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每年还要进口850万吨特种钢,为啥不自己造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丨科普10克

编辑丨科普10克

什么是特种钢

其实,我们生活周遭随处可见特种钢的身影,比如从拖拉机履带上的硬度极高钨钢,到高铁车轮轴承的合金结构钢,再到飞机起落架上那极其轻薄的不锈钢,都印证了特钢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大型机械还是日常用品,都离不开特种钢的加持,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在特种钢领域,部分核心技术仍有赖进口,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特钢品种繁多,种类难以穷尽,不同金属元素的微量添加,就能使钢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特殊性能,要逐一掌握每一种配方与工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针对某些机密性极强、市场规模不大的战略性特钢,国内生产自给率尚待提高,但对于需求量较小的普通特钢,保持与贸易伙伴的互利互补也未尝不可,这对维系经贸关系大有裨益。

部分中外合资企业的供应链系统,要求使用境外特钢作为原料,比如汽车、高铁等领域,不乏存在合资背景的企业。

这类企业在新产品试制阶段,往往优先选择外资方提供的特种钢元件,以降低试制风险,等产品成熟上量产后,也可考虑与国内优秀特钢供应商合作。

这反映出,国内特钢企业并非没有生产高标准特钢的实力,而是制度环境与国外仍存在差异。

高强度结构钢使飞机更轻更耐用,特殊合金使发动机涡轮更耐高温,但问题是,中国在特种钢方面仍过度依赖进口。

弗朗茨正在对一家印度钢铁巨头塔塔钢铁集团进行采访时,塔塔的市场总监说道:“我们每年都会从欧美采购大量特殊规格的不锈钢板卷材,然后转手卖给中国,尤其是航空航天级别的高端材料。”

弗朗茨知道,实际上塔塔是把欧美的特种钢料进行中间贸易,真正的生产线还是设在发达国家。

弗朗茨认为,中国特钢依赖进口的原因之一,是全球供应链的结构所导致,高端特种钢技术掌握在少数几家欧美跨国企业手中,他们具有极强的供应链控制力。

中国企业如果想自主研发替代,门槛非常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目前来看,还是依赖进口最经济实惠。

此外,在华生产的许多外资汽车和工程机械企业,也坚持使用母公司的特种钢供应链,这些外企往往直接掌握更优质的特种钢资源,因此,中国相关行业在特钢也无法摆脱进口。

尽管局限依然存在,但弗朗茨还是看好中国企业逐步改善这一局面,“我注意到中国企业正在大举投资特钢生产线和研发中心,也在积极培养相关人才。

市场需求

中国特种钢产业发展迅猛,短短几十年时间,由完全依赖进口到开始实现自主化,可谓一日千里,这其中,一个小小的笔尖钢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

5年前,中国太钢集团终于攻克了国产圆珠笔笔尖钢的难题,看似微不足道的笔尖钢,却集结了我国特种钢领域的芯片技术,其表面粗糙度控制在0.4微米之内,比头发丝还细上几十倍。

更难的是笔尖底座的加工,需要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各种台阶和沟槽,这要求钢材既能经受复杂工序又不易开裂,

为此,太钢集团历经5年时间,试错了上百种不同配比的钢材,才终于找到了适合的方案,这标志着国产特种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会再有人质疑“一个小笔尖也需要大吹特吹”了。

这项技术的突破,对太钢集团的科研人员来说可谓舍我其谁,项目负责人李主任带领团队日以继夜地进行试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起初,每次试制的样品表面都太粗糙,无法达到精细的要求,李主任和团队成员都深感力不从心,但是他们没有气馁,继续摸索合适的配比方案。

三年过去,终于初见曙光,可以试制出部分合格的样品,随后,制造成功率越来越高,最终完全实现规模化生产。

当第一批样品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时,李主任和他的团队欢呼雀跃,5年的艰苦工作没有白费。

笔尖钢只是冰山一角,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约850万吨的特种钢,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特种钢品类繁多,每一种配比和工艺都经过淬炼,性能远超普钢,但由于生产成本高昂,设备先进,技术积累不够,我国特钢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国力增强,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如今,我国已经实现多种特种钢的自主化生产,更让人振奋的是,我国特钢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一些高端应用场景的难题也在逐步攻克,比如高速轴承、航母舰体用钢等,我国特种钢企业正与日俱增的实力,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特种钢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平炉、高炉、电炉多种先进炼钢技术正在逐步掌握,相关人才队伍也在壮大。

从小小的笔尖钢到巨大的航母钢,中国特钢正以“不断牛”之势,推动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中国特种钢制造的特殊环境

当年,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小作坊起步,到成为当今中国特种钢行业的引领者,宝钢集团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崛起。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特种钢还处在起步阶段,那时的特钢工厂设备简陋,产品只能满足低端市场需求。

实力雄厚的欧美日企业牢牢掌握着这个高端领域,中国企业很难进入, 西安小作坊的老板看到国际巨头控制的局面,内心很是焦虑,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下定决心要带领企业进军特钢高端市场。

这家小作坊后来就是宝钢集团的前身,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宝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开始大举引进国外技术,改造工艺。

它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特钢产量猛增近10倍,种类也从最初的十几种增加到80多个,涵盖了航空、汽车、工程机械等所有重要领域。

其他民营企业也蓬勃发展,以川冶特钢为例,这家公司从1998年起开始布局特种钢,先后引进瑞典、日本等国家的关键技术,形成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它成功研制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填补了国内空白,用于建造上海中心大厦、北京新CCTV大楼等多座地标性建筑。

中国特种钢制造业的进步与飞速发展,突破了西方国家长期垄断高端市场的局面,也使中国从“跟跑者”成功转型为“领头羊”。

未来,在国家战略支持下,中国特钢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征服世界。

中国特种钢产业的现状和挑战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绿色能源等领域对高端特钢的需求正在增长。

我国特种钢产品研发生产水平也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结构和市场应用仍有较大优化空间,当前特种钢总体产量呈增长态势,但高端特种钢生产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特种钢对外依存度仍较高,进口价格处于低位,这表明国产替代仍需努力,日本钢铁企业数据造假事件也提醒我们,不要因一时成就而自满。

因此,我国特种钢发展前景可期,但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保持戒骄戒躁的心态,脚踏实地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自主创新和制造能力,在部分关键领域,还需进一步增强自给自足能力,摆脱对外依存。

随着产业政策的引导和企业的苦干实践,我国特种钢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个过程必将曲折漫长,需要全行业上下同心协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也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各国进行技术交流合作。

总结

中国钢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的政策重心转向绿色低碳发展。

双碳目标使钢企纷纷进行技术改造和绿色转型,全国粗钢产量压减成为近年重要政策,2022年,钢企利润大幅下降,行业进入战略调整期。

展望2023年,钢铁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低碳转型和结构调整或成定局,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变化导致铁矿石供应链面临冲击。

钢企需要积极应对,但短期内改变铁矿石依赖进口的局面仍有难度,因此可以看出,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期,其未来发展方向能否实现平稳过渡,仍存在一定争议,关键在于政策、技术与市场三者的协同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国   特种   结构钢   笔尖   中国企业   局面   领域   我国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