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148亿,关店190家!忽悠国人27年的日本网红,真要凉了?



味千拉面,没人吃了?


作为日式快餐的初代网红,味千拉面可谓是大神级别的存在,凭借“大骨熬汤”的产品定位,在国内市场迅速走红。


即使是三十多元一碗的拉面,依然有很多食客慕名而去。



然而,近几年味千拉面却逐渐走向末路,日子越发难过。


据2022年味千(中国)财报发布,味千营业收入14.3亿,创下近六年业绩新低,同比2011年下降28%。



再看味千如今0.84港元的股价,更是跌得一塌糊涂,相比上市以来最高股价16.47港元,已缩水近95%,市值蒸发148亿。


这个现状着实让人震惊,曾经的餐饮巨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



味千拉面起源日本熊本的重光家族,尽管口味独特,但影响力一般,最初只是一个座位数不到十个的小面馆。


味千之所以能在中国兴起,离不开一个叫潘慰的女商人。


1995年,在香港做生意的潘慰到日本出差,偶然来到面馆吃饭。潘慰觉得味道很不错,拉面的生产效率又很高,于是萌生出想要在中国推广的想法。


经过重光同意后,潘慰拿着味千的商标代理权回到国内。


很快,第一家味千拉面在香港成立,门店生意十分红火。



接下来,潘慰开始将味千拉面转向内地,第一站便是离香港仅有一河之隔的深圳。


初到深圳,潘慰并没有直接开店,而是先做考察,她雇佣了两辆大篷车开始了推车售卖。


潘慰的大篷车每天早出晚归,尽管拉面15元一碗,前来的食客也是络绎不绝。短短8天时间,营业额就超过了20万。


考察成功后,潘慰对在内地开设分店的想法信心十足。很快,深圳迎来了味千拉面的开业,销售业绩同样喜人,很快实现了盈利。


此后,味千像很多连锁餐饮一样,开始快速扩张,市场规模越做越大。


味千的成功离不开它的汤底——“五十年大骨熬汤”,这也是味千一直在大力宣传的产品卖点。


2003年,潘慰开拓袋装“味千”品牌拉面市场,并向各门店输送面条、半成品原料。


2006年,味千品牌袋装面的销售网点突破8000家,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同时向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出口,远销国内外市场。



2007年,味千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后的味千更是加大市场扩张,截止2011年,门店数量达到662家,相较2005年的56家门店,可谓是走向品牌的巅峰。


随着味千拉面的成功,潘慰在2007年至2010年,连续4年蝉联“胡润餐饮富豪榜”首富,被誉为“拉面女王”,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五年之后,让味千的门店突破1000家。


然而,高处不胜寒,“五年千店”的计划尚未成功,味千的业绩就开始急速下滑。


潘慰怎么也不会想到给她致命一击的不是别人,而是她一直引以为傲的汤底。



味千拉面一直主打“五十年大骨熬汤”的旗号,宣传其营养价值丰富,这让味千拉面在比中式拉面贵一倍的情况下,依然能受到食客们的青睐。


同时,当冠上日式拉面的名字后,食客们的内心也会泛起一点“高端”味儿的浪花。


但2011年7月23日,媒体突然曝出味千拉面的猪骨熬汤根本不存在,味千的汤底实际上是用汤粉、汤料勾兑而成。


消息一出,市场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起初,味千并没有承认媒体的说法,而是用一份中国农业大学的鉴定报告回应媒体,报告显示味千的汤料样品中的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钙元素。


但是,这一说法遭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强烈斥责,并声明从未认证味千拉面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刚刚发声不久,随后网上又有人曝出这份检测报告是花6000元买的。



紧接着,广州药监局又曝出“味千拉面汤底是汤料包勾兑而成”。经多方实锤后,味千终于承认汤底使用的是汤料包,并因虚假宣传向工商局缴纳20万元的罚款。


但有趣的是,味千一直没有停止对“大骨熬汤”的宣传。


这次风波,被后人称为“骨汤门”事件。


受“骨汤门”影响,味千失去了立店之本,也成为了满口胡诌的骗子,门店销售业绩一落千丈,股价跌幅超过40%,总市值缩水76.3亿元,味千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了挽救这次危机,味千从门店经营向投资领域进军。


