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继续工作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比例下降和养老保险压力上升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该问题,我国明确提出要发挥低龄老年人余热,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近年来关于退休对老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于退而不休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还较少,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退而不休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在基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和中介机制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 从总体样本上看,退而不休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情绪均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在稳健性检验中得出退而不休能显著减少老人患慢性病种数,提高其生活满意度,表明退而不休行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1. 从性别上看,退而不休对男性老年人自评健康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促进作用要略大于女性老年人,且只对男性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从年龄段上看,退而不休对65岁及以下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大于65岁以上老人,且对65岁及以下老人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工作类型上看,从事非农工作对老年人抑郁情绪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农业劳动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平均处理效应为负但不显著;从经济状况上看,退而不休对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的抑郁情绪有正向作用,但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老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并不显著。

第三,从中介机制检验上看,退而不休会通过提高家庭收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然而退而不休会减少老人工作之余的社交活动频率,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有负向影响。

因此,最后针对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一系列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政策启示,为应对快速老龄化趋势,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科学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现实意义

  1. 在国家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逐步施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老年人群体的主体地位,将保障老人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作为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前提,延迟退休政策的施行不能以损害老年人生理或心理健康为代价,研究如何才能在不损害甚至促进老人健康的前提下顺利施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本文从现有的退而不休老年群体出发,研究退而不休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影响,为合理开发和管理老年人力资源、实现健康老龄化、科学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理论意义

现有文献对于老人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讨论、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其中针对退休冲击对老人健康的影响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退而不休”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讨论其影响因素上,认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老人退而休或退而不休的决策产生影响,而现有关于退而不休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少。

首先,本文从总体上分析了老年人退而不休决策对其健康的影响;其次,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类型人群进行了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类型的差异化影响;最后,分析了退而不休对老人健康的影响机制,包括社交活动、经济回报和生活习惯的中介机制检验,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退而不休

国外学者Deller等人(2011)将那些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之后继续工作的老人称为银发工作者(silverworker),主要表现为就业返聘的形式,即从主要职业退休后但在完全离开劳动力队伍之前进行的有偿工作,以此作为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前的一种衔接和过渡。

国内学者对于退而不休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已经办理退休但仍有劳动参与的情况,第二种是指超过法定劳动年龄但仍有劳动参与的情况。此处的劳动参与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在过去一年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至少10天以上,包括自雇和他雇;

(2)除务农相关工作外,每周至少工作一小时;

(3)有工作但目前正处在暂时休假或在职培训中;

(4)在办理了退休后有过工作的经历,包括务农务工个体私营等;(5)目前从事小的消遣性的工作并且有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内的家务劳动和照看孙辈并不在本文定义的劳动参与的范畴内,本文提及的各种劳动参与行为的一大特征是要和外界社会产生接触,不论是个体经营还是受雇都是跟外界有接触的行为,而家务劳动、照顾孙辈则更多的是家庭内的行为,不包含在本文劳动参与的范畴之内。

本文参照王兆萍和王典(2017)4的做法,选用第二种方式判定退而不休,即超过法定劳动年龄但仍有劳动参与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正式办理退休的调查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老年人群体中,存在大量未正式办理退休且存在劳动参与行为的老年人,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格外常见。

健康

人们对于健康传统的观念一般是认为身体无病就是健康,即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和运行正常,从外观形态上看发育良好,且内部各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个体的身体活动能力、劳动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健康的内涵也有所深化,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得到了提升,世界卫生组织将现代的健康不仅仅定义为个体的身体状况没有出现疾病和虚弱的情况,还包括个体在生理、心理和处于社会中时的完好状态,即除了生理上的健康之外,要保持心理健康,积极上进,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有道德意识。宋全成(2018)指出在学界中度量个体健康状况主要通过患慢性病种数、自评健康、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退而不休通过收入影响健康

收入对健康的影响十分重要,现有关于收入和健康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绝对收入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绝对收入的增加会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但边际效率递减,即相同收入的增加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升是递减的;

第二,相对收入假说,即个人收入对健康的影响会受到周围人的相对收入的影响,个人健康会受到个人收入在社会中的相对位置的影响,或者说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第三,贫困假说,认为当收入低于某一水平时,收入越高健康水平越高,当收入达到某一特点水平时,健康状况便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了;

第四,收入不均假说,认为收入的不平等本身就会对健康有影响。

冯科和吴婕妤(2020)通过CFPS数据分析得出对于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的人群而言,居民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会显著正向影响其健康水平。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退而不休都是出于经济因素考虑,一方面,退而不休会带来绝对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能给老人带来更好的营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例如购买保健品、定期的身体检查以及健身投入等,从营养、医疗服务等方面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从贫困假说的角度出发,这些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而选择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其收入水平较差,还未达到水平线,此时收入增加,健康状况也会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退而不休也会使得相对收入增加,收入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收入的提高也会带来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

退而不休通过社交活动影响健康

社交活动能够缓解中老年人抑郁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董夏燕(2017)指出社交活动种类和社交活动频率能够显著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指标,而退休会显著减少老年人的社交活动种类和社交活动频率,进而对老人自评健康和抑郁情绪造成负面影响。而王亚迪(2019)指出退休会显著提高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频率。一方面,退而不休会能够促进老年人和外界的接触与联系,改善老人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其社交活动频率,但是另一方面选择参与劳动也必然会会挤占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减少一部分社交活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参与对闲暇的挤出效应是必然的,参与劳动必然会减少其空闲时间和在空闲时间进行各类行为所带来的效用,然而了劳动参与对老人人际关系的提升是不确定的,例如从事农业劳动等高强度的人际交流较少的劳动对其人际关系的提升是有限的,因此退而不休可能会减少老年人社交活动频率进而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退而不休通过生活习惯影响健康

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包括锻炼、吸烟、喝酒以及睡眠时间等,董夏燕(2017)指出退休会显著减少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可能是退休后抑郁情绪增加导致睡眠时间下降,叶金珍(2019)也指出相较于未退休人员,退休人员失眠频率增加的可能性更高,并指出退休对于锻炼和吸烟这类需要长期培养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能够显著降低饮酒频率,对健康有正向影响,饮酒在我国存在一定的社交属性,有时出于工作需要而不得不饮酒,但刘生龙(2017)指出退休会提高女性锻炼的频率,郑超(2019)指出退休会显著降低男性锻炼的可能性。

58退而不休决策可能会挤占一定的闲暇时间,可能会降低老人的锻炼的可能性,既然退休会降低老人睡眠状况、减少老年人的喝酒频率,那退而不休是否会促进老年人的睡眠状况、增加其喝酒频率呢?由此推测退而不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退而不休可能会通过三个方面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分别为收入、社交活动和生活习惯,具体而言包括收入、社交活动频率、锻炼频率、吸烟频率、饮酒频率和睡眠情况等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身心健康   老年人   假说   工作   社交   抑郁   频率   老人   收入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