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养生之五-刮痧养生

刮痧是指用牛角、玉石等钝缘光滑的硬质器物或手指,蘸刮痧油、清水等介质在皮肤表面反复刮拭,造成皮肤表面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历史悠久。由于其属于非药物自然疗法,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近年来刮痧疗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养生保健领域。

刮痧养生的作用 刮痧法注重对机体的整体调理,通过刮拭经络穴位来疏通经络、畅达气血、平衡阴阳、调节脏腑,从而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愈病能力。

1.疏经通络,祛除邪气 刮痧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经络腧穴,起到疏经通络、活血祛瘀的作用,使阻滞经络的邪气(风、寒、热、湿邪等)从表而解。

2.调整功能,扶助正气 刮痧疗法通过对体表的刺激,疏通经络,同时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起到扶助正气、防病治病的作用。

3.辅助诊断,预判未病 根据经络学说,内脏及各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改变,都可以在相应经络的皮部出现出痧、疼痛、敏感、结节等表现。因此可以根据反应部位和痧的颜色、部位、形状等,判断脏腑经络的微小病变,对亚健康状态和疾病有初步的诊断作用,从而可把握身体的变化状况,提前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现代研究证明,刮痧可刺激神经末梢或感受器而产生效应,促进微循环,通过神经的反射或神经体液的传递,以及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下丘脑的有效激活,可以在较高的水平上调节内脏、肌肉、心血管的功能活动。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加速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强了机体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除,因此在美容、减肥、改善亚健康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刮痧养生的器具 刮痧的工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介质。

1.刮痧板 一般来说,凡是边缘比较光滑的物体,都可以当做刮痧板。目前多选用水牛角、玉石、砭石。这些材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安神镇惊、润肤美容等作用,并具有光滑耐用、易于擦洗消毒的特点。

2.刮痧介质 古人常用水、麻油、桐油、猪脂等具有润滑作用的物质以及药剂作为刮痧介质,目前多用刮痧油和美容刮痧乳,前者是由医用植物油与中药加工而成,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肌发表的作用,使用时可以减轻疼痛、润滑皮肤;后者一般用于美容刮痧,具有养颜护肤等作用。


刮痧养生的方法:

(一)持板方法

正确的持板方法为:用手握住刮痧板,刮痧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拇指和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的两侧。

(二)刮拭方法

1.面刮法 用刮板的1/3边缘接触皮肤,刮板与刮拭皮肤的方向呈30 60 角,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如头部、腹部、背部、上下肢等。

2.角刮法 用角形刮痧板或刮痧板的角部,将刮板与刮拭皮肤呈45 角倾斜,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适用于身体关节、骨突周围以及肩部的部分穴位。

3.点按法 刮板与穴位处皮肤垂直,向下按压,逐渐加力,持续几秒后迅速提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和骨骼凹陷处,如人中、膝眼等穴。

4.拍打法 一手握住刮板一端,用刮板的一端速度均匀地拍打穴位。拍时要在局部皮肤上先涂润滑油。适用于肘窝、膝窝、腰背部、前臂等部位。

5.按揉法 用刮板角部倾斜按压在穴位上,做缓慢、柔和的旋转,板角不离皮肤,力度渗透至肌肉,以酸、胀、麻为度。常用于合谷、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以及手足上的反应点和其他疼痛敏感点。

6.立刮法 使刮板角部与穴区垂直,紧贴皮肤快速刮拭。多用于头部。

7.疏理经气法 按经络走向,连续刮拭,手法轻柔均匀,平稳缓和。常用于治疗刮痧结束后或保健刮痧时,对经络进行整体调理。

8.其他出痧方法

(1)揪痧法:在皮肤表面涂上刮痧介质后,术者或刮痧者自己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大拇指把施术部位皮肤与肌肉揪起,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迅速松手,反复进行,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直至出现痧点。

