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要诀,一生受用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 刘 巍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陈游洲

本报记者 田雨汀

编者的话:心脏是身体的“劳模”,每天不分昼夜不停工作,但很多人对它的关怀非常不够,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习惯都在伤害它。9月29日正值“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用心了解心”。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巍,教给大家一生受益的护心要决。

10~20岁:少碰甜饮料

10~20岁的青少年儿童渐渐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掌控,也会开始有意地自我放纵,尤其是在饮食方面。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例,25岁的小伙子就得了糖尿病和心梗,因为他从十多年前就开始用碳酸饮料代替白开水。”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巍表示,临床中类似的例子并不罕见。这一年龄段的人虽然生活规律、经常运动,但容易养成喝甜饮料、爱吃油炸食品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长期饮用甜饮料与超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成年人每天多喝1份(355毫升)甜饮料,一年内体重会增加0.12~0.85公斤,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18%,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8%~9%。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儿童每周少喝1份甜饮料,就能改善其心脏健康状况,降低长大后患心脏病的风险。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建议,青少年儿童应限制摄入甜饮料。刘巍也提醒,10~20岁的人绝大多数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每天饮用足量的白开水。10岁儿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11~17岁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100~1400毫升,成年后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

20~30岁:别老宅在家

不论是刚参加工作还是仍在读书深造,20~30岁的青年普遍缺少运动,一坐就是一整天,空闲时间更愿意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或窝在沙发里刷手机。刘巍表示,每天保持坐姿超过8小时、一周超过5天,或连续静坐2小时就属于久坐,其危害会在长年累月后暴发。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久坐会导致心室壁增厚,不利于泵血,血液循环也会减缓,造成心脏机能衰退。与站立、活动时相比,坐姿消耗的能量更少,肌肉得不到有效运动,再加上喝水少,机体消耗的热量会直线下降。如果坐着超过2小时,下肢会出现血液循环不畅、水肿等问题,时间久了还可能加剧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是患有动脉硬化或血管中堆积了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还容易诱发心梗、脑梗,甚至猝死。此外,久坐会让“坏胆固醇”水平飙升,增加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久坐一族应注意,每隔1小时起身站立5~10分钟,或做些伸展活动,绕办公室转转,让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充分活动,也可以换上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方便切换站姿和坐姿。而且,应保证每天的运动量。研究发现,每天进行约40分钟瑜伽、骑车、快走、爬楼等中等强度运动,就能有效抵消久坐带来的危害。

30~40岁:戒烟少熬夜

“到了三四十岁,不少人的社会活动和应酬会变得相对频繁,要重点关注肥胖和血压问题。”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陈游洲表示,年轻人上班时久坐,下班后又约上三五好友大快朵颐,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会让肥胖几率直线上升,给心血管带来极大负担。有些人可能还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酒精会让血管弹性变差、减弱心脏泵血能力。

不仅如此,这一年龄段的人还承受着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工作强度大、生活负担重、常常熬夜……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身体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血管承受高压,心脏也要付出更多努力,心血管系统极易崩溃。年轻人心脏病发作往往起病急、病情凶险,一旦发生心梗,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比老年人更严重,更易发生猝死。

刘巍建议,年轻人要学会自我减压,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晚上早点上床休息。保证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如打球、游泳、骑车、慢跑等,还要结合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同时要注意,尽量在家吃饭,少下馆子、少点外卖。

40~50岁:体检更自律

“如果30岁时患上高血压,40岁就可能出现高血脂、肾功能损害、脂肪肝等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刘巍解释说,不少人认为到了这一年龄段身体还像年轻时一样健康,但四五十岁其实是一个分水岭。比如,45岁前发生心梗的九成是男性;女性45岁左右即将进入更年期,失去了天然的心血管保护伞——雌激素,血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随之增加。

刘巍提醒,人到中年要注意养成每年体检的好习惯,确保血压、心率、血脂、血糖、体重都处于适宜范围内,重点关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是否存在异常。同时,要保持自律,管住嘴、迈开腿,建议多做快走、慢跑、爬山等强化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每周保持4~6次,每次20~40分钟的力量训练;也可做些增强柔韧性的瑜伽、太极拳等运动。

50~60岁:警惕坏信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机构联合研究发现,我国超五成中年人心脏出现老化,心脏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前出现。50~60岁人群工作忙,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总想着先忍忍,等不忙了再去检查,因此耽误病情,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机。刘巍强调,中年人一旦发现异常疼痛、头晕、心悸、胸闷、疲倦等不良信号要尽快就医。

与此同时,要严格控制身体各项指标。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毫摩尔/升以下,总胆固醇小于等于5.2毫摩尔/升,血压不超过130/80毫米汞柱,心率保持在60~100次/分钟,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不超过90厘米、85厘米。而且,要提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将每日盐摄入量控在5克以内,适当多吃富含钾的蔬菜、水果,饮食以少油为原则,少吃动物内脏、含糖饮料及甜食;适量运动;认识烟草危害,尽量远离;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压力时,不应通过酗酒、吸烟等来纾解情绪,而是要积极寻找宣泄的出口,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

60~70岁:记本健康账

随着心脏和血管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老化问题可能开始显现,再加上不少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更会让心脏出毛病的几率大增。

陈游洲提醒,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退休后时间相对充裕,可以密切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真正做到“用心了解心”。日常生活中,可以给自己记本“健康账”,记录血压、体重、血糖等数值,健康情况演变过程,留意心脏变化,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实现对心脏疾病的早诊早治。美国心脏学会指出,老年人用日记形式记下自己每天做了多少运动、吃了哪些食物以及数量、早中晚的血压值、身体不适时的心率等,每一点信息都可能转化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动力,也便于就医时与医生沟通。

“退休后的生活也要过得充实一些,找点新乐趣,比如学习一种乐器或新语言,结伴参加爬山、徒步等运动,在家做园艺、练习书画都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刘巍表示。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积水潭   心率   要诀   北京   老年人   血压   心脏   饮料   身体   风险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