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差评,它活该被骂啊...


今年的好莱坞大片,特别是迪士尼出品,在大陆基本都是冷待。

但论惨淡,没有一部比得上:

《小美人鱼》

纵使迪士尼真人重制,特别是公主片本就不会多火爆,但上映首日才几百万的票房,还是令人大跌眼镜。

其实《小美人鱼》在国内遇冷,也并非没有预兆。选角公布时,大部分网友就对爱丽儿的扮演者大发雷霆。

海莉,几乎没有表演经历的歌手、没有任何白人血统的黑人,也就是说她的五官,相当非裔,完全不符大部分观众的审美认知,甚至有人骂到:

让你找条美人鱼,不是让你找条真的鱼。

即便海外网友,也对不符合原版动画的选角,特别是直接改变人物族裔的做法表示诸多质疑。

可迪士尼没有顾及这些批评声,即便碰到疫情停拍,都没重定选角,甚至导演站出来说,她就是最适合爱丽儿的。

伴随各方担忧与辱骂,《小美人鱼》这盘大海鲜如期端到了观众的餐桌上。

令人惊奇的是,不仅是国内,其余许多国家地区,也都给了差评。

除了美国本土,烂番茄的影评人评分在迪士尼真人系列中属于中上水准,观众评分更是来到95%。

所以到底是政治正确与否的纠纷,还是《小美人鱼》真的很糟糕呢?

其实,《小美人鱼》最大的问题,不是选择了黑人,而是太尊重原版动画了。

剧情框架、桥段设计、故事节奏,甚至大部分场景的分镜运镜,都和1989年的动画电影完全一致。

改动也有,但都没脱离动画设定,只是稍微丰富、完善了一下。

原版动画中,爱丽儿的姐姐们每天只会唱歌跳舞、梳妆打扮,是爸爸的好女儿。

真人电影里,人鱼公主们则与父亲共同治理大海,每天一起清理被沉船摧毁的珊瑚礁。

电影还丰富了爱丽儿父亲,川顿国王的人设,增添了动画续集中人鱼王后因沉船而亡的前史,来强调川顿为何憎恨人类、禁止人鱼们浮上水面。

无论童话还是动画,都有人质疑小人鱼,为了男人就又割舌头、又抛家弃父,童话里还为王子化成泡沫,活脱脱愚蠢恋爱脑。

实际上,童话中的小人鱼,追求的是不灭的灵魂,最后也因善良本性,才不愿通过杀人换自己的生命。

动画则将灵魂,变成更实际的“探索未知世界”,通过爱丽儿的歌词“聪明的年轻女孩准备好站起来”来强调小人鱼逃离父亲掌控、向往自由生活的女性赋权思想。

真人版为了避免再产生恋爱脑争议,强化了爱丽儿与父亲的关系。

让父亲的掌控更强烈、爱丽儿对人类世界的向往更热烈,爱丽儿最后不是事事都先想王子,而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自我判断。

动画最后王子救了人鱼,也改成人鱼对王子的三重拯救,一次是海难、一次是面对大反派乌苏拉、最后让王子摆脱家庭的控制。

真人版为王子设计了与爱丽儿类似的生存环境。

电影中的陆地王国,是个没有种族隔阂的乌托邦。

掌权者是黑人女王,王子不是天生皇族,而是被女王收养。女王始终认为海底充满邪恶,所以不愿意王子探索大海。

王子和爱丽儿同样深受家庭束缚、向往未知世界。

电影还进一步丰富王子与爱丽儿的相处,让他们有灵魂交流的空间,最后双方的相爱,并不仅是原作中的一次拯救,而是灵魂相识。

可这些改动最终相比动画,依然换汤不换药,除了王子与爱丽儿的爱情更真实外,其他改动并没带来新鲜感,反而拖垮原版动画的叙事效率。

原版动画仅有82分钟,而真人电影抛去字幕也长达两小时以上。

即便有新增情节、即便有特效技术下无比绚烂、华丽、充满沉浸感的海底世界,依然没有足够新意,来支撑观众毫不无聊地再看一遍这个诞生超过百年的故事。

而这显然已是迪士尼真人重制系列的通病。

大部分这个系列的电影,都没逃开原版动画的桎梏,只在动画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或是编写一两首新歌、或是在特效镜头、歌舞场面上采用新技术。

可这样的重制,真的有必要吗?

没有脱离迪士尼动画的剧本,让观众非常困惑:我何必为幼稚故事再买次单?

