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养生之四-拔罐养生

拔罐养生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穴位或患处,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又称“打吸筒”,是一种独具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深受我国百姓喜爱,具有操作简便、取材容易、见效快、安全可靠的特点。《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密切联系,运用拔罐法刺激皮部,通过经络而作用于脏腑,可以调整脏腑功能、通经活络,在调理亚健康、养生保健、美容塑身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一、拔罐养生的作用

拔火罐是通过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瘀血,促使该处的经络畅通,气血旺盛,从而发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作用。

1.疏经通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当人体发生疾病时,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经络阻隔,不通则痛等病理改变。拔罐能激发和调整经气,疏通经络,并通过经络系统而影响其所络属的脏腑、组织的功能,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

2.行气活血 气和血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气血失常,必然会影响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所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拔罐法通过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瘀血,促使该处的经络畅通,气血旺盛,具有使气血通畅、调和气血的作用。

3.祛风散寒 拔罐疗法能激发经络之气,振奋衰弱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通过吸拔作用,能排吸出风、寒、湿邪及瘀血,以发挥畅通经络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疗法可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针刺拔罐能给予局部血管以机械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而改善血运,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拔罐的负压机械刺激,能够使局部的毛细血管破裂以及通透性发生变化,从而出现瘀血现象,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可使体内代谢物排出体外,缺氧改善,使机体康复。拔罐时的负压刺激和温热刺激,还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反射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射性兴奋,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中枢,使之趋于平衡,从而使机体恢复健康。


二、常用拔罐器具

罐的种类很多,临床上常用罐有四种: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

1.玻璃罐 玻璃制成,形如球状,肚大口小,口边外翻,有大、中、小3种规格。其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临床应用较普扁。其缺点是容易破碎。

2.竹罐 用直径3 5cm坚固的竹子截成6 10cm不同长度磨光而成。这种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制作简单,轻巧价廉,且不易摔碎,适于药煮,临床多有采用。缺点是易爆裂漏气。

3.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凸出,状如瓷鼓,底平,コ径大小不一,口径小者较短,口径大者略长。这种罐的特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损坏。

4.抽气罐 用透明塑料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这种罐的不足之处是没有火罐勺温热刺激。

三、拔罐养生的方法

(一)吸拔方法

1.火罐法 是用火在罐内燃烧,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绕一圈后,迅速退出,快速地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简便安全,不受体位限制,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

(2)投火法:将纸片或酒精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火罐扣于施术部位。此法须防酒精过多,滴下烫伤皮肤。

(3)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2.抽气法 将备好的抽气罐扣在需要拔罐的位置上,用抽气筒将罐内的空气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而吸拔住皮肤。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

3.水罐法 一般选用竹罐倒置于锅内煮沸,用镊子取出竹罐的底部,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

(二)运用方法

根据不同的养生保健需要,可选用以下几种方式。

1.留罐法 又称坐罐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拔罐后将罐留置一段时间,一般为10 15分钟,小儿及体弱者以5 10分钟为宜。大而吸力强的罐具留罐时间可适当短些,吸力弱或小罐的留罐时间可适当长些。可根据病变范围的大小选择多罐或单罐。

2.闪罐法 是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以皮肤潮红为度。此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或肌肉松弛、留罐有困难的部位。需注意,如果反复操作使罐口温度过高,应换罐操作。

3.走罐法 又称推罐法,即先在走罐所经皮肤和罐口(以玻璃罐为佳)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待罐具吸拔住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使推动方向的后边着力,前边略提起,缓慢地来回推拉移动,至皮肤出现潮红或瘀血为止。此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等。由于兼具按摩作用,临床较为常用。

4.刺血(刺络)拔罐法 将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5.留针拔罐法 先用毫针在穴位处垂直刺入,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拔罐。此法适用于玻璃罐,由于是将针刺与拔罐相结合,因此作用较强。

6.药罐法 是指将药物治疗与拔罐相结合的方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和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直接被吸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药煮罐法:一般选用竹罐,将方药装入布袋中,放入锅内加水煮至一定浓度,再把竹罐放入药液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治疗部位。

(2)药贮罐法:一般选用抽气罐,将药液贮于罐内,然后按抽气法吸拔在治疗部位。

(三)取罐手法

取罐时,左手扶住罐身,右手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即可松脱,不可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

四、拔罐养生的常用穴位

1.背俞穴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其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拔罐养生的常用穴位。

2.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重着黏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延缓衰老。

3.三阴交 三阴交穴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经的气血,健脾利湿,疏肝补肾,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4.神阙 神阙穴为任脉的穴位,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通过拔罐充分激发神阙穴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的枢纽功能,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5.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6.关元 关元穴属于任脉,又是小肠的募穴,古人称之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该穴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同时长期施灸,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固本培元,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

7.膻中 膻中穴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又是宗气聚会之处,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预防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

8.大椎 大椎穴属督脉,为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在此穴位拔罐,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9.内关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能宽胸、降逆、止呕,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在此穴拔罐,对心血管疾病、肺病、胃肠道疾病的预防有较好的作用。

10.合谷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在此穴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且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五、拔罐养生的注意事项

要根据不同的养生保健需求选用不同的部位,并选择适宜的罐具和拔罐方法。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皮肤破损处、外伤骨折处、体表大血管处、皮肤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等均不宜拔罐。用火罐时应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应及时处理。面积小者,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拔罐时间的间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体质较虚者可以每隔1 2日或3 5日拔罐一次。连续每日拔罐的,应注意轮换拔罐部位。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旧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在拔罐时,应密切观察拔罐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①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②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结核活动期、有出血倾向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③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④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9-21

标签:脏腑   穴位   经络   气血   机体   局部   部位   中医   皮肤   作用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