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好吃到震撼的小城,值得川菜爱好者来“朝圣”

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作为一个资深川菜爱好者,来自贡之前,我多少预料到这里大概会很好吃。

但三天吃完12家店,本人只想落泪感叹:怎么可以这么好吃?

自贡餐馆这些年开遍全国,诸如鲜锅兔或火爆腰花代表菜,在外地都是常见,但外地食材条件与当地完全天壤之别(诸如兔肉的养殖方法就不同,比如关键材料子姜,外地也难买如此新鲜的),得是真的吃到本地出品,这才知道什么味道叫做“对了!”。

摸着良心说,自贡之前,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弹嫩的兔肉,肉感鲜活到仿佛上一秒还在跳跃。

自贡菜擅长爆炒,本地厨子们的火候基本功,在整个四川省都是第一梯队。

中餐里最难炒好的腰花、黄喉、兔肚、鹅肠,在这里全都可以吃到教科书级别的出品。水平之稳,几乎令人讶异。

不仅食材好、火功强,本地人对食材细分这件事上也极为认真,讲究程度,不输日本烧鸟或潮汕牛肉火锅。

连蛙都要按照品种养殖方式,分得清清楚楚。

自贡人的确酷爱吃辣,但厉害在于辣椒与香料搭配思路。在海量的辣椒(品种很有讲究,香,但不烧不燥,所以不会掩盖食材的本味)下面,是子姜的鲜、花椒的香,浓墨重彩地搭建出复合味型。

这种魅力,让爱吃辣的人无比上瘾,即便不吃辣的人,也可以一秒上头。

与我同行的福建朋友硬是边喝冰粉边吃,辣到嘴肿也停不下来。

外地只知自贡的盐井与恐龙,深厚的美食底蕴被严重低估了。这是一座因盐设市,曾经富贵迷人眼的川南小城。

如今虽繁华不再,但懂吃会吃的盐商,培养起来的饮食审美与技术,让盐帮菜历久弥新,本地美食江湖,依然高手如云。如今全国各地开花的盐帮菜,就是例证之一。

在自贡被本地懂吃的朋友带着吃了一周,回上海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所谓“黄山归来不看岳”,盐帮菜刷新了太多我对食材、火候与调味的想象认知。

这绝对是值得为吃专程来朝圣的城市,趁它还未变成四川的顺德、汕头,速来!

01 自贡人懂吃会吃的食材才不只是兔子

对自贡的第一印象就是,当地人在食材选择上真真“刁钻”。

走在盐都街头,饮食店大多名为“xx兔”、“xx蛙”、“xx鱼馆”,全都是专精极少数的几个品类。思路明确,心思专一,用高级一点的词汇来形容,就是普遍颇有匠人精神。

先说兔子,毕竟自贡的兔子,实在太出名了。

兔子出了四川,只是小众鲜货(自贡多兔是因为过去发达的养殖业,为了获取兔毛),但这里的兔大多是本土品种,草饲喂养,现买现宰。

食材之新鲜、滋味之香浓、口感之多变、分割之精细,(我个人认为)封神。

一道鲜锅兔,让我当场忏悔之前用过太多次“弹嫩”,拉低了这两个字的份量。

这一份兔丁,入口后简直鲜活如初,恍惚觉得后腿的肌纤维还在隐约跳动,这才是真正的弹且嫩啊!

现点现宰的兔子极新鲜,剁成小小块,方便快熟也容易入味;过油后加大量的子姜、线椒和小米辣烹煮,入味的同时快速出锅,才有这般神仙口感。

滋味也是不凡:得是新鲜宰杀、又是正确被养大的好吃兔子,才有这样微妙的鲜甜;先与青线椒的鲜一同被煮出来后,又大火收汁浓缩回去。

辣,正是为了突出这抹鲜,再加上子姜的清冽芬芳,这道菜堪称盐帮菜灵魂鲜辣味型的典范。

热吃兔又是完全不同的味觉体验。用海量的干海椒和一点花椒,入油锅和兔丁一同慢火翻炒,直至表皮微微焦化酥香。

低脂的兔肉饱满而富有弹性,翻炒后经得住咀嚼,唇齿间全是肉香和海椒的干香,同时有一丝丝点到为止的酸甜。

无辣不欢的自贡人,唯有在吃兔时肯妥协,因为食材够好,就不怕平淡。

你可以吃甜咪咪的玉米嫩兔,用兔丁和甜玉米粒一同翻炒;也可以吃清鲜的生焖兔,将兔肉和本地旱黄瓜一同焖熟,兔肉吸饱黄瓜的甘甜清香,是另一维度的鲜。

看着放了辣椒,只是为了提味,实际不辣!