(2)挤痧法:刮痧者用两手大拇指的指甲在施术部位连续用力挤压,至小块紫红痧斑为止。

(3)拍痧法: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三)刮拭部位

根据不同的养生保健需要,选取刮拭的部位。一般来说,胸腹、肩背、四肢、头项或在循经有关的经穴部位上,均可以进行刮痧。

(四)刮痧技巧

1.补泻手法 补法刮拭力量小、操作的方向顺着经脉运行方向、出痧痕少者为“补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证患者。泻法刮拭力量大、刺激时间较短、操作的方向逆经脉运行的方向、出痧痕多者为“泻法”,适用于新病、急病、形体壮实的患者。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泻之间,保健刮痧多用此法。

2.晕刮防治 晕刮,即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仆倒等。其原因多为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或空腹、过度疲劳,或刮拭时间过长,刮拭部位过多。

因此,以刮痧进行养生保健时,刮拭部位宜少而精,根据患者体质选用合适的补泻手法。同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晕刮现象出现则及时停止。一旦出现晕刮现象,应让晕刮者立即平卧、保暖,并饮温糖水。或点人中、内关、足三里,刮百会、涌泉,即可缓解。


常用养生刮痧法: 运用刮痧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可从人体的头面、颈项、胸腹、四肢等不同的部位进行操作。对不同部位的刮痧有不同的养生保健作用:

(一)头部刮痧

头部刮痧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作用。可防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由于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发皮发热为宜。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

头部刮痧时可循以下线路操作:①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穴位为头维穴、颔厌穴等;②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囟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③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④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

(二)面部刮痧

面部刮痧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也可用于治疗面瘫、雀斑、痤疮、眼病、鼻病、耳病、等颜面五官的病症。

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腠走向刮拭。可每天一次。

面部刮痧时可循以下线路操作:①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②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③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

(三)颈部刮痧

人体颈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督脉行经颈部,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防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

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颈后高骨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

颈部刮痧时可循以下线路操作:①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②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四)背部刮痧

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循行的部位,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能调节全身的阳经,在脊柱两侧的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刮拭背部可以调节全身气机及五脏六腑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背部刮痧一般背部由上向下刮拭,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病人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五)胸胁部刮痧

胸部正中为任脉所循行,分布有天突、膻中、鸠尾等重要穴位,刮拭胸部,可以舒展上焦气机,宽胸理气。两胁肋部为少阳胆经及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刮拭该处可起到调畅肝胆气机、升发阳气的作用。

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胁肋部用刮板棱角沿肋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

胸胁部刮痧时可循以下线路操作:①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②刮拭两侧胸胁部,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六)腹部刮痧

腹部内藏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循行,故刮拭腹部可调整以上脏腑功能,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须注意,空腹或饱餐后禁刮,急腹症等忌腹部刮痧,神阙穴禁刮。

腹部刮痧时可循以下线路操作:①刮拭腹部正中线,从鸠尾穴经中脘穴、关元穴刮至曲骨穴;②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穴刮至日月穴。

(七)四肢刮痧

四肢为十二经脉循行的主要位置,四肢刮痧可以直接调理全身经络气机,并且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相应穴位,而达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刮拭四肢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对下肢静脉曲张、水肿者应从下向上刮拭。

四肢刮痧时可循以下线路操作:①刮拭上肢内侧部,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②刮拭上肢外侧部,由上向下刮,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外关穴。③刮拭下肢内侧,从上向下刮,经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阳穴,委中穴可重刮。④刮拭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刮,从环跳穴至膝阳关穴,由阳陵泉穴至悬钟穴。


刮痧养生的注意事项: 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以防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风邪袭人,加重病情。出痧后饮一杯热水(淡糖盐水最佳),并休息15 20分钟。出痧后3 4小时以内忌洗浴。不要刻意追求出痧。血瘀、实证、热证出痧较多;虚证、寒证不易出痧。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 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应注意以下刮痧禁忌:①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血倾向性等疾病禁用刮痧。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皮下不明原因包块、急性扭伤、创伤或骨折部位、浮肿部位、严重过敏者禁用刮痧。③妊娠妇女的腹部和腰骶部,妇女经期下腹部、面部均不宜刮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脏腑   穴位   经络   中线   背部   腹部   头部   部位   中医   皮肤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