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沉迷短视频会影响大脑结构,“奶头乐”的背后谁是推手

给身体造一个舒适的窝,手指抵着屏幕上下滑动,重复的BGM,相似的内容,大数据面前的我们浅显而易懂,人们很快就沉溺于精准计算之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直到月色高悬你才会猛然发现这一天什么都没做。

前一天的口号与目标还没忘,人们想要复习一门攻克或者学习某项技能,全神贯注了十分钟之后,大脑开始不断释放一些乱七八糟的信号,卧室的灯是不是还没关?我是不是该喝一杯水了?中午了该吃饭了!

单纯吃饭多没意思,没有了“电子榨菜”的人们只觉得面前的龙肝凤胆都逊色了许多,综艺也好,纪录片也好,短视频也好,总归是要看点什么。

午餐时间从十五分钟被无限期拉长,餐盘空空,视频还没有看完怎么办呢?饭后总是要小憩的。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到周末晚间,平均屏幕使用时间完成了十个小时大突破,又不得不开始了另一轮忧郁:我这一周什么都没做。

熟悉吗?是不是觉得这就是你当前的生活状态?

有人将短视频誉为“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的最伟大发明”实际上这个“最伟大发明”不过是钻了大脑的空子而已。

你能够全神贯注多久?大脑主观控制之下,几个小时或许有点长,十几分钟也不算难事。可若脱离了大脑的管控,人类能够做到全神贯注的时间比你想象的要短得多,能够坚持15秒的都是少数。

而短视频恰好就利用了这个规则,抖音推广之初,网络红人们以剪辑运镜等方式在10秒之内迅速输出内容,短暂刺激之后又是下一场短时间狂欢。

用户观赏过的任何一段视频都会被后台大数据忠诚的记录下来,什么类型的视频坚持看完了,什么类型的视频看后会点赞评论,又是什么类型的视频再会被干净利落的划过。

看得越多,大数据样本越大,推送内容也会越来越精准。你是否会暗暗窃喜自己的APP已经是一个成熟的APP了,已经学会自动推送自己喜欢的内容。殊不知究竟是你将大数据玩弄在股掌之中,还是大数据已将你看了个清楚。

人为控制的多巴胺狂欢让人沉溺其中,脑垂体在连续不断地刺激之下陷入恶性循环,大脑持续性过载之下,逐渐削弱的注意力便是最显著表征之一。

有学者透露,近年来人类注意力集中时长呈现着断崖性下降趋势,从早先的十几秒直接要腰斩。并且十分令人不安的是,随着青少年人逐渐成为主要互联网的主要受众,这种趋势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在对这个世界认知还不太清晰的年纪,青少年们开始习惯于将大脑“多核运转”,在看视频的同时浏览评论或者一边听着声音一边回复消息。

看似同时处理多任务的外壳之下,是大脑在不同的资源之中反复切换。消耗时间被延长,任务处理质量下降,而执行任务者本身却无知无觉,长此以往的认知资源分散之下,大脑失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是理所应当。

多巴胺沉迷和多核处理只是最浅显的表征,长期处于即时快感的洗礼之下,你是否已经感觉到,社交网络已经容不下深度分析了呢?

用户开始变得极易被煽动,任何博主、大V的观点都能引出一系列的拥护者。有倾向性的情感输出越来越容易引起人类的共鸣,他们会下意识忽略种种不合理,选择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内容。

网络造谣与传谣行为屡禁不止,人们开始用最恶毒的话语攻击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

碎片化信息如雪花倾盆而下,正常思维被淹没之只剩下更加轻飘飘的宣泄与抱怨。我们并不否认短视频平台中依旧有正向信息存在,但在大环境之下,很难说服自己短视频对人的整体影响向正向发展。

人们不知道短视频会对注意力造成影响吗?人们感受不到自己注意力状态正在不断下滑吗?

