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 - 夏锦文:大运河工业文化传承是挑战,更是机遇

4月18日,“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2023工业旅游暨大运河工业遗产峰会在常州开幕,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作了题为《从工业遗产保护到工业文化传承——管理转型背景下的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主旨演讲。

中国工业遗产管理,从“无锡建议”到“常州倡议”

就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而言,工业遗产管理还属于新事物。夏锦文说,中国的工业遗产管理在过去近二十年当中,发展得很快。

2006年开创时代的《无锡建议》标志着我国正式提出保护工业遗产;2010年,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开展城市工业遗产研究,连续三年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理论界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为推动我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奠定基础;2017年,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获得认定的国家工业遗产名单,13家单位的11个工业遗产项目入围;2018年出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出台《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3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就在今天,运河沿线城市《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常州倡议》发布,中国的工业遗产管理经历了七个节点。”

通过对《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与《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比较,夏锦文探讨了国家工业遗产的管理转型与升级,涉及方向转型、理念转型、要求升级等几方面。

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挑战更有机遇

夏锦文说,我国的工业遗产有近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我国工业的启蒙和发展壮大,承载着近代民族实业家追求民族复兴、造福民众的家国情怀。保护好工业遗产,就是保护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和脉,为我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注入强大的精神内核与动力源泉。

“江苏是工业遗产和乡镇企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工业遗产是江苏大运河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传承利用好工业遗产文化是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历史责任。”

截至目前,国家工信部已经组织了五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认定,先后发布了194个国家工业遗产,江苏省共获批11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的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长江和大运河沿岸,轻工业遗产较多,遗产保留相对完好。

就现阶段而言,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多元的。夏锦文特别提到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政策为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他看来,这些机遇包括:弘扬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促进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工业遗产旅游创新发展,开展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文化教育实践,提高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完善大运河博物馆体系,加强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健全大运河工业遗产文化发展体系。

为大运河工业文化传承 “支招”

谈到工业文化传承视域下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方向,夏锦文从四个方面“支招”:

其一,大运河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化精神弘扬与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大运河工业遗产中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诚信精神解读,大运河工业遗产情境下的工业文化讲堂都包含在其中;

其二,大运河工业遗产作为文化地标重塑区域生机和活力。大运河工业遗产作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在沿线很多地方已经成为现代区域文化复兴的地标,比如百年首钢迈向“城市复兴地标”。建筑艺术创作在赋予大运河工业遗产新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保留其遗产文化特征,在适度改造中实现文化价值增值,比如常州运河五号社区街景;

其三,大运河工业遗产作为后工业景观公园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夏锦文举了中石化小河油库的例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位于京杭大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三河汇流处”,也是运河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如今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打造成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消费应用场景等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

其四,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工业遗产数字化博物馆。在这方面,以常州为例,有着丰厚的历史资源,也有着成功的现实案例。“工商先驱盛宣怀、纺织巨子刘国钧等近现代工商业名人的创业发展历程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从新中国成立之前,以戚机厂、大明厂、戚电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产生的常柴牌柴油机、东风牌手扶拖拉机、荷花牌灯芯绒、红梅牌照相机等,常州是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国家工业遗产数量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常州大运河工业遗存展览馆等逐渐成为大运河文旅融合的新地标。夏锦文说,期待常州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珍贵契机,成为大运河工业遗产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文 顾炜 施向辉/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大运河   工业   文化   常州   地标   江苏   运河   中国   遗产   机遇   国家   夏锦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