然而,味千的投资并没有拉面一样的好运。


2015年,味千入股百度外卖,投入之初,味千的业绩的确有上升之迹,潘慰以为踩中了风口,陆陆续续投资了7000万美元,但没想到百度外卖只是外卖舞台上的昙花一现。


不到半年,百度外卖就在千团大战中惨淡出局,后被饿了么收购。


这次投资失利直接造成味千亏损近5个亿,潘慰也公开表示未来将不再投资外卖平台。



投资风波尚未平息,味千内部又曝出惊天丑闻


首席财务官刘家豪用可擦拭原子笔擅改180张公司支票,涉嫌挪用资金2652万港元,时间跨度七年之久。


市场舆论围剿、投资又遭重创,公司高管还不让人省心……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味千打入谷底,味千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


最终味千还是选择回归产品,毕竟只有好产品才有好销量。


话虽不假,可这一条正道偏偏被味千走歪了。


众所周知,味千拉面的招牌产品是拉面,隐型产品是服务,这两个产品做好,才能留住食客,可惜味千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味千所谓的回归产品,不是升级拉面,也不是升级服务,而是盲目推出更多的新品,炒饭、煎饺、炸鸡……这些新品陆续占领宣传高地。



试想,一个以日式拉面闻名的餐厅,如何用炒饭、煎饺留住顾客?


与此同时,味千上菜慢、服务差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波回归产品的操作,真是一言难尽,口碑不增反降,正如网友说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一路高歌,一路衰败,味千的失败与其自身战略和经营是分不开的,但导致失败的原因真的只是这些吗?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味千的当下,“内忧外患”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内有祸患纠纷,外有强敌环伺。


随着近几年电商的兴起、外卖用餐导向,速食产品层出不穷。


比如创立于2016年的拉面说,3年时间就完成了6轮融资,销售额也从起初的1500万提升至9亿元,第一次登上李佳琦直播间,几十万份拉面就被一抢而空。



像拉面说这种速食拉面,主打高端、健康的方便食品,其中经典的豚骨拉面,汤包、叉烧、软骨、麻笋、木耳丝,再配上一份半干生鲜面,5分钟在家就能煮出好吃的日本拉面。


不仅是拉面说,山姆超市或是其他品牌的豚骨拉面也同样如此。


在速食市场,各种品类应接不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价格低廉、便捷、美味,可谓是味千拉面的劲敌。



甚至有网友说5元钱的汤达人也颇有味千拉面的味道。


但即使没有电商和速食面,味千拉面的生存条件也令人堪忧。


近几年,中国的本土面食正在快速崛起,首当其冲的就是兰州拉面。


2021年7月,曾投资过饿了么、滴滴的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在一档节目中说,“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兰州拉面。”


中国线下有40万家面馆,其中20万家是兰州拉面,其中最知名的三家是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三巨头。


其中陈香贵自2020年7月成立后,一年半内就完成了4轮融资,门店也从起初的一个月开一家店,迅速提升至每月开十余家门店。



同样马记永、张拉拉等拉面品牌也完成一轮又一轮融资。


相较味千拉面,新中式拉面更注重产品种类和服务细节。


比如马永记的菜单包括兰州牛肉拉面、三款烧烤、十道西北特色菜以及多种小吃甜品构成,给食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服务细节上,连小菜也由专门的小碟盛放后,放置中式风格的木托盘中,十分精巧。


不仅是拉面,在面食赛道上,还有五爷拌面、重庆小面、和府捞面等一众品牌,全部实现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试问,如今这么多选择,谁还会只钟情于一碗毫无新意和诚意的日本舶来品?



过去十余年,味千拉面走得跌跌荡荡,登上过顶峰,也跌落过谷底。


“五年千店”的计划,如今不仅没有实现,门店数量还在日益减少。


2022年,味千关闭门店161家,而今年本是餐饮行业复苏之际,味千却又陆续关闭了28家门店。截至今年6月30日,味千旗下门店仅剩569家。


同时,味千的店铺、广告促销、工厂管理等成本也在进一步收缩,以此来提高运营效率。


味千还在努力,可这份努力又能支撑多久?


内部纷争也好,外部竞争也罢,味千最终败给的还是自己。


-END-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大资本为什么“爱吃”拉面》

2、斑马消费,《味千中国艰难“回春”,但难有新故事》

3、界面新闻,《你为什么不爱去味千拉面了,嫌它太“作”了?》

4、电商数据管家,《方便速食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


作者:小瓜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日本   兰州   食客   港元   拉面   市值   外卖   中国   国人   品牌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