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白痰,一个方子把肺中寒气驱赶出去

东汉末年,张仲景目睹了自己好端端的一个大家族,因为瘟疫死了大半,而且大部分是因为伤寒所致,痛下决心,潜心学习伤寒病的诊治。终成一代医圣。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仲景先生的代表作,里面记载的方剂,后世称为经方。经方的用药有个特点,方小而精,主打一个精专的旋律。

有些人总是会咳白痰,特别是遇到冷空气的时候,或者受凉了、吹风了,都会让他们咳个不停,而且能明显感觉到喉咙里面有口痰,夜间加重。

这在中医看来叫寒饮伏肺,针对这个问题,仲景先生在《金匮要略》的痰饮篇里面提供了一些思路,供大家借鉴。

苓甘五味姜辛汤

原文: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以上所述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方子:苓甘五味姜辛汤。名字直截了当,五味药。

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治寒痰的第一奥义,仲景先生给出了宗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属于阴邪,再加上是寒饮,更加雪上加霜,祛除寒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温肺化饮。

所以首先请来的就是干姜,干姜入肺、脾二经,味辛性热,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而且脾为肺之母,干姜这味药守而不走,可以把停伏在肺、脾中的寒饮祛除的一干二净。《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胸满咳逆上气”,且可温运脾阳以化湿。

同样以性温著称的还有细辛,味辛性温,专入肺经,陪着干姜攻城拔寨,干姜主守,细辛主攻,细辛的劲特别窜,搜刮寒饮之力可知,散寒之力更是不容小觑。《本草求真》谓其“味辛而厚,气温而烈”能治“水停心下”。真是干姜的好帮手。

两者搭配,攻守兼备,无懈可击。

水饮的形成离不开脾的不作为,水湿形成之后还要给予出路,才不会停驻。要健脾,还要渗湿,谁能担此重任呢?肯定是茯苓这个小伙子,精力旺盛,身兼二能。性平味淡,能渗湿,入脾经而健脾胃,和干姜配合杜绝生痰的源头。

寒饮伏肺,这个伏是潜伏的意思,说明寒饮作祟已经不是朝夕间的事情,肯定是蓄谋已久,干姜、细辛虽然起到攻其不备的效果,但久战至虚,恐有伤肺气的顾虑。加上一味五味子,就能使得方子张弛有度,五味子味酸性收,敛肺以止咳,还能防止细辛辛散太过而耗伤肺气,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且可使肺开合有度,宣降有权,饮邪自然无所遁形。实为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加入一味甘草,与干姜并称为甘草干姜汤,专门用于温煦脾胃,除了能润肺和中,还能一如既往的任劳任怨,调和诸药。

这个方子针对的是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满不舒,舌苔白滑。

痰热、阴虚不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方子   奥义   张弛   本草   汤原   金匮要略   干姜   细辛   茯苓   甘草   寒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