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这3个方面给孩子自由

很多父母一听到给孩子自由,就紧张。

“给孩子自由,那他还不上天了?”

“难道让孩子为所欲为吗?”

“没有规矩能行吗,进入社会迟早被教训!”

其实,我们说的自由,当然是相对的自由,在安全范围内、一定规则下,尽可能地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去成长。

给孩子自由,不是让他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恣意妄为,而是帮助他能够控制自己不做什么事,能够自发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一、充分认知的自由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教育孩子的最大阻碍不是别的,而是他们自身的恐惧、担心、怕麻烦。

孩子在不会影响他人,也没有安全隐患的空地上奔跑,家长:“别跑呀,小心摔倒了!”

孩子把玩具都拆了装、装了拆,家长:“再搞坏了我就不跟你买玩具了!”

孩子在路上踩踩水坑、捡捡石头,家长:“太脏了,赶紧过来,不许碰。”

孩子本来专注地坐着一件事,家长非要嘘寒问暖:“饿不饿、渴不渴、冷不冷,我来帮你吧······”

于是孩子只能小小地叹息一声,收起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谨小慎微,做个家长眼中的乖宝宝,保持干净、爱卫生、不添乱、不让爸妈担心。

孩子的行为被过度限制了,是对孩子成长潜能的一种损失和浪费。

蒙特梭利说:

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里只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

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反复做,在反复练习中学会专注,产生有序。

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地感知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也就形成了。

这不能碰、那不能做,孩子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就会逐渐失去对很多美好事物的兴趣、失去持续专注于某件事的宝贵体验,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认知。

孙俪曾经在微博说到两个孩子总是喜欢在墙上涂涂画画,当她想要阻止孩子的时候,邓超阻止了她,告诉她不要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墙纸可以再换,灵感被抹杀掉就没有了。

这就是给孩子自由。

允许孩子在安全、不干扰他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活动、探索,找到自己感兴趣、愿意专注其中的事情,并给他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在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除非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干扰他、打断他。

在这样的自由下,孩子才能够发展内心的真实需要,充分认识自我、发掘自我,自发地决定做一些事或者不做一些事,而不是总受制于他人的控制。


二、选择的自由


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大都是谁做主?

我们的父母,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替孩子做选择,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做一些事。

比如吃什么,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什么时候做作业,看哪些书,大到上什么兴趣班,学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

再比如,直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孩子不听,就开始责骂,自己也气的不行。

父母直接帮孩子做选择,或者让孩子乖乖服从自己的命令,帮他们避免掉一些错误选择造成的结果,孩子长大了就会不懂如何正确选择,常常做出错误决定,而且习惯逃避责任。

其实,在这些事情上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信任孩子,能够宽容孩子犯错、也能给予帮助和引导,在不断试错中懂得做出正确的选择。

西方谚语有云: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给孩子自由,就是让孩子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经验,那对他来说更深刻、更有价值。


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取舍、也就意味着他需要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

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

比如早上赖床,家长帮助孩子了解:如果选择赖床,后果就是可能会迟到、被老师批评;如果选择马上起床,后果就是不慌不忙地享受早饭、准时到校。

孩子做出哪种选择,就让他自己承受相应的结果,这就是通过切身体会建立经验的过程。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只有亲身体会过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经验,孩子才会更懂得分辨好与坏,拥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言行,自我负责。


三、管理自己的自由


我见过很多从小学到高中,在严加管教下可以取得优良成绩的孩子,到了大学宽松的环境中,没有父母步步紧盯的督促后,完全没有了自制力,失去做事的主动性,不断放纵自己。

这是教育的失败。

因为在他们此前的教育中,只有来自父母严格的管教,没有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自我管理的体验,他们的行为只是受外在控制与约束的结果,因此无法建立起自己内在的驱动力。

所以等他得到一点点自由,就彻底不能控制自己做应该做的事。

同样是来自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理念:

纪律应该来自自由,而不是约束。

那些被说教、强迫、洗脑、威胁、惩罚出来的“乖学生”不是守纪律,而是被麻痹、被毁掉了。

当一个学生拥有自由,理解他是自己的主人,然后选择去做他应做的事,不做他不应做的事,这样的纪律才有价值。

如果只有他律而没有自由,永远无法产生自律。

再反思我们自身,多少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紧盯着、监督着;制定一系列计划,把孩子的学习活动安排得明明白白,孩子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

不许打开电视,不给玩手机,不许跟学习差的孩子玩,规矩限制一大堆,生怕那些诱惑干扰孩子的学习。

我们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把孩子的环境创造地太“干净”了。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眼前,而应该着重于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独立、自主地管理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放下那颗焦虑的心,不要约束太多,允许孩子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多让孩子自己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家长只需在关键时刻适时引导。

或许刚开始给孩子自由时,他的行为并不那么如人意,这再正常不过。时间长一点,孩子与生俱来的成长潜能会让他自主地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做一个有远见的父母,就请在这三个方面给孩子的自由。

安全范围、一定的规则,会给孩子边界感、安全感;充分的自由,又会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去探索去发挥。

这样成长的孩子,是幸运的,也更有利于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 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父母   自由   驱动力   潜能   专注   家长   事情   经验   孩子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