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限制华为,印度没收小米,外媒:国产科技的遮羞布被扯下了

上有欧洲诸国龌龊联手围堵华为,下有印度小咖无耻没收小米巨资。

短短数年的世界舞台上,牛鬼蛇神齐登场到底为哪般?

故事说来话长,既然要讲就需要从头讲起

近几年,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半导体、5G等领域,中国一路赶超欧洲诸国,直逼美国霸主。

中科的崛起让美国感到了危险和压力,于是利用自身霸主权利,纷纷出台各种限制令,其目的就是要趁着中科尚未真正强大起来时,重拳出击打压。

华为作为中美芯片之争的关键环节,在打压名录中首当其冲。

早在2019年5月,美国以所谓的安全问题,硬将华为加入了“实体清单”中,根据美国法律,一旦进入清单名录中,美国企业就无法自由地向清单名单的企业进行贸易交易。

所以美国“实体清单”说白了就是一份“黑名单”,华为作为中国首批清单企业,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种种不公平对待。

老美最初将针对华为的“清单战”定义为歼灭战,妄图利用最短时间将华为打压在它的重拳之下,可惜老美没想过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场清单战依然没有结束。

当初快准狠的歼灭战赤裸裸的变成了拉锯战,更加让美国无法接受的事,拉锯战的走向越来越不受美方控制,中国后续的反制措施也让美国部分企业损失严重,甚至丢失很多大陆市场。

于是乎单边制裁不断升级加码,老美联合诸国对华为进行纵横抵制,包括印度、英国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先后出台针对华为的限制措施。意图以十家之力,伐一家之争。

似乎到了这个阶段的他们里子面子全然顾不得,只希望把华为从世界一流科技纵队中拉下马,借此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

无独有偶,印度作为美国重要的政治伙伴,在6月以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强行冻结小米在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超48亿资金,迫使小米在印业务陷入困境。

小米随后向孟买高级法院提出上诉,提供自证证据,但是最终上诉被法院驳回,这样的结果对小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一旦度过书面材料自述时件,就意味着48亿资金将彻底被印度没收。

据数据显示,48亿相当于小米集团去年净利润的五成,天文数字的经济损失即将成为定局,可小米方面尚不能提出有效措施来应对。

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该事件发生后,小米根据目前业务状况和市场前景分析,已开始大量裁员。

预计裁员总数超目前在印用工人数的三分之一,随着罚没事件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裁员潮或将再次席卷重来。

在印度针对小米的此次事件中,有专家分析印度此举是为了在不断摩擦的中印边境问题谈判上占据更多主动权,逼迫中方退让。

也有专家分析,印度此举是作为美国对华制裁后续的有力支援,作为筹码向美争取更多利益输送。

无论印度此举出发点意在何处,强制冻结小米48亿资金后,小米国际业务受到重创已成事实,自身声誉也一并受到影响,短期内想要恢复恐怕不太容易。

不过反看印度方面,罚没事件的发生让其多少也受到了反噬影响。

小米在印度事件发生不久,很多知名企业或多或少感到唇亡齿寒,陆续修订市场策略,有计划的从印度市场撤离,印度作为直接利益损失方,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中国在小米问题上也看到不少问题,原定的对印投资是否能如约进行目前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后续投资策略一定会做好防风险预案。

前有欧盟十国围追堵截,后有印度霸凌欺压,自从两则消息发布以来,中国科技领域受到史上最强挑战,能否在这轮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直接关系到世界科技格局重组。

外媒称:国产科技的遮羞布终于被扯下了

华为、小米作为国内科技领军之秀,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不管是自身的组织架构、还是产业转型都得到了切实成果。

然而在直面国际霸凌纷争时,还是缺乏有效的反击措施,限制令和罚没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

目前来看,除了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以外,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已迫在眉睫。

我国类似华为、小米的科技企业还有很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化被动为主动将是下一步首要探讨的问题,当类似问题再次重演时,能及时规避风险,找到自救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华为   印度   小米   遮羞布   科技   欧洲   美国   中国   清单   措施   事件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