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里竟然有这样一棵奇树—秋游北京古刹碧云寺

很多年没有去过了,碧云寺于11月20日关闭修缮,再见要等一年以后了。今天特意去参观,正好观赏一下寺院里的秋色。

香山碧云寺位于北京西山,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为开国元勋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最初名为碧云庵。

时至明朝,两位大太监于经和魏忠贤都看上了碧云寺这片风水宝地,想把这里当作养老之所和墓地,便分别于明正德九年(1514)和天启三年(1623),对碧云寺进行了两次扩建,使碧云寺成为北京最宏丽的寺院之一。可惜这两位没能活到寿终正寝,也无福消受。

明、清两代,历经数次扩建后,碧云寺成为西山佛寺中宏丽的寺院,有“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的美誉。

碧云寺与香山公园北门紧挨着,但它们是分开售票的。

走进大门,院内清幽寂静。碧云寺整体建筑依山势层层叠起,为南北对称布局,中轴线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殿、孙中山纪念堂,以及金刚宝座塔院组成。寺南有罗汉堂,寺北有水泉院。

山门前的这对雕刻精美的石狮为明代的艺术珍品,狮子蹲坐于须弥座上,身躯瘦长,威武如生。

进门山门殿上蓝地金字匾额上写的乾隆20年赐的御笔满、汉、蒙、藏文四种文字的碧云寺。

碧云寺有着独特的两重山门,很是奇特。第二道山门殿,建于明代。殿内两尊金刚力士塑像是佛教守护寺门的神将,俗称哼哈二将。此像于1992年重塑,高4.8米,姿态猛勇,头戴宝冠,手执金刚杵。左像怒颜张口为“哈”,右像忿颜闭口“哼”。

入了山门就是弥勒殿,殿前有钟楼、鼓楼。院中还有一棵巨大银杏树,在古建的映衬下,红墙与金黄的银杏相映,秋色宜人。


弥勒殿建于明代。殿内正中供奉铜制弥勒佛,喜笑颜开,造型生动,塑像高2.5米,为明代文物。

弥勒殿石窗,雕工精美。

弥勒殿后是大雄宝殿,是碧云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左右胁侍为文殊、普贤菩萨及佛的两位弟子迦叶、阿难尊者。两侧有十八罗汉和悬山云海。背后塑观音菩萨,左右胁侍为善财、龙女,立于海岛中央。

门额为“能仁寂照”,能仁,如来也,即如来普照的意思。原来殿中供奉的如来佛等神像,都在文革中焚毁无存。现供奉的释迦牟尼坐像和文殊、普贤菩萨都是后来重塑的。

大雄宝殿前有放生池,南侧是禅舍。院内古树参天。

出大雄宝殿,有一个碑亭,建于清乾隆十四年 (公元 1749 年),为重檐八角攒尖,碑亭内设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碑身两侧雕缠枝莲纹饰,下有龟跌海堤。中国古代建筑中,只有皇帝使用的宫殿或奉旨兴建的庙宇等才允许使用黄色琉璃瓦,是权力的象征。碑亭所用黄琉璃瓦,充分体现出碧云寺为皇家御制寺院的地位。

碑亭后是菩萨殿,明代建筑。此殿不开,说明上指示殿内供奉五尊菩萨,从左到右为大势至、文殊、观音、普贤、地藏菩萨,所乘坐骑为麒麟、清狮、朝天吼、白象、谛听。四周塑悬山云海及二十四诸天像。殿额“静演三车”。

这种草长在石壁中,不知是什么植物?院内还有很多精美的石墩,也不知做什么用的。

菩萨殿后普明妙觉殿,后来孙中山逝世,曾经停灵于此殿堂,现在改名为孙中山纪念堂,里面有孙中山坐像、苏联送的水晶棺等遗物。

纪念堂之后,为塔院。塔为藏传佛教的金刚宝座塔。

入门后,是一座四柱三楼汉白玉石牌坊,正中金字所书“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该石牌坊为三门四柱,外加袖壁,为当年魏忠贤墓地的遗物,牌坊上的浮雕雕刻极其讲究、精美。

