好股权问题,那都会有三大关要过,分别是“分金银、排座次、论荣辱”。

尤其是合伙团队,没做起来那没什么好说的,直接散货,一旦做起来了,也几乎都很难过这三关。

南存辉和胡成中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创业之初是平起平坐,现在谁听谁的是个无解的问题。

前面两关还好,他们两个算是过了,大不了金银平分,排座次也简单,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轮流当厂长,每人当一年,也没问题。

但是“论荣辱”就不好办了,随着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两人各自的亲朋好友必然都会进入工厂,这在那个年代很常见。

那么在工厂经营问题上,不仅仅是两个人关起门来商量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各自的后面都有一帮人。

主要是面子问题,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凭什么要让着你?我昨天刚答应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某某事,你说不同意就不同意?那我怎么跟他们交代?

这类问题在现代化成熟企业里面是不存在的,但是小规模公司是很容易产生类似问题的。

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没能过得了这一关,最后两人一拍而散。

正好两个工厂,一人分一个。

南存辉的这一个,就是“正泰电器”的前身,而胡成中的那一个,就是现在“德力西”的前身。

两家公司的电器产品我都用过不少,因为便宜,说实话差不多。

一直到现在,两家都还是竞争对手,不过两家进步都很快,算是良性竞争。

南存辉拿到一个工厂后,就改了个名字,取名“正泰”,意思是“做人要正直,处事要泰然”。

分家发生在1991年,生意其实已经步入正轨,但是这个事情影响还是比较大,至少产能、资金、客户等等方面,都打了折扣。

第二年出现了一位关键人物,叫“徐巧兴”,被誉为“正泰军师”。

当时徐巧兴是公务员,经常会被派遣到各工厂去宣传和培训,因为管理层也知道当时大部分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观念都还比较落后,管理上更谈不上先进,所以会让学习过先进理论的知识分子,去给他们讲课。

南存辉就是听了徐巧兴的讲课,认为他有才,于是有意结交。

在一次私聊的过程中,南存辉请教徐巧兴,正泰如何才能做大?

徐巧兴回答说:“集团化”。

正泰的问题在于实力有限,技术有限,所以产品单一,但优势是有一定名气和渠道,那么用正泰的优势,去换其他厂家的产品,从而快速规模化。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资源整合。

现在满大街都是资源整合的大忽悠,以前可不是。

所以南存辉虽然似懂非懂,但是认可徐巧兴的理念,于是果断邀请他加入正泰。

接下来两人互相给对方画了一个饼,很有意思。

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徐巧兴问:你要做大还是做小?

南存辉回:何出此言?

开场充满江湖气息!

徐巧兴说:做小很容易,也很稳,可以保正泰几年无虞,但是以后很可能会被大公司吃掉,做大的话,正泰有这个潜力,但是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不好说。

然后徐巧兴又接着说:正泰要有我的用武之地,我才会考虑。

听完徐巧兴的话,南存辉陷入了沉思......

时钟滴滴答答的走,从不会因为任何事而停下,诡异的气氛弥漫在两人之间。

良久之后,南存辉似乎想通了某个问题,又似乎下定了某个决心,深吸一口气,铿锵有力的说了三个字:“要做大”。

徐巧兴听完之后笑了笑,回答道:“三年之内,我给你做到一个亿!”

南存辉也笑了笑,同样给了一个承诺:“只要你来,生活费我给你保证到100岁!”

就这样,加盟完毕,画饼完毕。

大家要注意,“画饼”这个词不是贬义词,画完之后努力去执行,就叫梦想和目标,这就挺好的。

画完之后如果不努力执行,那就叫忽悠和套路,这当然不行,所以画饼是个中性词。

徐巧兴确实是有才之人,进入正泰之后,立马就进行了改革。

先是把公司集团化,但是集团并不是改革名字,而是真要有那么大团队才行,人从哪来?

反正不可能自己扩招,因为小小的正泰工厂承担不起。

所以接下来把集团分为了四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看这几个名字就知道,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力不同。

核心层当然是正泰自己,紧密层是控股企业,半紧密层是参股企业,松散层是合作关系。

这里面的控股和参股不是正泰自己对其他工厂控股或者参股,正泰也没这个实力,意思是其他工厂的组织结构有这个特征,不是乱成一锅粥。

吸引别的公司加入进来的诱饵,就是除松散层外,都可以用“正泰”的品牌,并且共享正泰的渠道。

正泰这个品牌在当时有多大影响力,这个没法估算了,但是渠道相比之下,还是可以的,至少比一般的工厂要好很多,虽然全国的网点不是很密集,但是大江南北也都有了销售网点。

所以当徐巧兴把这个模式向其他潜在伙伴沟通的时候,阻力倒不是很大,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加入集团后,我还是我吗?我还能不能控制自己?

