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净土

原标题: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净土

这一代未成年人,可谓是互联网社会的“原住民”——出生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无线网络大面积覆盖,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消费、娱乐已是常态。据统计,我国网民已达到10.79亿,其中未成年网民突破1.9亿,如何当好合格的“网上邻居”,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守护,值得深思。

近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这也是该项会议首次设立这一主题的论坛。论坛以“与世界一起守护未来”为主题,分为“如何织密保护网”和“如何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两个议题展开,这也体现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两个重要方向:既要做好保护措施,也要加强合理引导。

如果要问家长最害怕孩子上网玩什么,网络游戏、短视频和社交软件的得票率一定位列前列。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和自控能力不足,面对线上娱乐的诱惑极易成瘾。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举措加强相关治理。从出台最严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加强实名制和人脸识别,到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再到近期出台、明年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将网络保护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并在平台层面压实责任,取得了一定效果。

正如一名从业者所说,平台企业应当好“雷达”避礁排险,当好“导航”把握正确航向,当好“风帆”行稳致远,政府、行业、家庭、社会、国际等各方力量也应该并肩携手,汇聚护航合力。当下诸如“孩子偷偷充值打赏,父母状告平台运营商要求退款”“沉迷游戏骗长辈刷脸,黑市账号交易钻识别漏洞”等新闻频现,平台良莠不齐,存在监管漏洞不假,也要看到家校监督和社会保护的缺位。唯有建立更加立体、多方响应的互联网保护机制,明确任务划分和责任归属,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方可期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

说到底,即便身为“原住民”,未成年人仍是网络空间的弱势群体,对互联网提供的文化和内容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此,一方面需要推动建立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和年龄分级系统,实施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强化内容筛选;另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学校共育作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素养,教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和生活习惯。与其一味禁绝不如化堵为疏,引导他们树立网络安全观和正确价值观,亦是在为他们成年后步入网络社会做好准备。

如今,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两个空间之中,即现实世界与互联网。二者之间并无优劣对错之分,且存在着相通的逻辑——年龄分级、功能分区、劳逸结合、彼此尊重。秉持包容友好的理念和适度监管的原则,持续关注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成长与发展,共同守护他们现实世界的未来。(默达)

来源:南方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未成年人   原住民   网络   网络安全   净土   素养   两个   模式   社会   世界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