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3号女宇航员王亚平,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牺牲太大令人敬佩

几千年前,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那时候的星空神秘莫测,也因为此,激发了人类无限的想象。

几千年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手可摘星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妄想。

如今天宫号伫立在苍穹之上,人类向外探索的脚步也更近了一步。

宇宙全貌究竟是什么样子?有没有外星文明?身处太空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前两个问题我们尚且回答不了,但太空行走,却是有人真实实现了的。

自中国的载人飞船事业顺利进行之后,越来越多优秀的宇航员走向太空。

在几位优秀的宇航员中,王亚平显然是最独特的那一个,虽然她并不是我国第一个女宇航员,但却是中国第一个出舱活动的宇航员。

太空行走

太空中没有重力,没有氧气,生存条件可想而知的艰难。

2021年10月16日,神舟13号在万众瞩目中飞向太空。

三名宇航员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太空之旅。

这是王亚平第二次登上太空,但仍旧难掩激动之情,想要进入太空,身体素质必须得过硬,不仅如此,女性因为身体构造特殊,更得付出别人无法知晓的艰辛。

在逐渐适应了太空失重的环境之后,王亚平和翟志刚于11月7日进行了出舱活动。两人身穿笨拙的飞天服,缓缓打开了舱门。

哪怕是我们这些门外汉,在查阅了详细资料之后,都会知道,太空行走是非常艰难的,在我们看来短短的几分钟,对他们而言,却是十分漫长的。

在王亚平之前,从没有过女宇航员进行出舱活动,不光如此,就连女性宇航员都是非常少见的。

尽管太空没有重力,但任何东西,只要存在,它就用有自身的惯性。

而惯性会导致我们在抓握这件物体时,感受或者是承受到它的反作用力。

在我们看来,宇航员身处失重状态,只要飘来飘去就可以,但实际上,光是“飘来飘去”就会消耗掉他们身上许多的能量。

前往舱外作业,意味着要进入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期间不能出现任何一点差错,否则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宇航员甚至会为此付出生命。

宇航员的外服重达130公斤,是我国最新研发的升级版“飞天服”,出舱服中要有配备的呼吸器,要能够支撑宇航员在太空进行多小时的太空运动。

虽然在太空中,重达130公斤的飞天服并不会给宇航员带来实际的重量感受,但在身穿“笨拙”的飞天服后,行动也一定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在茫茫宇宙中,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宇航员将直面各种辐射和变化的温度。

当然,这些因素飞天服会帮他们抵挡。

宇宙中没有参照物,甚至没有声音,也无法判断未知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宇航员出舱活动,只能依赖于和航天器紧紧相连的那根安全带,以防自己在太空中走失。

其实每一次宇航员升空展开工作,对于地面上的人而言,都是惊险的。

为了使气氛更放松一点,王亚平和其他两位宇航员尽量用十分轻快的语气和地面讲话。

太空行走的难度非常大,在王亚平之前,没有女性参与过,这是一次挑战!

尽管已经训练过很多次,但作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也难免会捏把汗。

出舱前会有很多的准备工作,好在我国最新改良的最新的舱外航天服,能够控制在10分钟之内穿戴完毕。

身为女性,王亚平的身高不及男宇航员,需要对航天服在进行额外的调整,以求达到最适合,最便捷。

有过出舱经验的翟志刚率先出舱,随后王亚平也说道:“我一会出舱,感觉良好”。从太空传回来的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协助合作,出舱行动完成的非常好。

此次出舱活动共6.5个小时,对于宇航员来讲,可谓是个不小的挑战。

空间站因为地球引力和向心力的原因,处于一种微重力的状态。

虽然说是出舱活动,但其实宇航员还是围绕着空间站在活动,因为在微重力的状态下,如果身体一旦遭遇哪怕一点来自外界的力,都有可以脱离空间站。

人在真空环境中,身体会飘起来,太空没有“下脚地”,因此需要宇航员用自己的双臂来带动整个身体行动。

事实上,我们在地球上,有支撑点的地方工作超过6个小时,身体都会吃不消,更何况是太空中。宇航员出舱行动,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对于宇航员而言,要保持百分之百的专注,不能出一点的差错。