俗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自己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把自己卖了?而且还没钱。

无奈之下,正泰只能给出承诺:“七天无理由退款!”

开玩笑的,正泰说你们可以先加入试试,如果觉得有好处,就留下来,如果觉得不行,随时可以退出,绝不阻拦。

但是即便这样,也还是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加盟。

实在没办法,既然没人自愿,那就抓壮丁,而且抓熟人。

第一个被看上的叫“陈国良”,是当时“茗佳起重电器厂”的老板,主要做“刀开关”,发展了这么多年,确实遇到了瓶颈突破不了。

所以在徐巧兴的强行灌输下,同意了第一个加入集团。

上图这个就是陈国良的申请书,有没有很淳朴古老的感觉?

有了领头羊之后,果然就不一样了,而且正泰也确实帮助陈国良把他家的核心产品利用自己的网点,销往了全国各地,效果非常好。

其他人一看,哎呦还真有用,接下来的“拉人”就简单很多了。

所以1994年正泰集团正式成立,到年底的时候,加入集团的公司就达到38家,销售额高达8000万。

每个加入的企业,都把自己的核心产品贴上“正泰”商标,就这样正泰没有花一分钱扩建生产线,就瞬间多出来几十个优秀的产品,而且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

这个商业模式,不点赞都不行。

经过一年的磨合期,不但旗下成员越来越协调,而且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动要求加入集团,势能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自然越来越快。

所以几个月之后,正泰真的就做到了1个亿,徐巧兴成功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这么多的企业加入,产品线真可谓是五花八门,里面必然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

既然有了选择余地,那么就择优录取,开始淘汰表现不好的,或者质量不高的,让更优秀的企业进来。

所以到1996年,正泰旗下稳定在48家成员企业,包含了低压电器领域的一百多个系列,产品超过5000个,规格更是突破2万种。

正泰的产品线主要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模式的逻辑很简单,但是执行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很容易被模仿。

销售渠道不是谁家独有的生意,也没有技术含量,有实力的都可以去铺。

实际上在正泰成功整合没多久,就有不少同行也跟着效仿组件集团,也同样去拉人入伙。

但是正泰先走了一步,抢走了优秀企业,剩下的再被他们去整合,竞争力就没那么大了,这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好处。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正泰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深度消化加入进来的企业,第二件是解决家族企业通病问题,第三件是从电压电器往高压电器和仪器仪表延伸,没有选择多元化,在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尤其是家族企业的很多问题,几乎是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通病,南存辉的解决办法主要是靠稀释股权,很有借鉴价值,这次先不讲了。

对于专业化道路,可能有人会问,不是做光伏了吗?

没错,正泰不但进入光伏,业务还占了公司半壁江山,这是一次大转型,下面就讲这个问题。

二、光伏

正泰除了前面说的子公司“正泰安能”之外,还有逆变器、储能和组件等光伏业务。

正泰安能主要做分布式光伏,是正泰电器下面最后一个光伏板块。

而且另外几个,已经在2022年处理完毕。

先是在2022年4月份发布了一个公告。

这个转让协议是把旗下的光伏组件业务打包进“正泰新能”,然后把正泰新能以22.5亿的价格,卖给了正泰集团等13名受让方。

从此之后正泰电器彻底剥离了光伏组件业务。

然后又在2022年的11月份发布了一个公告。

这个公告的意思是以10.2亿的价格收购“江苏通润”29.99%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然后把旗下子公司“正泰电源”以现金对价的方式,转让给了江苏通润。

正泰电源主要是做逆变器和储能的,也就是从此之后正泰电器再无这两项业务。

也就是用这个方式,成功让逆变器和储能分拆上市,江苏通润改名为“通润装备”,100倍的PE,非常疯狂。

去年下半年就是子公司“正泰安能”。

正泰安能没有像前两次那样重组,是直接分拆上市,而且上交所已经受理。

由于这家子公司比较特殊,所以争议比较大。

首先正泰安能在“户用光伏”领域,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到2022年累计装机容量15GW,终端家庭用户超80万户。

然后公司业绩增长非常快,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营收分别是16亿、56亿和13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5亿、8.7亿和17.5亿。