不仅如此,自贡人对兔子的分割也十分精细。

你可以单独吃到兔腿兔头兔肝,甚至极其稀少的兔肚,每一种部位都量身定制调味做法。

比如兔肝,自贡人最爱卤着吃,香料不复杂,但一定要放本地井盐(矿物质含量高,比普通食盐更有滋味),吃起来嫩滑,甚至比汕头的卤鹅肝要更甘甜;兔肚薄而小,更像深海鱼肚,一般拿来火爆,吃一个嫩脆的口感。

,可以和兔合称盐都双璧,最能反映自贡人对食材的挑剔审美。

他们对健壮肥硕的牛蛙不屑一顾,吃蛙至少也要是克猫儿(青蛙的自贡方言表达)。

一斤“黄拐”要价100元,比很多鱼鲜都要贵。

极小个头的蛙处理相当不易,做成子姜呱呱是对其最大的尊重。

吃到口的那一刻就明白值在哪里:不同于一般牛蛙的嫩,肉要紧实得多,入口甚至有点接近野生的石斑(肉食性鱼类特有的那种紧弹),嫩的同时,又足够弹。

即使如此之辣,依然能从夹缝中品得一抹清淡的蛙鲜味,让人斯哈斯哈停不下筷子。

,也是来自贡必吃不可的好货。

本地人只爱吃野生河鱼,常见的品种有鲫鱼、黄辣丁、水蜂子、鳝鱼和泥鳅,肉质滋味又各有特色,所以搭配的调料也有细微差别。

比如野生鲫鱼,虽恨多刺,但没有丝毫腥味,还带点野性十足的韧劲儿,一定要用本地的嫩葱黄,放了海量地去煮,沙沙甜甜的,和鲫鱼肉相得益彰。

鳝鱼,在酷暑天最肥美。

野生鳝鱼常栖居于稻田的泥洞中,所以自贡人用泡椒的酸辣,和藿香的辛香,去辟除异味,提鲜增香。

与上海的鳝鱼风格非常不同,入口非常糯(不是那种滑脆的口感),肉也越品越香。

泥鳅,干煸或者冷吃最经典。

泥鳅肉嫩刺细,油煸过后会非常酥脆吸味,连刺都能吃,搭配自贡有魔法的红油简直上头。

令人羡慕的一点是,这些食材在外地看来虽讲究,但对自贡人来说只是日常。细究起来,也算是继承了盐商们的豪奢作风。各省盐商自带名厨,争奇斗艳、无珍不吃。

“猪血泡”、“泡青蛙”、“烫鹅掌”(太猎奇,感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在今天看来已是穷奢极欲,就连吃个露水菌都要提前半年筹谋。

盐帮菜发展到今天,受其影响之深,从对食材的讲究就能看出一二。

编辑部的自贡朋友回忆说,小时候娇生惯养,吃蛙都只吃身子后半段,甚至把腿上掉下来的蒜瓣肉集成一盘煮面吃,不可不谓奢靡啊。

02 中餐的灵魂——火候 在自贡发展到了巅峰

之所以说自贡是一座值得为美食来“朝圣”的地方,是因为本地厨子的炒功水平,实在数一数二的高。其密度与基准线,外地难以想象。

在自贡的每一天,我都忍不住感叹:“怎么这么脆?这么嫩?还这么入味?到底怎么炒出来的啊?!”

“炒”,是中华饮食的灵魂技法之一,既省时高效,又能保留食材的风味口感。清末民初的盐商名厨,为了应付商人对珍奇食材和口感的极度追求,个个都是有真功夫在身。

这种实力也延续到民间,今天出名的自贡馆子,皆是因为炒功了得。

第一最见厨子水平的,是火爆。油多火旺,急火快炒,火苗一窜三尺高,出菜也就十几秒来计。

看到盘底的清澈明亮的油,就知道功力有多深:只有把水汽炒干,同时又牢牢锁住食材内部的水分,才能使油汤不浑浊,食材的口感也才能保持爽滑脆嫩。

这次自贡吃了不少火爆菜,但名店电子厂的火爆腰花火爆兔肚,在我心中无懈可击。

欣赏一下这条完美的腰花,花刀打得极好,但这只是自贡厨师的基本功。

重要的还是火候,这无与伦比的精准火候,不到二十秒就要出锅。让腰花入口是颤巍巍的滑嫩,但不软,因为新鲜,肉感更是弹中带糯,胜过我过去吃过的所有腰花。

白芹、子姜、辣椒和油酥过的花椒同炒,辟除了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味,只留香气。