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八个历史人物浮雕,左有蔺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狄仁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谢玄为节。

在石牌坊前,有一对石狮,据说为当年魏忠贤墓地的石狮子。

过了石牌坊,有两座金刚宝座塔碑亭,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 1748 年),南北各一座,亭为重檐八角攒尖,檐下装饰石雕斗拱,是极具特色的建筑。亭内为穹窿顶,顶部有龙头藻井,置有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亭碑文为满蒙文字,右亭碑文为汉藏文字。

三门四柱的砖石牌坊前,也有一对石狮子,一个寺院有三对石狮,也是少见。

眼前就是金刚宝座塔了,可惜禁止入内。金刚宝座塔,建于清乾隆年间,气势宏伟,塔高 34.7米,上刻乾隆御书“ 灯在菩提”,塔上遍布佛像、龙凤、云纹、狮象等大小浮雕,立足石塔.凭高眺远,可一览全寺风景。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衣帽封藏于塔内,故称“ 孙中山先生衣冠家”。

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建筑样式为,金刚宝座(方形的塔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北京目前有三座金刚宝座塔,分别在碧云寺、真觉寺与黄寺。

金刚宝座塔一侧的院中,看到两个石翁仲。根据《辞源》注释,相传翁仲是秦始皇时期身高五丈的巨人,后世即将墓前石偶人称为翁仲。碧云寺曾为明朝天启权宦魏忠贤生圹(墓主在世修建的坟墓)。据记载,明崇祯年魏被处后,其生圹仍由碧云寺僧人“供护甚力”,保存完好。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江南道监御史张暖巡察西山时发现碧云寺后魏忠贤墓圹,奏请康熙帝平毁其墓,“以儆奸邪,以垂鉴戒”。2005年9月19日,在金刚宝座塔附近施工中发现石翁仲,像总高3米,底座宽1.2米,重约5吨,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据《日下旧闻考》中记载:魏墓前排列有文武翁仲及石羊、石虎、石麟,扶栏均用汉白玉雕刻;皇陵不过只立一碑,而魏墓竟立石碑两块。翁仲的发现印证了上述史实。

金刚宝座塔前,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金刚宝座塔前的另一边,有一棵白皮松纪念树,为2006年连战先生拜谒孙中山衣冠冢时所植。

游完碧云寺中轴线,去参观菩萨殿南侧的罗汉堂。五百罗汉堂修建于乾隆十三年 (1748年),占地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内部格局成田字型,有四个天井,为罗汉堂提供良好采光。罗汉堂内有508尊木质漆金的罗汉,依田字排开。据说在释迦牟尼涅磐后,他的弟子500多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集会,而五百罗汉堂的修建,主要是为了纪念佛教史上的这一次集会。 罗汉堂的佛像每个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之后来到北侧的水泉院,水泉院因院内“卓锡泉”而得名,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对水泉院进行修整,院内柏树从绝壁石缝里生长,泉水自岩壁间涌出,巧夺天工,相映成趣。是碧云寺中景致最幽的一座院落。

最最奇特的是一棵“三代树”,据文献记载:该树“生于枯根间,初为槐,历数百年而枯,在根中复生一柏,又历数百年而枯,更生一银杏今己参天矣”。有诗证“一树三生独得天,知名知事不知年,问君谁与伴晨夕,只有山腰汩汩泉”。此树龄已有300余年,树根周围仍可见枯死的柏树桩,人称“三代树”。1988年被定为一级古树。生而枯,枯又生,反反复复几百年,槐、柏、银杏一树三生,实为罕见。

碧云寺,整个寺院山林与建筑相衬托,园林与寺院相结合,瑰丽宏伟、精工细琢,堪称中国寺院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水泉   翁仲   乾隆   西山   碑亭   大雄宝殿   古刹   山门   寺院   宝座   北京   菩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