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年老虎,中午独饮一壶酒,甜酸苦辣泪满襟

讲述人:梁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我1962年生人,已经退休一年多了。忙忙碌碌走过一个甲子,似乎从没有好好想想这一生。今天中午,老伴不在家,孤家寡人一个,不想做饭了,心血来潮,打开一瓶泸州老窖1573,拿出一袋平遥牛肉,倒了半袋涪陵榨菜,还有冰箱内保存的油炸花生米,一个人慢慢独饮。

我知道酒很贵,肉也不便宜,想想看,还是第一次这样为自己奢侈一次。好酒买过,都是请朋友喝,送给别人喝。牛肉买过,都是让别人多吃,自己可以忽略。唉,小时候穷,穷到骨子里,穷成习惯了,现在条件好了,但轮到自己仍然是抠抠搜搜,一壶老酒下肚 ,眼角湿润了。


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农家,坐在家里往外看,不是沟就是山。家里兄弟姐妹四个,大哥大姐早早就下生产队劳动,外加父母四个劳力,领不下六个人的口粮,成了常年的欠款户。每人一年分到十斤小麦,这奢侈品得等到过年过节,或者来个客人才能尝尝。玉米面红薯土豆就是一年四季的主食,还经常青黄不接。小时候以为吃粗粮,吃不饱饭,应该就是生活的常态。

背着妈妈缝制的粗布书包,在村小学读完五年级,又到公社中学念完初中。父母是大老粗,但是鼓励孩子们读书却不含糊。大哥大姐,那时候公社还没有高中,轮上我正好公社有高中了,我就成了第一届学生,称为高一班,一轨制,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全是山里娃。念了一年多,说是可以考大学。大学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能考上?老师摇摇头,说够呛,我们老师都考不上。

县城工作的舅舅来了,跟母亲说,我天资不错,找关系到距家二十多里的另一所公社中学读吧,那个学校有右派老师,水平高。就这样我插班到一个好高中。

学校安排住校,一间土坯房住着十个人,吃饭有学生食堂。但得自己交上米面,每月三元的伙食费。家里拿不出钱,我只好每周跑回去,带上妈妈做的红薯干和窝头片,再来一瓶老咸菜,学校食堂开水管够。家太远,大多数是周末连走带跑回去,偶然也会借到同学的自行车,匆匆回去,拿上吃食就返校。用功到感动自己,一天只睡五小时,其余所有时间都在学习。每每想起特别感恩那时候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借给我书,借给我草稿纸,分享他们的饭菜,过节还到同学家蹭过饭,晚上十点老师给我辅导过功课。


1978年,我一举成名,顺利考取我省理工学院,排下来成绩是全校第二名。在我那个小山村,方圆几十里,成为人们闲谈的传奇。

背上大哥做的小木箱,提上妈妈的粗布行李,步行几十里坐上火车到省城。大学是如此宏大美好,山里娃进了大观园。但咱是凭实力进来的,对未来充满期待。因为不需要交学费,国家还给伙食费,就是不用花钱,可以免费学习。

图书馆,实验室,教室,几乎就是我的全部活动区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不敢荒废一分钟时光,四年后以全优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分配到地属化肥厂,尽管厂子在城郊,但专业对口,当时也没有几个大学生,我们都被委以重任,改进设备,引进新产品,同学们都挺自信。有首歌叫,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我们信心满满。一个月四十多元的工资,自己留下十元,都要寄回家。哥哥姐姐都成家了,侄儿外甥能帮就尽力帮,妹妹也考取了中专,等我工作两年后她也毕业了。

尽管后来,单位遭遇效益不好,企业濒临倒闭,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家庭的责任。我们几个同学趁企业改制,把工厂接下来。一路做的特别辛苦,改良产品,联系销路,还有成百人的工资,压力也很大,经常睡不着觉。但是也磕磕碰碰的走下来了。


几十年来,姐姐投奔我来,帮助她开了便利店,也能糊口在城里活下去。侄儿大学毕业也来了,找人给安排份工作,成家立业。父母接家里,享了几年清福去天堂了。孩子远离身边,二线城市安居乐业。

去年退休了,企业让年轻人接管。终于可以停下奔波的脚步,过几天心静的日子吧。

同学们都称我为老板,无论是业务关系需要,还是同学过来玩耍,饭局陪的真不少,但对我而言不是享受,是一种应酬,一种无奈。

现在想想,一生对自己啥也舍不得,穿的衣服鞋子都是三两百元的,自己开车另当别论,要说打车还真不舍的。今天第一次因为自己喝了壶好酒,这一生不是打拼就是在打拼的路上。为父母,为孩子,为朋友都舍的,就是轮到自己就抠搜。

小时候的穷,真是深入骨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甜酸苦辣   粗布   伙食费   侄儿   公社   大哥   小时候   中午   家里   父母   同学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