切好洗净的腰花封住水分,宽油猛火爆香配料后立即入锅,爆炒不到二十秒迅速出锅,一整套操作行云流水。

兔肚的炒法类似,口感却和腰花截然不同,薄、脆、爽,同时又带一点微妙的弹韧,有点像最新鲜的火锅鹅肠。

就算不做火爆,只是家常的小炒,自贡厨师也能炒出不一样的漂亮镬气。

比如我们在利书吃到的这道青椒牛肉丝香干肉丝,堪称中式小炒的教科书。

炒菜追求快熟,所以这盘里全部食材,最好长度粗细都一致(刀工不难,但是要耐心做好。),你们看这个青椒丝,是不是极度引起舒适,但这竟然只是一家不起眼的路边小馆的出品……

辣椒丝和牛肉丝粗细长短基本都一样,青椒微微打卷,是猛火快炒的表现,碗底的油清亮见底,吃起来润而不油。

细节也很重要,豆干肉丝属于白味菜(不辣),老师傅会选择半肥半瘦的五花肉切丝煸到微焦,让香气更丰厚。

大火快速翻炒,虽不比火爆对成菜速度要求那么高,但要恰到好处的外焦,里嫩。

小煎,和火爆类似,算是自贡自成一派的独特烹饪技法,排骨、鸡鸭、鸡脚等骨头胶质较多,又不容易烂熟的食材,最适合做小煎。

将食材剁成极小块,下大量油半煎半炒,高温和油脂迅速催熟食材,但并非简单炸熟,因为食材块小,稍不注意,就会外面糊了里面还没熟。

在兰兰夜宵吃到的小煎排骨,至今想起来仍然会流口水。外表有漂亮的焦化反应,入口酥香。

辣椒和花椒的香气溶入油中,随着煎炒快速渗入排骨内部,同时多余的水分在快火急攻下迅速收干,肉鲜和料香都被短时间浓缩了,香麻缭绕。

水煮,在今天看来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家常技法,但鲜有人知,水煮牛肉这道名菜就诞生于自贡。

做法看似简单,但食材浸没在汤汁中,又要口感又要入味,火候反而比炒菜更难把握。

这道水煮黄辣丁,鱼肉入口一抿就化,鲜辣味浓郁厚重的汤汁,又紧紧裹住每一寸肉。

更妙的是鱼蛋。新鲜的鱼蛋大多团成一坨,煮熟后很容易结块,外层发硬但里面压根不入味。

宏发这道水煮鱼蛋,真是让人神魂颠倒。看似一团的鱼蛋,其实柔软蓬松似云朵,入口就散开,细嫩幼滑,空隙间全是鲜椒泡椒的酸香。

与水煮相似的,还有一种“锅巴”烧法,常被用来烹饪各种鱼鲜。这里的“锅巴”,并非蓉派川菜的“锅巴肉片”,而是指将食材先煎至表面硬脆,再回锅烧煮。

我很喜欢的葱葱鲫鱼,就是典型的锅巴烧法:鲫鱼表面煎到微微起泡,再炖煮,入口多了酥香,鱼肉依然细嫩。

干烧相比”锅巴“更简单粗暴,不需要小火慢煎,直接油炸,适合处理鲤鱼之类的大鱼,更加入味。这本来是鲁菜的传统技法,自贡厨师也是运用自如。

利书的干烧鲤鱼,浓郁的烧汁软软稠稠盖住鱼身,皮酥而不破,肉依然滑嫩。

03 食在四川,味在自贡 对辣与鲜的理解,有无数种方式

很多人对自贡菜的印象是,除了辣就是咸,调味也是千篇一律的辣椒和泡椒,这真是对自贡菜最大的误解……

自贡菜的味型远比大众认知的更细腻丰富,但重要的辅料诸如子姜、藿香等香料,包括用的辣椒品种,都很难走出本地,也所以外地自贡菜的味道,像是外国人说中国话,即便按照菜谱来,也多少带点“口音”的。

去菜市场走一圈,你会发现琳琅满目的辣椒品种,颜色长短各异,辣度和香气也完全不同:有微微回甘的七星椒,云南来的深绿色辣椒,以及辣度爆表的天箭小米辣、河南新一代等等。

