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只是噱头-金殿阳光下的尘烟

每天乖公交上班,到鸣凤山麓后舍车步行,从山脚穿过金殿牌坊,沿那古朴的石台阶,在遮天的树荫下拾级而上,走二天门、三天门,进太和宫,再过棂星门,长长的步道尽头就是城头上有魁星楼的紫禁城。走进城门,迎面伫立在台阶上的殿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眼夺目,这就是蜚声中外的昆明金殿,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因“纯以铜质为之”,金殿又名“铜瓦寺”。

考证《重修太和宫碑记》等碑刻,鸣凤山太和宫历史上出现过两座金殿,最早的金殿是明万历年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所建。民间传说,陈用宾笃信道教,三次梦见仙人吕洞宾约他在鸣凤山麓相会,但陈用宾每次来到鸣凤山,都只见一个放羊老头一边用绳子牵着羊,一边用一口砂锅煨芋,走近后老头和羊却不见了。事后,陈用宾明白是吕洞宾显灵,明示鸣凤山是洞天福地。于是,陈用宾“抚滇之三年(1595年)”,“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万历三十年(1602年),顺应朝廷兴建真武殿的风潮,环翠宫道士徐正元叩请,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卜胜选址,商定在鸣凤山仿湖北武当山规制,以中峰宫名建太和宫,冶铜为殿,铸供真武大帝金身。铜殿仿木构建筑形制,用铜料分别铸造构件装配而成。铜殿外围,修建紫禁城,城高丈余,周长365尺,设四方四门。周边三元、环翠二宫供圣神仙佛,所有殿宇概以太和宫统称。万历甲辰(1604年),太和宫鼎建而成。

传说明燕王朱棣在夺取皇位的过程中,真武大帝多次显灵相助。朱棣成为永乐大帝后,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在武当山大规模兴建宫观庙堂,修金殿于天柱峰顶,奉祀真武大帝神像,给以全国效仿。武当山一度有“真武神,永乐像”之说,以至天下真武宫都按“永乐像”塑真武。陈用宾修筑金殿,在于使“远方冠掖”能“瞻慕圣容”,“治金为殿以昭假元穹”,最终使地方人民“以道德齐礼”,但追综溯源,又有逢迎时政的用心和嫌疑,多多少少在拍大明万历皇帝的马屁。

明崇帧十年(1637年)已是明朝后期,国势风雨飘摇,云南沐氏家运日衰,但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却认为,鸣凤山在城东,山上立有金殿,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沐),对沐家不利。于是在建成35年后,黔国公命令云南巡抚张凤翮把金殿拆开后完整地搬到了大理宾川鸡足山。遗憾的是,搬迁至鸡足山的金殿最终没有保留下来,1966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期间毁于红卫兵之手。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主持修葺太和宫,重建昆明金殿。民间传说和一些研究昆明金殿的学者言之凿凿地认定,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而重建的金殿。这里且不说陈圆圆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个因素,只说重建金殿时,吴三桂已经有了新欢,年老色衰的陈圆圆早被打入冷宫,整日吃斋念经,面壁修佛,道教的真武殿怎么说也不可能是为陈圆圆重建的。

清朝前身女真部落臣服蒙古麾下效命时,蒙古盛行的藏传佛教多受女真贵族追捧。清朝建立后,萨满信仰和尊崇藏传佛教貫穿了整个王朝的始㚵。作为满清帝国的平西王,为什么会在满朝文武都以佛教为信仰的氛围里,逆流重修道教金殿呢?

笔者考证,吴三桂这个世受大明皇恩的关宁铁骑统帅,前半生都在抗击满清的戎马生涯中度过。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帝国随着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而远逝。此时此刻,几经犹豫,身为明朝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已经准备好了投降李自成。只是,大顺皇帝李自成的短视和出尔反尔,大顺汝侯刘崇敏更是把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强行掳走,硬生生的把吴三桂逼上了梁山。凭着“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噱头,吴三桂在山海关联合清军击败农民起义军,陈圆圆获救,李自成带兵撤出北京城。

吴三桂没有背叛大明王朝,家国已不在,形势逼人,投降满清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吴三桂的内心是不屈和挣扎的,怎么努力都溶不进满清这个群体,他痛苦着,纠结着,也在寻找着做回那位“勇冠三军、孝闻九边”大明英雄的时机。一直以来,大明推崇的道教真武信仰,深深的扎根在吴三桂的内心深处,那是对真武大帝既保武将平安,又保子孙福泽的认可,更是对大明帝国这个根和磈的追忆。六十大寿时,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铸真武铜殿,并将铜殿建在原来铜殿搬迁后留下的大理石基座上,以示对明朝的怀念。重铸铜殿的第二年,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正式向满清宣战。可以说,反清复明,这是吴三桂的心结,也是吴三桂重建金殿的真正原因。

重建的金殿坐东朝西立于崇台之上,高6.7米,宽、深各6.2米,面阔三间的平面形状接近正方形。每面四根檐柱,柱径20厘米;殿内共四根金柱,柱径21.5厘米。前檐金柱间形成前廊,明间三对门扇和两次间各一对门扇可以开启,东壁十门扇和南北壁各八门扇则固定安装。梁柱、斗拱、门窗、瓦顶、藻井、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乃至台基左右侍亭及旗杆、七星旗等均为铜铸,总重达250余吨。

昆明金殿跟鸡足山金殿相比,虽有细微差别,但变化不大。1939至1940年间,中国营造学社在鸡足山对陈用宾金殿做过简要记录,留有铜殿照片和平面草图各一幅。从照片和草图看出,陈用宾铜殿和吴山桂铜殿都是重檐歇山顶,与重檐庞殿顶的武当山金殿在外观、结构、比例、尺度上均有不同。

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金殿正面悬挂着“南无无量寿佛”铜匾。“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真武道宫怎么会挂佛教匾呢?武当山典籍记载,永乐十四年(1416年),武当山修建真武铜殿,峰巅上已建有佛教无量寿佛殿,佛道互不相让。但当得知建铜殿是圣上旨意时,佛家折中,“让地不让佛”,要求真武殿上挂“无量寿佛”匾,朝拜真武的同时,颂“南无无量寿佛”。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云贵总督王继文依据武当山典制挥毫悬匾,也算是沿习旧制吧。

真武殿门前右方那杆三角形的七星铜旗,镂空日月和二十八颗星,镌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十二个字,也许,这就是真武大帝除魔卫道的初衷吧。重建金殿时,铸有一柄“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意为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同时,吴三桂将其使用过的一把重6公斤的木柄大刀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最可喜的是,紫禁城里那一株银杏树和一株紫薇树,枝条苍劲,尽显岁月,细细探究,已有400多岁的高龄。

从明朝到大清,无论是陈用宾醉心黄老之学,逢迎皇家讨好万历;抑或是吴三桂心念故国,蓄谋借势,以期摆脱心困和窘境,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金殿无声的承载着那历史的负重。每当登临金殿,我会自觉不自觉的在金殿前驻足,欣赏金殿那染了一缕烟薰的痕迹,品味那一个个隐藏在金殿背后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武当山   凤山   紫禁城   道教   太和   大明   门扇   明朝   尘烟   噱头   满清   大帝   红颜   阳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