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与茶树品种

中国名茶是“天人合一”的结果。

是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和人类对茶树的呵护、采摘、加工方法和水平等的综合。

尽管科学家从茶叶的主要成分含量否定茶树品种的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差异、否定老茶树与新茶树对茶叶质量影响差异。

但是,人类仍旧纠结于名茶与茶树品种的关系,当中存在的科学和人文认知是一个复杂值得探究问题。

茶树品种的自然生成与人工育种

植物学家从茶树品种的丰富性,以及地球一万八千多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河期,而云南区域因寒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和强劲的印度洋季风影响,植物得于保护,论证云南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

随着冰河期的结束,茶树向北方向扩散至秦岭的南麓。

向东北方向扩散至黄河以南的安徽淮河流域,向东南方向扩散至海南岛。

茶树的扩散过程,对中国茶树品种的观察发现:向北方向伴随着乔木、小乔木至灌木的树形变化。

茶叶叶子由大变小的变化,(当然,这两者变化也是有例外的,如福建省因东临海洋受季风影响大、西北方向有武夷山阻隔寒流,茶树的品种也特多。)花柱裂数、花瓣数变少等的变化,也就是不同茶树品种的产生。

我们可以按照植物学家张宏达的茶树植物系统发育的途径理论:凡是花部的数目减少,体积从大变小、从长变短、从离生到合生,属于前进发展。来判断茶树品种的历史长远。

茶树从种子繁殖过渡到无性繁殖,至明代李日华《六研斋二笔》才有披露,“摄山栖霞寺有茶坪,茶生榛莽中,非经人剪植者”。

清代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则清晰地记录无性繁殖方法:“种茶栽之法,将已成茶条,拣粗如鸡卵大,砍三尺长,小头削尖,每种一株,隔四五尺远,或用铁钉,或用木橛,大三四分,锤入地中,用力拔出,就将茶条插入橛根,外留一分,用土填实,封小堆,两月之后,萌芽发生”。


福建省在200多年前已采用无性繁殖法繁育铁观音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繁育技术,使福建省无性系良种面积为全国之冠奠定了基础。

在近代,吴觉农开创的茶叶研究所开展了无性繁育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无性系的推广。

1936年,庄晚芳在《祁门茶场业务报告》上发表“茶树品种改良暂行简行办法”,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的具体措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农业部领导下,大力推广无性繁育法,尤其提倡短穗扦插方法,使良种推广速度大大加快。

所以,2001年出版的《中国茶树品种志》将茶树品种分为:国家审(认)定品种77个、省审(认)定品种119个、选育品种34个、地方品种114个、名枞品种21个、珍稀品种4个,以及附录野生大茶树79棵。

其中: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的品种中无性系品种163个占83.16%。

选育品种中无性系品种34个占100%;地方品种中无性系品种24个占21.05%。

地方品种中无性系品种24个占21.05%,。

名枞品种是指福建武夷茶区和广东潮汕乌龙茶风格独特,具特殊韵味,品质优异的“单株传”,它全部是无性系品种。

《中国茶树品种志》中,珍稀品种4个与宋代4株老名枞颇为混淆,个人理解是宋代4株老名枞分别是:宋种“东方红”(该茶1958年成品曾送给毛泽东主席鉴品故取该名)、宋种芝兰香2株、宋种蜜香单枞1株。

这四株据说700年以上茶树,年产量总共约36公斤。

珍稀品种4个则以上三个品种加上“八仙过海单枞”,因为它由一株宋代老名枞压条繁育而成。

茶树品种的自然生成与人工育种现状,表明名茶与茶树品种的关系复杂。


#讲好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茶树   名茶   中国   冰河期   品种   福建省   良种   珍稀   宋代   茶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