不同菜色用到的辣椒品种、多少和处理方式(切丝切粒切段)都不一样。

自贡人以前并不爱用小米辣,盐帮菜之前最常用红色的七星椒和绿色的二荆条,这两种辣椒皮薄肉厚,辣味厚重,有浓郁的鲜椒香气,回味还有微甜。

自贡最有代表的味型,就是鲜辣味。前面提到的鲜锅兔,还有鲜锅鸡、子姜蛙、跳水鱼等等都是。这里的鲜,既是口感鲜活,也指辣味鲜香。

鲜椒和子姜是灵魂,用量非常大,特别是子姜独有一种接近香茅的清郁香气,特别能提升香气增加鲜味。

立夏后白露前的子姜,脆嫩如藕带,可以直接吃;一旦过季,就会开始出现纤维,变成次等的二黄姜。外地的自贡菜大多用的是普通生姜甚至老姜,毫无特殊风味可言。

酸辣味,也是常见。但本地更爱用藿香和葱,搭出更清香的骨架。

藿香必须是本地品种,自贡人又叫“山茴香、木姜菜”,有很清郁的草本清凉辛香;而葱也是本地脆甜的黄葱和小香葱,出了四川很难找到。

花椒也是常用的调味料,但细分程度远超想象。

普通家庭有青红花椒就很难得了,但自贡的厨师,一般会准备青红两种鲜花椒和干花椒(这就是4种了),以及会有鲜花椒油、干花椒油、油酥花椒、花椒粉,味道有鲜麻、干麻、香麻等等区分。厚度强烈程度也是不同。

香辣味的菜,一般会用大量干辣椒干花椒去做出爆棚的香气,冷吃菜是其中代表。

我在自贡吃到的老吴家的冷吃兔、冷吃牛肉,可以用奇香来形容,红油泡过的肉越嚼越香,连里面的干辣椒都能吃,软软的还带点甜意。

老吴的冷吃系列可以在微店购买,搜“老吴冷吃铺”,从自贡回来我已经转化无数人。

这样的奇香,要一层层地叠进油里去。

先熬制满满一锅香料油,加各种香料(尤其是老姜和山奈),以及青红两色干花椒和不同配比的干辣椒。熬熟略降温后,再下姜葱等炸香,之后再向油锅中加水和香料熬至水汽收干,等油温降到一定数额再放香料精制。

做冷吃菜时,就要用这种香料油来翻炒,再加各种干辣椒和干花椒,炒出香辣味,才算大功告成。

除了直接当佐料,辣椒在自贡的另一大用途是做成调味品,红油凉拌和蘸水菜万万不能错过。

红油拌菜用到的红油同冷吃菜的香料油一样,最能凸显自贡厨师对味型的讲究,复杂程度也是能单独开课。


我们在利书吃到的凉拌肚丝,土地河豆花庄的凉拌鸡,香气滋味让人耳目一新,秘诀就是传统红油。

要两种辣椒面去调配:尖椒辣,用熟菜籽油泼制;条椒香,用小火润一碗,静置一晚后滤掉尖椒面渣,用剩下的油和酥过的条椒面拌匀,才是香辣调和的地道老自贡红油。

蘸水菜,是自贡人调味的精华,因为食材全部白煮,就仅凭一碗蘸水提味。

汝萍传统蘸水菜是我去自贡吃的第一顿,蘸水功力相当深厚,入口第一感觉是麻辣又刺激,但转而香浓醇厚,辣而不燥,让人不忍停筷。

配菜都是荤菜,蘸水味道就要丰厚,用蒜泥、鲜椒、油酥过的豆瓣、花椒面和红油等香料调制,才能镇得住场子。

兔肚、鸭肠和毛肚爽脆,兔肉弹嫩,牛肉厚实,在蘸水里打个滚,吃起来鲜香滋润。

豆花,是富顺县的代表性小吃,也可以理解为蘸水菜的一种。

在自贡想吃最经典的蘸水豆花,一定要去艾叶镇,大名鼎鼎的艾叶滩豆花庄,和神秘的土地河豆花庄都不错,一来豆花做得好,二来蘸水调得妙。

就说土地河的这碗浑浆豆花(不加盐卤或石膏点制,不涩不苦),每天新鲜手工现做,洁白无瑕,在碗中嫩得晃悠悠,夹起来又有筋骨,颤巍巍但不轻易散开。

蘸水是为豆花量身定做的素蘸水,不同于前面提到的荤蘸水,需要用红油和豆瓣,豆花蘸水一定要用捣碎的糍粑海椒,这是自贡厨师的发明,还要再加灵魂藿香叶。

糍粑海椒的鲜辣,和藿香的草本清香,清爽不厚重,能托得住纯净的豆香和一点柴火香气,不抢戏。

就连一碗平平无奇的萝卜汤,多数店家也会专门再配点小米辣蘸水,平淡的白萝卜顿时有滋有味起来。

来自贡吃,才觉得辣有这么多的演绎方式。看似都是海量的辣椒子姜没什么区别,实际入口就知道调味功夫,都在不起眼的配料里。

这也导致自贡菜看似容易模仿,其实很难标准化地传出去。(上海的几家自贡馆子基本都吃过,除了辣味鲜有点本地的影子,其他完全是四不像……)

