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三水”、拍“两窝”,“末伏”时节防病养生更健康

三伏天炎热潮湿

多种疾病都在伺机而动

这五种病一定要留意

喝“三水”、拍“两窝”

抓住伏天的尾巴

守护健康

一起来看看吧~

末伏留意5种病

1.心血管疾病

末伏时天气闷热,人体容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易发生收缩,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也相对增加。

2.风燥感冒

风燥感冒是立秋后的第一病,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头疼、鼻塞、咽喉肿痛等)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干”,通常表现为嗓子发干、干咳无痰。

3.秋痱子

末伏时,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度较低,但日间温度仍较高,暑热仍未完全褪去。出汗量大加上衣物增添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秋痱子”的发生。

4.中暑

虽然已到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暑热。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甚至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

5.关节炎

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因此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立秋过后,要注意关节的适度避风、保暖。

末伏如何正确养生

1 喝“三水”

1.三花饮

材料:金银花、茉莉花、菊花。

功效:金银花、菊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果要清肝火可以选用杭白菊。

茉莉花与金银花、菊花配合,有芳香化浊、保护脾胃、防止寒邪入侵的功效。

2.三叶茶

材料:荷叶、淡竹叶、薄荷。

功效:适合肺火和心火重的人群,脾胃虚寒的人群不要经常饮用。

3.三豆汤

材料:黑豆、绿豆、赤小豆。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滋养健血、消肿解毒、利水除湿等作用。

2 拍“两窝”

拍打肘窝或腘窝

操作步骤:四指紧紧并拢,用手指指尖拍打我们的肘窝或者腘窝,注意要垂直拍打,不要前、后、左、右来回蹭,拍打力度以不感觉疼痛为宜,每个部位拍打3分钟即可。

3 泡脚加点“料”

1. 缓解手脚冰凉:桂枝。

功效: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在中药里属于辛温解表药。

2. 活血通络:苏木。

功效:苏木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气味比较甘平,少用活血、养血,注意口服用量不超过9克。

3. 养血、滋阴:鸡血藤。

功效:鸡血藤具有通络、养血、滋阴的功效,阴虚人群容易生气、发脾气、手心脚心总发热、出汗,以及晚上睡觉时还会有盗汗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选用鸡血藤泡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苏木   肘窝   鸡血藤   暑热   桂枝   痱子   伏天   立秋   滋阴   时节   功效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