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烂糊羊肉”到“热气羊肉”,三伏天这位年近七旬的传承人与羊肉“杠”上了

每年七八月伏羊节期间,是奉贤庄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食客慕名前来,仿佛昔日赶集盛景再现。三伏天闷热潮湿,需要一种酣畅淋漓。

年近七旬的李金龙开始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时候,凌晨四点起床,泡上一杯人参茶,亲自操刀分切烹制羊肉,一站就是10个小时,这是属于他的酣畅淋漓。

分切羊肉是个技术活更是体力活,年近七旬的李金龙有点“怕”了,其他工作他都带出了“徒弟”,唯独这个技术关他牢牢把控,在延长版午市和晚市到来之间,他停下喝口茶点支烟解解乏。

好帮手顾师傅将不同部位的羊肉按照老李定下的流程分批下锅,以达到口感、卖相俱佳的品质。

羊肉装盘准备端上客人的餐桌。

午市最难等的就是羊肉,一出锅即“抢”完。

生意火爆,堂内坐不下,李记在后院搭出了帐篷。

庄行从2008年举办伏羊节,2009年以“羊肉烧酒食俗”进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一张文化名片。庄行羊肉中的佼佼者当数非遗传承人李金龙,他的李记羊肉从一家开到四家,三伏天里天天客满。

老李的爷爷是位厨师,爷爷掌勺为乡里村民置办酒席,老李总是跟着,对羊肉烹制耳濡目染。早年在供销社工作的他,家里已是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后因借钱给朋友经商遭遇破产,逼着他开始创业。1998年专心做羊肉馆创业至今,不仅发家致富,还养活了村里的员工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烹制羊肉在摸索中不断改进,老李创立了自家独门秘方。他会经常到店里看客人吃羊肉,和他们聊口感,看最后盘子里剩下什么。

根据客人的口味偏好和当地习俗,他从“烂糊羊肉”逐渐改良为“热气羊肉”。做法简单,主要功夫在食材把关,选一年半、毛重六七十斤母山羊为原料,现宰精分,大火清炖,按照不同部位掌控烧煮时间,除了盐啥调味品都不放。

切分羊肉是项重体力活,每年伏羊节他都要用坏五六把刀。

爬高落低,老李身手矫健。更让他自豪的是脸上居然没有皱纹。他打趣,“蒸气上来,就像天天在美容院做熏蒸啊!”

2个小时,饱满鲜嫩、胶质丰富的羊肉出锅。

后厨距离饭馆有四五百米距离,等不及一锅羊肉全都捞出,儿子李赢春踏上“风火轮”先送一批。

切配间外,等候多时打包带走的顾客恨不得自己上阵。

如此一来,讲求新鲜的“热气羊肉”便独树一帜:注重现煮现吃,最好是客人坐下的同时,羊肉正好出锅,口感香糯,鲜味悠绵。为了吃上这一口,有顾客午饭后便来排队等候晚市羊肉出锅。

傍晚六点,老李和后厨几位“兄弟姐妹”共进晚餐,这是老李最惬意的时刻,一杯小老酒扫去一天的劳累。

累归累他却乐在其中,25年来规模和口碑稳步增长,44岁的儿子李赢春也专心接班,不仅成为李记羊肉的第三代传承人,更擅长搞经营管理,让李记羊肉走出庄行,开到了金山、奉贤各处。

“羊肉配烧酒,活到九十九。”“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上海乡间流传至今的夏日羊肉进补习俗。

李赢春有信心站在父亲肩膀上,把李记羊肉这份家业当作事业来做下去。他的儿子明年就要高考了,李赢春希望儿子选择经管类专业,不仅仅为自家的羊肉事业,也为传承一种文化。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图片来源:8903168@qq.com 图片编辑:蒋迪雯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李茂君 摄影报道

来源:作者:李茂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伏天   热气   羊肉   奉贤   烂糊   烧酒   酣畅淋漓   口感   习俗   客人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