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装修纠纷 法官教你来“避坑”

原标题:如何避免装修纠纷 法官教你来“避坑”

买了房,装修就是“头等大事”,对于很多初次装修的消费者来说,因不熟悉装修流程和细节,又不具备相应法律知识,难免在签订合同时出现过于简单笼统、约定不明确不清晰等情况。而当前装修市场,施工方随意增减项、工程进度拖延、“烂尾”工程等情况时有发生。近日,大姚县人民法院通过典型案例,提醒广大消费者合理避免装修纠纷。

要眼里有法 签订书面合同

张先生和吴某经朋友介绍认识,2021年9月,两人口头约定,由吴某为张先生装修房屋,工期3个月,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合同。

装修过程中,双方因未按时完工产生矛盾。2022年5月,双方进行结算,由吴某返还张先生装修款17460元。

吴某于当日写下欠条,承诺于2022年5月30日前归还17460元装修款。此后,吴某未按承诺归还这笔款项,多次催要无果后,张先生将其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由吴某偿还张先生装修款17460元。

【法官提醒】 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费者出于怕麻烦、想省钱等目的,愿意找熟人装修,想用较少的花费取得较好的装修质量和效果;或在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直接将装修工程交给包工头去做。

从诸多案件可以看出,这种选择多为日后发生纠纷埋下“伏笔”。由于此类装修多为口头约定,很少签订书面合同,不仅装修质量无法保证,后期维权也存在诸多困难。同时,这些所谓的熟人装修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推诿扯皮的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面临装修劳心劳神、维权费时费力的尴尬处境。

要心中有数 明确工程工期

2022年8月,赵先生与甲装修公司签订合同,约定了装修的支付进度,却未对工程工期作出相关约定。合同签订后,赵先生支付了首期装修款4.4万元,甲公司却迟迟不开工,并要求赵先生将首期款交到65%即13万元。

直至2022年11月,赵先生又支付了8.6万元装修款后,该公司才安排装修施工人员进场施工,直到今年2月才把地砖贴完。

随后,甲公司要求赵先生再支付30%的装修款。今年2月25日,赵先生无奈到该公司交了63900.80元。而此时,赵先生已合计支付装修款193900.80元。当日,甲公司经理李某承诺将在今年3月31日完成所有装修。

不承想,该公司收了钱后却一拖再拖,装修一直未完工。赵先生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解除双方装修合同,由甲公司退还赵先生工程款29888.4元,并支付违约金2万元。

【法官提醒】 新房装修,业主都希望顺顺利利早日入住。可现实中,有部分装修公司在合同中仅约定总的装修工期,对于开工、完工时间未作明确约定。因此,倘若装修公司不守信用,拖延开工、逾期完工,业主对此却束手无策。

对此,在签订装修合同时,需明确工程工期,要在合同中具体写到某年某月某日,避免拖延工期;同时,要明确工期延误时装修公司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即每延误一天,装修公司需要支付的违约金金额。

要手上有招 避免出现“烂尾”工程

李先生与肖某签订了装修合同。李先生支付3.5万元工程款后发现,其2间卧室未铺设木地板,厨台未完成装修,未安装吊柜、衣柜、书桌、集成吊顶、窗帘、踢脚线、门套等附属设施。

李先生多次催促,但肖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对剩余工程至今未进行施工。无奈之下,李先生将肖某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依法解除双方签订的装修合同,由肖某支付李先生违约金10850元。

【法官提醒】 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尽量选择已成规模或在社会上有较好口碑的品牌装修公司,同时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网站查看装修公司信用情况,避免“踩坑”。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警惕装修“低价”套餐,一些看似优惠的装修价格,实际有很多隐含条件,后期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很多,应引起足够警惕。

要行之有方 谨防装修公司拿钱“跑路”

胡女士与乙装修公司签订了装饰施工合同。在装修公司进场装修期间,胡女士多次到装修的房屋查看,发现工程进度缓慢。

经询问,该装修公司表示,因胡女士未交清全部装修款,导致该公司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并要求胡女士尽快支付装修款。

为能早日完工,胡女士先后分4次向乙公司支付工程款合计22.04万元。付款后,胡女士到装修现场查看,发现乙公司仅完成装修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胡女士多次联系、寻找该公司均未果,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根据已完成的装修工程量,乙装饰公司返还胡女士装修工程款及违约金共计167933元。

【法官提醒】 签订书面的装修合同时,消费者要注意辨别合同签订主体。合同纠纷中,法律约束的只是合同的相对方,要弄清楚是在和谁签合同,以避免宣传与签订合同主体不一致、产生纠纷后将责任推给施工队玩“失踪”等情形。

消费者要注意保存施工图片、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一旦发生装修公司“跑路”的情况,可到公安机关报警。

装修过程中发生纠纷,协商不成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李雪娇

(云南法制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装修   工程款   违约金   工期   法官   纠纷   吴某   法院   女士   消费者   合同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