我们当然知道,因为它实在太明显了。从吃饭时都放不下的手机平板,到不断后延的睡眠时间,最不济颈椎传来的酸痛也在提醒着你,应该放下手机了,应该出去运动了,但是放不下。

那段特殊的时间里,我们无法离开家门,在几十平方的小天地里消耗着无聊的时光,当时网络博主发起24小时不看手机挑战。

常规认知中,除了手机我们有太多事情可以做,读书、练字太枯燥没关系,打扫卫生足以消耗你的整个午后。可实际上,所有挑战者都出现煎熬情绪、坐立难安并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被隔三差五地打断。

小时候,没有手机的寒暑假我们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当代年轻人离开了手机,只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呢?

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已经突破7000亿元,相较2020年的1074亿元涨幅超过600%。

急速膨胀的市场规模正是用户使用时长不断堆砌之下的结果。

高压高强的工作环境下,短视频平台带来的“奶头乐”效应正在一点点侵蚀着庞大的用户群体。

“奶头乐”顾名思义,想要安抚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哄抱唱歌不免太过劳心费神,国外家长发现向孩子嘴里塞一个奶嘴一切聒噪都能迎刃而解。虚假满足可以有效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失去了奶嘴的婴儿才会号啕大哭。

短视频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如同安抚奶嘴一般的存在。人们沉溺于快娱乐与自媒体带来的虚假满足之中不能自拔。

在家葛优躺,出门低头族,哪怕和朋友一起出去游玩儿也只是走走拍拍,发朋友圈。

有人将之归咎于资本家的阴谋,快节奏生活中,休闲购物成了奢侈品,商家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保证营收,短视频就成了最好的推送平台。博主因为商单收入可以拍摄更有趣的内容,获得更多受众,而好的流量数据又会吸引更多商单。

对于博主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消费者来说,钱包变憋瘪,不明不白的东西买了一堆又一堆,现在更是连时间和注意力都被消耗了,似乎完全是一场赔本买卖,只不过消费者很情愿。

还有一些群众选择将当前大趋势与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奶头乐理论”联系起来。

“奶头乐理论”可不是什么安抚计划、福利设施,而是一场“精英化”改革,从根本上废掉“非精英”群体的市场竞争力,最可怕的是它不靠镇压也不靠剥削,依靠的正是“即时满足”。

根据“二八理论”,仅占社会20%的精英群体会逐渐掌控整个社会上80%的资源,这就导致“精英”与“非精英”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巨大的贫富差距必然会造成动荡不安。

“精英”无法脱离底层民众独自生存,他们需要在保障“工蚁”正常生活的同时,为“工蚁”创造出充足的低成本“奶头”。这些奶头就是无数廉价的娱乐消遣,在娱乐的填充之下,“工蚁”的闲暇生活会变得缺乏营养又无比充实。

安抚之下,“边缘化”人口的戾气会被逐渐掩盖,从而20%的“精英”就能安稳地坐在象牙塔中享受人生。

有些人喜欢将这代年轻人的生活称为“地狱模式”,天灾人祸频发,生活压力增大,退休年龄也向后延长。这一代人的日子不好过,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面对诱惑和压力,有些人选择沉沦,有些人却坚持清醒。

“奶头乐理论”或许真的存在,但是所有的诱惑和不公平说到底都只是社会强加上来的枷锁,真正决定命运的永远是个人。

注意力下降又如何,我们的大脑可以一点点拨乱反正;短视频诱人又怎样,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多巴胺带来的欢愉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种暂时性满足,戒断过程虽然难熬却也算不上痛苦。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可能。

想象一下,我们接受着旧教育,却自我塑造出了属于新社会的思想;我们经历过对传统的摒弃,却培养出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热爱。

区一个短视频,又能奈我何呢?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放下手机开始,从有选取有营养的视频内容开始。注意力下降也好,碎片化、浅显化思考也好,这些都不是不可逆的绝症。

从今天开始,克服,节制,且自由。


参考文献

[1]大学“奶头乐”现象肆虐:娱乐至死背后的真相竟然是……
[2]短视频伤害大脑?也许不是这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奶头   多核   工蚁   大脑   视频   注意力   精英   结构   内容   数据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