04 最后再来点 一般人不会告诉你的宝藏菜

自贡的繁华程度虽然今非昔比,但毕竟是大富大贵过的。过去的自贡宴席十分豪华,坝坝筵上的九大碗,就是从这里流传开来的。

九大碗,也叫三蒸九扣,一个冷盘八个热菜,其中最固定的四道热菜分别是耙耙肉、对镶鼓子(蒸鸡鸭)、烘肘和烧白。

如今在一些小馆子,还能吃上这些菜色。

土地河豆花庄,自贡之行吃到很惊艳的农家菜,去的那天还遇到退伍老兵的大聚会,大家都惊讶我们是怎么发现这家店的。

耙耙肉又叫香碗,是自贡少有的清鲜风味。

把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细末,加豆粉和佐料用力搅匀,上锅蒸熟后再切块。下面还要垫炸过的酥肉,以及黄花菜木耳芋头等材料,最后放鸡汤蒸上两个钟,耗时费工。

我们在土地河吃到了这碗菜,汤头清澈又鲜美,肉耙烂吸味,和浓妆艳抹的盐帮菜完全两个路数。

烧白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道宴席菜,其实就是烧五花肉,但有甜咸之分。

正宗的自贡咸烧白,会放宜宾的芽菜,再加一丢丢海椒和豆豉,辣意轻微不易察觉,但这一点鲜甜辣的调化本领,就很是特别。

还有两家的油炸点心,也一定要吃。

两家做葱葱鲫鱼的店,一家做春卷,一家做锅炸,由火候掌握精准的厨师来做,不逊于炸物名店。

老式春卷是真的很老式,但香。用蛋皮做皮,里面包韭菜肉沫和鸡蛋,趁热吃,酥皮掉渣,各种鲜美热热闹闹。

锅炸就更老派了,如今很少见到有馆子会做,原料就是面粉豆粉和鸡蛋,调成糊后冷却切块再裹粉油炸。好的锅炸外表虽脆内里软嫩流心,蘸点内江红糖简直清甜无比。

红糖八宝饭同样是老派的特色,蒸好的糯米饭,会浇稠稠的银耳汤和红糖,里面还会放冬瓜汤和陈皮等料,吹起来有点像糖水版的苏式月饼。

最后,再推荐一家当地人都知道的冰粉店,在成都吃了这么多家,没见到类似选手。老板可以说是用匠人精神在做冰粉。

只做冰粉、凉糕和凉虾,冰粉晶莹剔透气泡密集,一吃就知道是天然手工冰粉。

连红糖都有两种,老板的母亲从前是内江糖果厂的员工,熬得一手好红糖:一种是内江特色的翻砂红糖,细腻闪光,纹路非常漂亮(要熬6个小时左右才起沙);另一种是浓稠如芡的红糖浆,清甜丝滑。

就连酒酿冰粉的酒酿都大有来头,据老板说父亲是酒厂的员工,所以用了泸州老窖的同款酒酿,口感确实鲜爽。

* * *

在自贡,小到一碗冰粉,大到兔蛙等珍品,出品都能如此用心,我觉得这并非偶然。

当地名厨辈出,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大放异彩的董俊康、火边子牛肉的发明人曾树根、以一席“大满意”惊绝盐场并入调四川饭店的黄三胖、包括建国后的“五朵金花”,都是盐帮菜的代表人物。

他们同样滋养了民间的美食土壤,所以自贡人的“食商”一直很高,能吃出风味高低,也愿意为最好的食材和厨艺买单。

这也使得盐帮菜发展到今天,虽然并未红遍大江南北,但独树一帜,也能安守一隅,薪火相传。

这篇文章很长,尽管如此,还是惶恐不能完全描摹出自贡的深厚饮食根基。这是我今年吃到最兴奋的一座城市,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因为自贡夏季气候炎热,又有古时盐工需要补充盐分的习惯影响,辣是辣的,咸也是咸的,但仍然非常非常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自贡   腰花   藿香   兔肉   豆花   花椒   川菜   香料   口感   香气   小城   辣椒   爱好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