而2022年正泰电器的归母净利润是30亿,足见正泰安能的地位有多高。

也正是因为正泰安能的高速增长,曾让正泰电器的市值高达1300亿。

很显然绝大部分人都是冲着光伏业务才看上正泰电器的,所以一个个分出去后,很多人就有意见了。

因为正泰电器的主营业务电压电器,早就是一片红海,而且技术门槛并不高,所以毛利率也提不上去。

上图是正泰电器核心产品的毛利率情况,可以看到多个产品的毛利率一直在下滑。

在这个背景下,显然户用光伏是未来增长的希望。

那么对于正泰电器来说,他觉得光伏和电器混合在一起,不好给公司估值,所以让光伏单独上市,更有利于融资。

实际上公司也确实需要钱,因为光伏前期投入大,尤其是电站,在卖掉之前,会占用大笔资金,所以公司的负债一年比一年高。

那么分拆单独上市后,正泰安能再以高估值融资一笔钱,确实挺好的。

当然前提是能够溢价发行,这个对老股东才没有损失。

比如当前市值是100亿,电器部分值50亿,光伏值50亿,那么假设分拆上市的时候,光伏市值70亿。

因为正泰电器依然是控股方,所以老股东等于是把旗下光伏资产溢价40%卖掉了一部分,当然赚了。

至于后面就算跌了,也是新股东的事情,跟原股东没关系。

当然如果觉得溢价40%也可以,那更简单,继续增持就是。

所以分拆这个行为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分拆之后,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如果确实融资之后发展得更好,那没任何问题,如果拿完钱就不管了,那才尴尬。

三、业绩

近些年正泰的营收一直都是增长的。

上图这个梯子很漂亮。

2023年三季报的营收已经达到426亿,全年肯定又是增长的。

但是利润表现,却要差很多。

上面这个图是财务数据,并没有真实反映利润情况。

2020年归母净利润高达64亿,这是因为公司持有的中控技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了27.3亿的利润。

如果扣除这个影响,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实际上是37亿,同比下降了1.73%。

同样2021年也有中控技术的影响,不过这次是亏损,如果不算这个影响,2021年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8.19%。

2022年基本真实,中控技术只影响了0.3亿,忽略不计,这样的话与2021年相差不大。

到了2023年就再也扛不住了。

三季报归母净利润29.9亿,同比下降6.33%。

这里面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前面说了2022年剥离了光伏组件业务,剥离时对公司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的影响有3.82亿元。

然后依然还是中控技术让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了1.06亿。

所以去除这两个因素后,真实的归母净利润是30.97亿,同比下降4.59%。

营收一直增长,利润却没跟上节凑,属于增收不增利。

原因很简单,毛利率和净利率这几年都有所下降。

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的净利率高达20%,而近三年已经下降到10%。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壁垒不高,导致竞争激烈。

所以公司的销售费用一直都在高位。

管理费用比较稳定,财务费用有所降低,研发费用相比于利润来说,并不算少。

销售费用这两年都超过20亿,吞噬了很大一笔利润。

这也是无奈的,前面讲正泰模式的时候就说了,正泰的从一开始的优势就是渠道,而渠道无疑是需要钱养的。

所以对于电器产品来说,正泰真的是赚辛苦钱。

尤其是近两年负债有所上升,让账上的钱不是很充裕,再加上这两年的现金流也不是很好。

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达到71亿的巅峰后,就快速下降。

这也刚好印证了正泰电器想分拆子公司单独融资的原因,确实缺钱。

四、总结

其实对于正泰电器这样的公司,看起来业务比较多,其实本质上也简单。

业绩主要集中在低压电器和光伏这两大板块上面。

低压电器这个东西很稳定,是制造业常用的易损品。

所以正泰的渠道摆在那,这块业务肯定是比较稳定的,不期望有多大增长,只要公司不出问题,也不会怎么下降。

除非是竞争对手打价格战。

但是目前低压电器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前几个巨头这么多年也已经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多激烈的价格战。

当然自己费用控制问题是另一回事。

至于光伏的话,这个现在都是明牌了,我也讲过很多次。

整个光伏行业2024年都会很难,尤其是分布式光伏。

各地电网再也没有多余的冗余空间给分布式光伏并网,那么扩大装机量的唯一办法就是上储能。

但是目前储能的成本还是有点偏高,虽然已经在打价格战,但是对于户用光伏来说,依然是不便宜的,所以会更难。

关于正泰电器的更多观点,放在专栏里面。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

#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泰安   电器   溢价   净利润   子公司   股东   工厂   价值   业务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