大部分迪士尼真人重制,都像准备更精良、资金更充足的cosplay,演员们并不是扮演完整的人物,而是尽全力模仿画出来的形象。

不像是给成人观众观看,也不像给儿童观看,更像献给已经成人的童心。

这个系列中最大的两次改变,分属《玛琳菲森》和《花木兰》。

《睡美人》动画诞生时,就因相比童话毫无新意而票房大亏,导致迪士尼将暂停创作公主片三十年,直到《小美人鱼》大获成功。

改编成《玛琳菲森》时,女主角茱莉主导下,故事变成重塑反派,反而获得认可。

动画《花木兰》《小美人鱼》属于同时期。

这时候的迪士尼,更注重新时代的女性崛起,对原著会进行更全面的改造。

爱丽儿和木兰相比更古早的迪士尼公主,代表着更有独立意识和勇气的新女性形象。

而《花木兰》进行真人重制时,却算不上成功。

归根结底,是导演编剧没跳脱出原版动画的窠臼,虽然删除歌曲与喜剧用途的动物角色,但剧本的结构与情节,仍旧和动画一致。

导演试图在没有歌舞与童话的歌舞童话剧本上,建立东方严肃史诗战争片的想法,导致《花木兰》非常割裂。

基于此,《小美人鱼》也放弃更多可能性,完全依赖动画对童话的创新。

如果完全一比一复刻动画,纵使无聊,或许还能够像《美女与野兽》《阿拉丁》那样得到更多怀旧支持。

而黑人选角,却惹了众怒。

其实在无聊的电影故事中,海莉扮演的爱丽儿是最大亮点。

她很好地呈现出爱丽儿善良、可爱、勇敢的特质,特别是层次细腻、音色穿透力极强的歌声,让擅长唱歌的人鱼形象极有说服力。

抛去传统对“美”的定义,爱丽儿得到的爱,也更源于她的灵魂。

只要不绝对追求动画的红发白皮造型,海莉无疑完美塑造了爱丽儿。

展现少数族群故事的政治正确,已经是好莱坞电影最大的热潮。然而商业片中,却还是很少见到真正以少数族裔作为核心主角的作品。

因为好莱坞的A级商业片,要销往全球,美国本土已见怪不怪的政治正确,全球观众却不一定买单。

《小美人鱼》,就是迪士尼这个好莱坞现今最大的公司,对市场的一次试探。

选择《芝加哥》的导演罗伯马歇尔执导、凭借《汉密尔顿》大火的林漫威掌控新音乐,标志着迪士尼按照音乐剧电影的方向打造《小美人鱼》。

《汉密尔顿》就是部大量用黑人演员扮演美国开国元勋的说唱音乐剧,《小美人鱼》在选角上,也直接采取了色盲选角。

对于只在电影院看商业片的观众来说,这或许惊世骇俗。但对迪士尼的整个业务而言,并不是新鲜事。

音乐剧和动画片的领域,迪士尼早在政治正确蔚然成风前便进行了尝试。

欧美音乐剧市场中,完全不在乎种族血统的色盲选角,已是业界常态,甚至同一部剧中,选用不同种族来扮演相同角色。

早在九十年代,迪士尼的《灰姑娘》音乐剧电视片,就由黑人来扮演灰姑娘和教母,而王子一家则有白人、非裔与亚裔。

迪士尼在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中,更完全不在乎种族差别,多年前《小美人鱼》音乐剧复排,扮演爱丽儿的就是亚裔演员。

动画片中,《公主与青蛙》也将欧洲公主,改成美国奥尔良的黑人姑娘。

其实,纵观好莱坞历史,黑人、亚洲人与其他少数族裔,得到的认可与选择,还太少太少。

奥斯卡领奖台上,迄今为止发出的近四百座表演奖杯中,由非白人获得的,只有寥寥二十来樽,非白人影帝、只有六名,非白人影后,只有两名。

亚洲人拿到过的,仅有一个影后、两个男配、两个女配,只有一名亚裔男演员,得到过影帝提名。

甚至这些奖项,大部分是在近几年内产生的。

得到奖项的黑人演员们,也基本上扮演的,都是奴隶、仆人、社会底层,也就是所谓属于“黑人文化”的角色。

就像曾经好莱坞唯一的亚裔明星黄柳霜,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只能扮演邪恶的反派或者被迫害死的妓女,因为那是白人们认为,属于“中国文化”的角色。

被许多人嫌弃的政治正确,仅仅是这些始终得不到公平对待的非白人演员们,终于有了希望,可以不再扮演代表歧视的角色,可以得到机会,和白人们争取同一角色。

或许,迪士尼在《小美人鱼》上的尝试,是鸡贼的。

但是我期望能看到,由非白人扮演公主不再是争议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花木兰   好莱坞   白人   音乐剧   黑人   人鱼   原版   观众   王子   动画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