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从这里开始书写

中国大运河,从这里开始书写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无不在歌咏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扬州。


“十年一觉扬州梦”,历史上的扬州,承载着数不清的前尘往事与悲欢离合。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邗沟也是从这里开挖第一锹,让扬州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赋予扬州“中华运河第一城”的名号,想必也不为过。


扬州运河


西汉初年,刘濞被封吴王,以广陵(扬州)为都城。吴国南有铜山,东临大海,刘濞“采铜铸钱”“煮海为盐”,迅速扩张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为了方便运盐,吴国从扬州城东北处,东通海陵仓(泰州),开挖了“茱萸沟”,又名运盐河,这条河也成为古运河最大的一条支流。从此,盐业与运河联系到了一起,成为扬州的支柱产业,而这也成为了扬州历史上第一次发展高峰。


到了隋代,隋炀帝在开挖通济渠的同时,“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在原有旧邗沟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大修整,从而让邗沟具备了后世运河的规模。通济渠、邗沟的开凿,沟通了黄河、汴水、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成为了后世大运河的主体部分。


有前朝留下的现成基业为底子,唐王朝也无须再像隋朝那样,大规模地征调民夫来开凿运河,他们只需要对旧有的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润州刺史齐浣将江南漕路移到京口塘,正对瓜洲,同时在瓜洲至今天的扬州三汊河之间,开凿新河,即伊娄河。新河的开通,既避免了船只货物的漂损,又省去了水陆转运,每年可以节约运费达数十万两银子。“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伊娄河的开通,使瓜洲成为一个重要的渡口与军事要地。


扬州唐城遗址


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与旧河道的疏浚,运输更趋便捷。而处在南北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自然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扬州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地位日渐凸显,因而带来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扬州也由此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除了长安,富冠天下的扬州也许是当时人们最向往的城市。


扬州古城图


到了清代,扬州作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当时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彼时,扬州盐商手中的商业资本与中央户部库存银几乎相等。传说,乾隆十八年(1753年)南巡,在扬州瘦西湖停留驻跸时,对这里精巧的江南园林景致赞不绝口:“这里的风景甚佳,很像北京南海子的‘琼岛春萌’,只可惜少了座白塔。”扬州地方官员听到后,偷偷买通太监头子取得白塔图样,然后连夜赶工,居然在天亮后凭空造出一座白塔。乾隆皇帝不禁大发感慨:“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室园囿,无不华丽崇焕。”


瘦西湖


如今的扬州,四季都是风景。从立春的这一刻起,瘦西湖的五亭桥檐角风铃发出清亮的响声,随着湖面飘荡开来;夏风吹过的时候,与大运河紧密相连的扬州城里,莲荷碧波连成一片;秋凉时分,温茶清谈,或小酌联对,或踏歌邀月,好不自在;而冬天的扬州,北风潜入悄无声,一下雪,就成了广陵。


扬州东关街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2500年来,中国大运河从这里流淌开去。大运河的臂膀,挽住了这座名城的大街小巷,它挽住了东关古道,挽住了秦淮人家,挽住了绿杨城郭,挽住了竹西佳处;大运河的乳汁,滋养了扬州学派,滋养了扬州八怪,滋养了虹桥修禊的名人雅士,也滋养了儒雅达观的文章太守。对于与这条河同生共长的扬州来说,大运河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微澜低语、轻启涟漪的历史源头,更是惠及百川、奔涌不息的前行激浪。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燕乃一

责编丨孟京

文案丨燕乃一

美术设计丨杨桦

校对丨王子月

参考文献丨《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

《扬州:运河古城,千载清波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夜读获取更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大运河   新河   白塔   中国   盐商   扬州   盐业   长江   江南   运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