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必游景点之寄畅园



寄畅园,其前身为凤谷行窝,由秦金创建于明正德年间,又名“秦园”,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门外惠山直街(旧称“惠山街”)与惠山横街(旧称“秦园街”)交界处,惠山寺旁,占地约1公顷,是江南著名的明代山麓别墅园林,已有四百多年历史,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独擅山水之胜,深得借景之妙,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与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等并称为江南名园,属古建园林类。

寄畅园地处惠山东麓,东南与锡山相望。这里原为元代僧舍“南隐房”“沤寓房”旧址,当年周围有数百棵乔松古木;山麓禅房,环境清幽,泉水潺潺,钟声隐隐,飞鸟滞留,确实是纤尘不到的好地方。

明正德六年(1511),无锡人、南京兵部尚书秦金仕途蹭蹬,辞官回乡,他辟这两处僧寮为自家园亭。

秦金(1467-1544),字国声,号凤山,是秦观的后裔,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在礼、户、工、兵等部任尚书,晋光禄寺大夫、太子太保。嘉靖十五年(1536),他七十岁时据礼引退,寿七十八岁,卒谥“端敏”。他在无锡县城内有显赫的尚书第,门联上书: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他择地于惠山东麓,将僧舍建成别墅园林,作为怡性养老,与友人诗章酬和之所。园建成后,取名“凤谷行窝”,又称“凤谷山庄”,龙山(惠山旧名“九龙山”)凤谷,相映成趣。他写了《筑凤谷行窝成》诗一首: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胃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这是园主人对“凤谷行窝”的贴切描写。园内布置,甚为简朴,“苍凉廓落,初不以一亭一榭为奇”,一派自然山林野景,但当时却引得名人倾倒。一代文士茅坤,游“凤谷行窝”后写诗一首:

初寻迦叶地,并过仲长园。

花露午犹泫,萝烟秋可扪。

不须金谷丽,嶷入武陵源。

迷路那从问,山禽疑解言。

秦金去世后,园归侄秦瀚及其子秦梁。秦梁,字了成,号虹洲,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太仆寺卿、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和按察使,五十二岁时升江西布政使时,父亡即辞官归里不出,优游林下十三年。他以端敏公别墅为完园,将“凤谷行窝”做了一些修葺。他自叙园景说:“百仞之山,数亩之园,有泉有池,有竹千竿,有繁古木,青荫盘旋……有堂有室,有桥有船;有阁焕若,有亭翼然;菜畦花径,曲涧平川。”并改名为“凤谷山庄”,百姓则一直称“秦园”。此园传至秦梁的侄子秦耀手里,有了重大改造。

秦耀(1544-1604),字道明,号舜峰,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二十八岁以翰林院庶吉士、刑科给事中步入官场,历任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卿;四十三岁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后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被疏劾,问罪下狱。秦家筹巨款至京为他赎罪,于万历十九年(1591)四十八岁时回到老家。他为“勋名虔楚刈榛艿,太息中朝谤焰腾”而抑郁不平,怀着“天地何心容放逐?湖山有兴集宾朋”的心情,情寄山水,自我陶醉,在凤谷山庄的荒园上,精细运筹规划,浚池塘、兴土木、种花草、堆假山,几年之后,构筑园景二十个,名为“嘉树堂”“清响斋”“锦汇漪”“清藥”“知鱼槛”“清川华薄”“涵碧亭”“悬淙润”“卧云堂”“邻梵阁”“大石山房”“丹邱小隐”“环碧楼”“先月榭”“鹤步滩”“含贞斋”“爽台”“飞泉”“凌虚阁”“栖玄堂”。每景自题五言诗一首,根据王羲之《答许椽》诗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之句,改名为“寄畅园”。



万历二十七年(1599),王樨登为他写了一篇《寄畅园记》。“杖履平生阔,兹园独赏心”,一代名士都作诗称颂,屠隆写道:“梁溪秦舜峰中丞,解楚镇归,治园于惠山之麓,名曰寄畅。古木轮困离奇,计数百十章。长松偃盖,作虬龙攫舞势。有泉从惠山淙淙泪泪,注为清渠,日夜流不涸。小水澄泓,分为细流,涓洁可爱。”明末清初,寄畅园分割为四。康熙初年,秦耀的曾孙秦德藻重义合并。秦德藻,号海翁,受封光禄大夫。他对寄畅园加以改筑,进行了第三次修治。他请了当时著名的叠石巨师、华亭人张涟(字南),和他的侄儿张盆,在园内广叠假山。今八音涧一组浑厚古朴的黄石假山,行一泉伏流入园的三叠泉,以及七星桥、美人石,均是他们的佳作。



