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回 豪情万丈的香香:东坡肉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您有机会站在赤壁的悬崖上,望着“滚滚长江”,“惊涛拍岸”,放声高歌这气势磅礴的诗句,能否感受到与千年前的古人“一樽还酹江月”的共鸣!
别着急,如果您在欣赏着磅礴大气诗句的同时,还能吃上“东坡肉”,是不是更能身临其境啊!
历史,有课本上的,有传说中的,也有烹饪里的。苏大学士不但能让您意气风发,还能让您品尝人间美味。
学烹饪,不仅仅是要保障家庭饮食的健康安全,让我们的家人吃得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美食,了解历史故事、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进而传承中华文明的人文情怀。
中华文化之一是“和”,我想烹饪最能体现“和”的文化内涵。
古人说了,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005回 豪情万丈的香香:东坡肉一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轼所创制。
宋神宗熙宁十年,即1077年4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身先士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以此地自娱“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那时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夸说东坡肉好,就和厨师商量,也把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东坡肉”的牌子。牌子一挂出来,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肥猪都不够卖。别的菜馆看得眼红,也都学着做了起来。一时间,大小菜馆家家上市东坡肉。
再说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朝廷中的一班奸臣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听说他受到杭州老百姓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个御史,乔装打扮到杭州,存心来找苏东坡的岔子。
御史到了杭州,在一家饭馆吃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过来一看,头一样菜就是“东坡肉”。于是他皱起眉头想了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点这个菜。”
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家家菜馆都有。于是,就把杭州所有菜馆的菜单,统统收集来,之后,便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贪赃枉法,坏事做绝,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问:“你怎么知道?可有什么证据?”御史就把那一大沓油腻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他一看菜单,也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一道圣旨,将苏东坡革掉官职,发配到海南去。
苏东坡革职充军之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像过去一样赞扬他,把他疏浚西湖筑的堤称为“苏堤”,还把东坡肉公推为杭州第一道名菜。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此外还有个传说,苏东坡云游四海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
三伏天,苏东坡救了一个中暑的小孩。作为农夫的父母,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想问苏先生的口味,怎么做合适?
恰巧,苏东坡正在赋诗填词,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仔细琢磨,认为是让他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
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不知什么原因,又不好意思开口。
农夫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也只好顺坡下驴。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
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1956年,评出的36道杭州名菜中,东坡肉在列。
2015年12月,在湖北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黄冈市有六道本土菜肴被认定为湖北名菜、中华名菜,其中包括黄州东坡肉。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像一百份五花肉,就有一百个不同地域不同做法的东坡肉。

东坡肉Dongpo’s braised pork,又名滚肉、东坡焖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后烧的,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焖煮收汁的。
东坡肉,一般选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做食材,葱姜铺在锅底,加入黄酒、白糖、酱油等,文火慢焖。成菜后,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松软酥香,其独有的“焖香”是最大的特点。
“少着水、慢着火,火候足时它自美!”这句话,在烹饪界的地位,一点不比“大江东去”低,而“东坡肉”更是“千帆飘去,东坡肉,东南西北留香”
苏大学士说的“火候足时它自美”,还有很多大师说的“肉烂自然香”,就是长时间的小火炖煮,把肥肉的脂肪熬出来了,瘦肉的纤维熔断。随着汁水的浓缩,又把脂肪和味道熬到瘦肉里了,这时就出现了肥肉不腻、瘦肉不柴、酥烂香糯、入口即化的现象。