王亚平和翟志刚出舱之后,先后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任务。

摘星星的人

“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美国宇航员凯迪科尔曼激动的向王亚平隔空喊话。

女性能够进入太空,实在是太难了,这明显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男宇航员能做到的,我也可以!”王亚平从不服输。

严格意义上来讲,无论走到哪里,男女的身体素质,就注定了当他们从事同一个行业时,面临着不同的待遇和险境。

王亚平要上太空,并且需要待够半年以上,作为女性,她的例假问题该怎么解决,在太空生活这么久,会不会影响她的身体?

不过好在多年来的探索,科技早已经克服了这一切,正如网友所说,无论男女,我们同享着一片浪漫星河,我们都有权平等探索宇宙。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载人飞船带着三位航天英雄返回了地面。

由于长时间离开地球,宇航员的身体非常虚弱,但王亚平仍旧是笑容满面,热情冲着镜头打招呼。

她还笑着说:“我想对我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一句话,让身边的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回来之后的王亚平,一边陪伴女儿,一边加快恢复,半年的太空生活,对于身体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

在真空环境中,人的肌肉和脊柱不受力,肌肉长时间不用,便会萎缩,而骨骼不用,则会导致骨质疏松。

这也是为什么宇航员从太空下来之后,无法站立和行走的原因。

不管如此,太空环境对人的心脏和大脑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全身浮肿、静脉曲张,视力压迫等都是会出现的情况,因此宇航员需要非常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非常完善的保护系统。

不过还在,有空间站的保护,宇航员所受的伤害可以降到最低,返回地面之后,通过训练恢复,很快就可以恢复以往的身体素质。

在后来的采访中,王亚平还说,刚回来的时候,做什么都不习惯,拿任何一样东西,都有一种想把东西扔出去,让它“飘到”另一边的冲动。

时间回到2019年,有过以此飞天经验的王亚平被选中,进入预备组,这也意味着,她迎来了第二次进入太空的机会。

王亚平从小热爱运动,热爱广阔的天空,岁生在农村,但心却在万里高空。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和第一次进入太空不同,这次的训练,要比以往的更猛,堪称“魔鬼训练”。

进入预备组之后,王亚平已经39岁了。

虽说年龄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也意味着身处这个年龄段的王亚平,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宇航员需要模拟太空的失重感,训练则是在水中训练。

不同于真空中,那重达130公斤的航空装备,是结结实实的穿在她身上,肩部所承受的重量可想而知。

能够穿上宇航服站着,就已经非常消耗体力了,更别提王亚平要穿着它进行训练。第一天训练下来,王亚平的双手颤抖的,连吃饭的筷子都拿不住。

但她明白,这将是开始,身为女性,她不服输,男生可以做到的,她也可以。

之后的训练一如往常,王亚平的双臂被锤烂出结实的肌肉。

淌过第一关,还有第二关,离心机训练,让王亚平再一次尝到痛苦的滋味,也不少宇航员曾表示,离心机仿佛要把自己撕成碎片,浑身肌肉控制不住的颤抖,痛苦源源不断的从全身蔓延开来。

痛苦是真的,坚持也是真的,王亚平的梦想,支撑她扛过一轮一轮的训练。

当然,这些训练回馈给她的,是一个强壮的体魄。

“翱翔宇宙是我一生的理想,为此,我愿意忍受一切,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王亚平风轻云淡的说着,可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我们都知道。

从太空归来之后,王亚平和其他队员一起进入了疗养公寓中。

恢复体能同样也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

肌肉,骨骼,甚至是耐力,都需要重新锤炼。

痛苦和疲惫是常态,但通过训练,他们将恢复健康,恢复体能,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再次飞向太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宇航员   太空   神舟   飞天   空间站   敬佩   肌肉   宇宙   牺牲   痛苦   人类   身体   女性   王亚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