康熙皇帝于二十三年(1684)首次南巡。秦德藻的第二个儿子秦松期接驾,陪同游览了寄畅园,后来康熙分别在已已(1689)、戊寅(1698)、癸未(1703)、乙西(1705)、丁亥(1707)五次南巡,都巡游寄畅园,御笔题写了“竹净梅芬”“松风水月”“溪光山色”等匾刻,已老态龙钟的秦德藻由大儿子秦松龄扶着接驾。康熙第四次南巡时,秦松龄的大儿子秦道然,被康熙看中去当他第九子允糖的老师,后雍正称帝,允裤被贬,道然也被牵连下狱,寄畅园被充公。乾隆接位,道然的儿子秦蕙田以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疏请代父赎罪。乾隆二年(1737),道然获释,园也发还,但已十分荒芜。乾隆八年(1743),秦德藻孙子秦瑞熙出资修葺。乾隆十一年(1746),道然、蕙田父子集秦家二十四房合议,把在园东北隅的嘉树堂改建为双孝祠,各房捐祭田,由秦瑞熙一房世掌园产,使寄畅园成为秦氏共有的“祠园”(俗称孝园)。乾隆十六年(1751)南巡时,所列巡游地点有秦园,于是官府给银千两修理,秦瑞熙畏不敢领受,自己出资,勉加修缮,亭台轩榭,悉复旧观。乾隆首次临幸寄畅园,秦氏族人二十余人接驾,其中有秦德藻的孙子孝然、实然、敬然、荣然和道然的长子芝田,以及瑞熙、莘田、东田等,最长者九十岁,最年轻者也已六十岁。为此乾隆专门写了一首诗:

轻棹沿寻曲水湾,秦园寄畅暂偷闲。

无多台榭乔柯古,不尽烟霞飞瀑潺。

近族九人年六百,耆英高会胜香山。

松风水月垂宸藻,昔日卷阿想象间。



乾隆第一次南巡时说:“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他爱其幽致,特绘图带到北京,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名“惠山园”(1811年改名“谐趣园”)。乾隆第二次游寄畅园写道:“清幽已擅毗陵境,规写曾教万寿山。一沼一亭皆曲肖,古柯终觉胜其间。”感到北京惠山园仿造得还可以,但古树名木终不及寄畅园多。乾隆第五次南巡到寄畅园,又一次写道:“仿斯早已成八景,愧是卑称大禹宫。”终于觉察惠山园不可能达到寄畅园一样的美妙景色。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到寄畅园,留下了不少诗章和匾联。



咸丰年间,寄畅园毁于战火,建筑仅存凌虚阁和双孝祠。光绪九年(1883),秦氏后裔又集资重修,但难以恢复原貌。民国15年(1926),修复清响斋、涵碧亭,缀建清葉廊,与大石山房连。民国26年(1937)11月25日,寄畅园东南隅因日机轰炸惠山医院伤兵遭波及,现在修复的小御碑亭石柱上留有弹片撞击痕迹。日军侵占无锡期间,寄畅园又遭破坏,断残壁,屋倾亭斜,水流淤塞,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被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园中景点划为三处:一为贞节祠;二将秉礼堂开茶室,名亦畅;三是含贞斋、九狮台边筑墙,自成院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园景衰颓,烟馆、摊贩充斥其间。

1952年,秦氏后裔秦亮工将寄畅园献给国家,由政府进行多次大规模的整修,1955年对游人开放。1982年又进行多次大修,重建了嘉树堂、梅亭和邻梵阁,重刻了《寄畅园法帖》和《介如峰》碑刻。2000年,重建卧云堂、先月榭、凌虚阁等。现存寄畅园,有凤谷行窝、领梵阁、美人石、锦汇漪、郁盘、知鱼槛、七星桥、嘉树堂、涵碧亭、大石山房、八音涧、九狮台、含贞斋、秉礼堂等景点,仍展示出古朴的明代园林风貌。


寄畅园由锡惠景区管理处管辖,园内建筑等各项设施完好,已成为最具名气的古典园林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无锡   翰林院   水月   乾隆   山园   山房   景点   进士   尚书   康熙   园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