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溪麦鼓头:舌尖上的非遗美味

非遗文化经绵长岁月的洗礼,代代传承,不断沉淀,成为凝聚一方民众精神信仰的鲜明文化代表。被列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宁溪麦鼓头,就是台州的一大特产。

宁溪麦鼓头,因其制作技艺流行于台州黄岩西部山乡宁溪一带,在平底锅里烙制时,内部空气受热后整个麦饼膨胀如鼓,故得此名。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世代传承沿袭至今,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据传,麦鼓头最早是宁溪一带山里人家食用的干粮。因为山路崎岖,山里人出门干农活的时候不方便三餐都回家,而麦鼓头不但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而且还果腹,因此在宁溪民间盛行开来。

制作麦鼓头:第一步,准备食材。把梅干菜等食材切碎,放进一个大盆里,倒入调料,搅拌均匀。第二步,揉面。倒出适量小麦粉,加入一些水,边加水边揉,直到成为面团。第三步,做麦鼓头。把面团揪下来一块,捏成碗状,往凹陷下去的地方加入准备好的馅料,封上口,用擀面杖擀成薄饼。第四步,烙制。把麦鼓头平摊在平底锅中,每隔一两分钟翻一面,直至中间鼓起。

尽管麦鼓头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在本地很火,但却受“现做现卖”的固有模式影响,多少年来,这一美食一直走不出当地的“小圈子”。

“我们的麦鼓头,现在不只在黄岩卖得好,还发往全国各地,进超市、进酒店,还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许多市外游客驱车数百公里来品尝”。近年来,黄岩区办起了非遗共富工坊,“虎十记”品牌创始人赵阿卫因创新了麦鼓头的存储和保鲜工艺,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从街头巷尾流行到冷链真空包装销售,将麦鼓头卖到了大江南北,成为“宁溪麦鼓头产业化第一人”。

一口老味道,传了一代又一代,离不开工匠精神的绵延赓续。赵阿卫的麦鼓头,从食材到做法,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凝结着几代人的记忆。老工艺的坚持传承与创新融合,让赵阿卫的麦鼓头,每个都保持了一致的重量、模样和口味。

非遗美食——宁溪麦鼓头,从传统中走来,香飘“出圈”,既承载了舌尖上的乡愁,也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目前,宁溪麦鼓头已被列入浙江农家特色小吃百强名单。

来源:中国日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台州市   遗文   小麦粉   擀面杖   放进   台州   面团   舌尖   技艺   美味   游客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