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搜榜丨不知不觉就聋了?可能是你使用耳机的方式有问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蒋升 通讯员 陈岩明

通勤路上,面对拥挤人流,默默戴上耳机躲在角落,是很多人的共同选择;熬夜追剧看赛,怕声音太响吵到身边人休息,开开心心从蓝牙盒里掏出两个小宝贝,惬意地独自狂欢。

网上有种很贴切的形容:耳机是现代人的输氧管和金钟罩,无论工作生活多苦,只要戴上耳机就能沉浸在自己的美好世界里,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奶茶里的珍珠,要是出门落下没带,整个人一天都没精神;去健身房刚锻炼五分钟,就感觉身体被“掏空”。

私密空间是有了,可你的听力还好吗?近日,#连续用耳机不要超过30分钟#话题登上热搜,年轻时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未来听力衰退的到来;为避免听力损伤,建议耳机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三分之二......相关内容也被数次转发。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也有人好奇地问,既然入耳式耳机可能存在潜在危险,那换成新颖的骨传导无线蓝牙耳机,是不是安全性更高?为此,潮新闻记者专访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唐旭霞主任医师、教授,讲讲这个要陪你一辈子的“伙计”该如何日常保养。

耳朵其实很脆弱

每隔半小时请放下耳机

“连续用耳机不要超过30分钟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耳朵里有很多像秧苗一样有感应功能的毛细胞,会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入大脑。”唐旭霞教授介绍,如果音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毛细胞损伤。

人耳的正常听力在20分贝以内,至于如何定义噪音,也有相应标准——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以及乡村居住环境的噪声标准值,白天等效噪声值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商业、工业混杂区的等效噪声值为60分贝,夜间为50分贝。

可能你对分贝没什么直观理解,我们以吹风机为例,吹头发的声音一般在85分贝或以上;如果你爱听音乐会,现场音量在85~105分贝;若身处酒吧这种嘈杂环境,想听清楚身边人说话都很难,这通常就已高于115分贝。

“声音过强或过响,像超过100分贝的鞭炮声,就会造成毛细胞机械性损伤。”通俗点理解,就是把不可再生的毛细胞震碎或导致毛细胞变形扭曲,导致听力下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唐旭霞教授提醒:105分贝以上的音响可永久损害听觉,但市面上不少随身听机的最大音量却高达120分贝,相当于救护车的警报器,建议日常遵循“60.60”指标,即音量尽量不要超出随身听最高音量的六成,也不要连续听超过60分钟。

无论是耳机还是耳麦,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如果按这样计算,平时使用耳机听音乐时,最好不要超过50-60分贝。其中,低音对耳朵伤害最为明显,所以每隔半小时,就要让耳朵充分休息——听完这话,正戴着蓝牙耳机采访唐旭霞教授的潮新闻记者,默默打开了外放。

看到这,部分聪明的同学就会产生另一个疑问?骨传导无线蓝牙耳机只是挂在耳廓上,个别型号的甚至在水下游泳时都能使用,是不是就没这么多时间限制?

其实不然,声音的传导有两种模式:气导和骨导。

所谓气导,顾名思义,是声音通过空气经过外耳、中耳传导内耳的过程;而骨导则是声音通过震动颅骨,直接震动耳朵里的三块听小骨,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继而传递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通过震动听小骨及毛细胞的转化,所以也要遵循科学使用法则。”同理,哪怕不戴耳机,常处于高强度高响度环境的人群,也要及时做出调整。

不知不觉就聋了?

可能和这些因素有关

每当逢年过节或是大型运动比赛期间,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都会接诊很多耳聋病人,有些是噪声性耳聋,这与职业息息相关:

为何司机的左耳更容易发生耳聋?这是因为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和风噪声都会引起听力损失,而随着驾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也会逐渐加重,风噪声常常会造成左耳听力损失,对使用右舵车的国家来说,司机则更容易出现右耳听力损失。

“另一种较为高发的,是突发性耳聋,电商主播,准备毕业答辩的大学生,频繁加班的打工人往往极易中招。”唐旭霞教授解释,熬夜、过于疲劳、饮食不节等因素都是其背后元凶,换句话说,不要相信所有压力都能转化为动力,有些只能转化为病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听力也是反映身体情况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年龄日渐增大,人会慢慢进入老年性耳聋时期,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是每个人情况不同,病灶有疑惑性:有些是单侧发病,有些是突发感觉耳闷耳鸣,还有些听力呈渐行性下降,平时感觉不大,就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聋的。

保护耳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管理。唐旭霞教授表示,耳朵需要血液滋养,身体好了,耳朵的衰老自然就会慢一些。

大道至简,早睡早起,注意饮食规律,常运动,少用耳毒性药物都是最简单的护耳方法,也可多做耳保健操,通过穴位按摩,拒病于千里之外。

说到护耳,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动作——掏耳屎。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掏耳屎一时爽,一直掏一直爽,但唐旭霞教授还是建议大家平时少“掏掏”。

耳屎学名耵聍,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含有抑菌杀菌成分,能维持耳道湿度和洁净度,掏得太干净反而会破坏正常屏障。

此外,外耳道的皮肤很薄,用力稍微重一点或者摩擦便极易出血,反而会形成交叉感染,严重者还会导致鼓膜穿孔。

若耳朵实在是痒得难受,可能是感染所致,钱江晚报也曾报道好几条因反复采耳导致“脚气”长到耳朵里的新闻,因此千万不要自行抓挠,请及时就诊让专业医生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耳机   护耳   耳屎   分贝   噪声   音量   听力   耳朵   教授   声音   方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