先聊聊关于东坡肉的几个要点。这些要点晓得了,这菜自然也就了然于胸。
第一是选材。东坡肉的选材最关键,肉要层次分明,要买五花肉的中段。前段肥肉多,且肉厚,层次感不好;后段肉不但厚,而且肥肉散,稀里哗啦的。只有中段,肉层清晰,厚度匀称,还紧实。
第二是定型。
给肉改刀成块,是有讲究的。平整的冻肉虽然好改刀,但不新鲜了,只有新鲜肉做东坡肉才好。新鲜肉,软塌塌的,家里刀不快,想切出完美的肉块,很难。而且,未提前蒸煮定型的肉,在长时间炖煮后变形很大。是否见过肥肉很大、瘦肉很小的蘑菇头式的红烧肉?所以就需要先给整块肉定型,之后再改刀。
为什么在给肉定型的时候,有些人焯水,有些人却是蒸肉呢?蒸,去腥效果应不如水煮,但皮朝下蒸出来的肉板正,平平整整的,好修型,损失率低。焯水,如果肉块大,肉挤着锅边,尤其是用炒勺,极易变形,改刀损耗大。饭店有蒸箱,蒸多大的肉都行。炒锅口大小有限,小块肉还行,一大就狒狒了。
所以在用马勺炖煮整块肉时,块一定不能大,先皮朝下,整体要浮起,防止触底糊了。定型后,再翻身,还要注意挤压变形。所以,用马勺煮肉定型,一次的量是有限的。
改刀前,如果想成品方方正正,不是那种头大脚小的,那就要炖煮30分钟以上,筷子插进去一拔,没有汁水出来,就OK了。
把肉捞出来,趁热,皮朝下放平面上,上面压上重物。肉,要凉着切。
第三是改刀、再处理。
改刀很简单,4乘4cm,或者5乘5cm,量体裁衣,最大限度的取材。
理论上,中段的五花肉紧实,就不需要系绳;后段的五花肉比较松散,就需要系绳的。但是如果想把肉炖得软软烂烂的,系绳是必须的。
系好食用棉绳,应该再焯水10分钟,再去去腥味。或者先再次焯水,之后再系绳子。这一步,大师们都没有做。如果您觉得矫情,可以省略。但是之前大块肉炖煮再长时间,肉里面的腥味是不可能全部去掉的,依然还会有。切小块后再去去腥,为了孩子、老人的健康,还是有必要的。
还有把肉块过油的、小火煎的,这些就离正宗做法太远了,而且是离精髓太远了,走的太偏了,已经不是东坡肉的范畴,是红烧肉?谁知道呢?
第四是调味。
猪肉什么都不放,白水炖煮3小时,东北人蘸着臭大酱、山西人拌上陈醋、江浙人裹着糖浆、四川人放上小米辣、山东人用煎饼大葱包上、陕西人一定是馍馍、兰州人准是拌拉面……,一样好吃。肉烂自然香!
有些大师傅不停的说,他做的东坡肉“一滴水不放”,其实就是“噱头”。他放的黄酒中,80%以上是水。不信,让他用酒精炖煮试试!
毕竟现在的猪肉和千年前的猪肉不一样了,如果想要肉更香,北方人会适当放些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花椒粒、干辣椒、香葱、姜、白胡椒粉、酱油……,量要少。如果有一样的猪,我们一般人也吃不到。
不建议放味精、鸡精、耗油等。
白糖、冰糖要放,冰糖为主。
黄酒要放,1000g肉,100g至150g黄酒,其余的就是水就好。当然,所谓的正宗做法是不放水的,只放黄酒。
一直没有提到盐。在炖煮的时候,把剩下的边角余料也要放进去。一是挤住肉块,防止乱动;二是可以试吃。在炖煮的后期,尝尝边角料、尝尝汤,就知道咸淡了,决定放多少盐了。当然,中途放些盐,也是好的。
需要说的是,南方人喜甜的程度是您无法想象的,盐可以少放,糖要大把大把的加。
第五是上色。
饭店的东坡肉,如果外形不红亮,那是上不了台面的。红红的,亮亮的,甚是喜人!
上色的方法有黄栀子、红曲米、糖色、老抽、红乳、酱油、豆油炸、铁锅炖……,黄酒本身也有上色的功能。
红:糖色是必须的,用冰糖20克,炒成枣红色,加清水一碗,熬两至三分钟以上, 挥发焦糊味。红曲米10克,冷水下锅,水开后熬2至3分钟,过密漏。两种色水混合,一比一兑一起,就是红的解药,是成品黄中带红的重要秘诀。
其实,看着红亮,是看着皮红亮;肥肉还是白色的,但亮;瘦肉是黑色的,但亮。
亮:油是必须的,冰糖是必须的。这里的冰糖,说的不是糖色,是单独放的冰糖。最后收汁到一定程度后,把东坡肉拿出摆盘,剩下的汤汁,有油脂、糖浆、水,不停的熬,高浓度的油脂,混合着冰糖浆,达到大泡、小泡、气顶勺,就是自然芡,以亮为主,还带着红色,淋在东坡肉上,就是亮的解药。如果之前没弄好,那汁水还需要点明油。
但是最淳朴的东坡肉,一定不是现在这么夸张的红亮。红亮的效果,我猜是大师傅们比拼的结果,给评委们以视觉上的冲击力,评委在惊愕之余,点赞并给出高分。我理解的东坡肉的最高境界,就是肥肉入口即化、香而不腻,不吃肥肉的人也能整一块;油脂能熬进瘦肉中、香甜不柴。想必苏大学士也不会懂什么是红亮吧!
我现在做东坡肉,少放糖色,不放老抽,不放香辛料……,放冰糖、黄酒,求自然色。炖煮的期间,不停的撇油,最后收汁,汤汁不腻,适当粘稠,淋在肉上,也会有点色、有点亮。
第六是炖煮。
在进入小火煮的时候,如果想给肉块翻个身、腾挪一下,都是轻松的,用什么工具都行。
到了最后的阶段,肉块开始颤巍巍的了,如果还想继续煮煮,就要小心了。此时,基本是收汁状态了,皮必须朝上。
一是此时汤汁已浓稠,底部极易糊底,如果皮朝下,皮和底一旦结合在一起,那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如果皮朝下,用绳子往上一提,酥软的皮就可能直接破了相了。
三是即使没有绳子,当肥肉软烂时,怎么翻身?怎么让皮朝上?
所以,在最后的阶段,皮一定朝上,瘦肉朝下。瘦肉即使再炖煮,也比猪皮、肥肉硬实。
当东坡肉已经熬到忽忽悠悠、晃晃荡荡、摇头摆尾、极致软糯、一吸入口的程度,就大功告成了。这时用手,成鹰爪功式,五指分开,指头分别扣住瘦肉的底部,指根固定侧面,轻抬起、缓移动、慢放下。

当我媳妇第一次吃到这个菜的时候,我感觉她都要哭了。其实女人很好哄,用最炙热的心去关爱她!
各位老友,让我带着您的“关注,点赞,收藏,转发,评论”,也就是您的关爱,在下回书,继续探究这道国宴名菜。
我们的口号:如果烹饪是文化,我愿被传承。
预知东坡肉的具体做法,且听下回书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东坡   徐州   名菜   冰糖   红烧肉   菜馆   杭州   瘦肉   肥肉   豪情   香香   猪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