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孩子教育效果不佳?请问你真的懂“因材施教””吗?

如今社会,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学校就像工厂,把一个个天赋不同、性格迥异的孩子,通过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式的同质化教育,把孩子们教育成了差不多的、毫无个性标签的人。

近几年来,美国高校录取中国孩子的名额越来越低,有留学机构美国事业部负责人解释原因说到,中国学生确实优秀的很多,但由于中国学生简历的“同质化”严重,许多美国高校的招生官也很头疼。

比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招生主管就曾对媒体表示,该校希望招收到个性化的学生,有兴趣爱好并能长期坚持,而不是每个人都是学生会主席或公益爱好者。

如此可见,家长们都期盼与呼唤着在学校教育中,老师要对孩子“因材施教”,那我们家长是否真的懂“因材施教”的含义?家庭教育是否也需要我们家长“因材施教”?

一、什么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时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因此,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希望孩子能遇到孔子一般的老师们,从内心呼唤来自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能对不同孩子实施不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充分发展。

这里所说的“因材施教”,和时下很热门的,如:个性化医疗,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心理咨询等项目类似,几乎成了高质量的代名词。当前社会确实在推进教育的“因材施教”,但事实效果真的如此好吗?当下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存在什么问题?

二、当下教育中“因材施教”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 现实问题:如何看待当前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得失?

1、教育的目的与方向

教育的目的与方向是教育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不能提供立竿见影的教育策略与效果,却可以避免教育原则性的错误,走出教育策略、教育技术的死胡同。

成功=原则性的正确(方向对)+手段的精准(操作对)+ 随机的运气

尽人事 听天命

比如:诺基亚手机的失利就属于原则性的错误,在“满足市场”与“引领市场”的抉择中,诺基亚的运营主旨是“满足市场”,而苹果的运营主旨是“引领市场”。不同的要求,演变到最终,呈现的结果截然不同。

教育的目的和方向,首先要确保孩子成长的方向是正确的。再次在学习的具体操作上,让孩子有明确的自主意识,在学习方法上不断调整,陆续做出态度和实际操作层面的选择,是要“适应学习”还是“引领学习”,不同的操作,结果也会存在不同。

最终学习效果如何,在方向正确、操作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倘若是要达成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比如考状元、考名牌中学、考入211/985大学什么的,还需具备一定的运气成分。

2、当前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得失

当前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容易走入教育策略、教育技术的死胡同,就是教育策略和教育技术似乎都是正确的,但是最终教育孩子呈现的结果未达到预期。

比如:对于孩子们的自身天赋、个性特征及其教育策略、学习风格,学校是以分类学为基础,对孩子进行分类归纳,然后以归纳的孩子类型,实施不同的教育模式,从表面上看,这已经基本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

但是,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虽然分类学及其教育方法等心理学知识,极有可能是清晰的,但却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

比如,有些孩子性格很固执,这种固执本身是存在差异性和时期性的,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存在差异性,比如表现出自我意识的强势,求关注或示弱等,孩子对于固执的表现存在差异。

时期性主要表现在于孩子在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固执性存在差异,固执表现出的程度也存在差异。

在分类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教育效果成为评价教育成果的一部分,是以类别为衡量单位,理论上,有教育必然有效果。

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基本是按照不同类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无法顾及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如果教育方式正好适合孩子的情况,则会有较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效果差强人意。

这也说明,分类学掩盖了复杂却真实的教育处境,直接导致的是理论头头是道,现实寸步难行的困境。

另外,分类学积累的知识肯定是有价值的,有问题的是他对教育效果的许诺,比如孩子学习钢琴,掌握乐理并学会弹奏,则效果可以看得见,但孩子真正在弹奏钢琴中养成的专注力、是否能形成音乐艺术的高雅品位,效果是不一定的。

现在的“因材施教”与古人相比较,古人还比较客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古人普遍认为:技艺传授与师傅有关,而成功与否却是个人的造化。即使是现在,道理与古时也基本一致。

(二)“因材施教”是原则还是技巧?

1、“因材施教”是原则

因材施教是原则还是技巧,“材”是原因,“教”是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材”是不同的,“教”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问题。

但当代的因材施教基本不考虑教育的原则问题,更多考虑的是施教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因材施教”的重心从“因材”转向了“施教”,流行的话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2、“共情”对于“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

当各种的孩子的性格理论,沟通技巧大行其道,大家收获满满的时候,是否返璞归真的想过一个问题,这些心理学的工具是用来更好的爱孩子,还是更快更好地让孩子听话,比如一个孩子的妈妈,她会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我这么和孩子说话可以吗?

这说明,我们家长对心理学越来越信赖,削弱了作为家长的信心。与其做足够好的父母,不如做恰到好处的父母。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关注心理技术的父母,是一种当代意义上家庭教育的“过犹不及”。

从正确性理解,如果你对孩子是真心的,不是为了你的面子,不是为了减少你的麻烦,更不是为了尽作为父母的责任而勉强为之,那你对孩子说什么都是可以的,因为日久见人心。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沟通技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真心。

比如,珠宝商的珠宝不好卖,采取把珠宝的价格飙高两倍后,售卖更加畅销。中国的生意之道从来都是四个字,“货真价实”,这是做永久生意的诀窍,当然不是做一单生意的诀窍。

问题在于,立竿见影的见效意识,使人们对“因材施教”忘记了货真价实的价值,老师与学生均以迅速成功为目标,以此炫耀自己的聪明。其实,没有真心的影响力是不长久、不可靠的。

同时,我们家长,如果是想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做朋友,则家长们需要自省,我们与孩子成为朋友,是发自内心的期望与表达,还是为了实现对孩子的“管理的方便”。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沟通的问题,“共情”是沟通的基本条件,即需要向对方付出沟通的真心。

3、“因材施教”不应该追求快速见效,一切结果时间自会证明

孟非说,“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会有童心,否则只能是还没有长大”。因此真正成熟的教育都是“不匆忙”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三)因材施教的条件是什么?

1、因材施教,首先需要教育的大方向正确。

比如中医给患者看病,开具中医药方时依照张仲景的理论,经方是大方向,时方可以更细腻。所以行路、做事,前提是要保证方向不出现偏差。

比如大多数学生还达不到”比拼考试心态”的水平,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心态问题,是实力不足的问题。这个也说明,大部份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如果考试成绩持续不理想,关于考试技巧提升、考试心理素质培养等学习,就显得毫无意义,因为方向就弄错了,这种时候,需从孩子基础的学习方面着手,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2、 审视对孩子的养育足够了吗?

“因材施教”的教,是给孩子传授内容,还是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前者是评价孩子最终学习是“会与不会”,后者是评价孩子内心感觉“舒服与否”?

评价“因材施教”达成的教育效果四个水平层次:既成功也好玩——不成功但好玩——成功了却不好玩——不成功也不好玩。对于孩子而言,好玩才是底线。则教与学之间,老师和家长应找到好玩的、能让孩子学得下去的平衡点。

何为心灵的滋养?

苏珊・佩罗在她的著作《故事知道怎么办》的开篇,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与爱因斯坦相熟的女士,她希望她的孩子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所以她就向爱因斯坦询求建议,应该给孩子读些什么,好让他在学校求学期间就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令她惊讶的是,爱因斯坦回答说:“童话,更多的童话”。这位母亲让他不要开玩笑,要他认真回答。但是,爱因斯坦却坚持原有的观点说,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要的能力,而童话能够激发孩子这种品质。

因此,对于孩子的“因材施教,”要允许孩子在学习中一定程度上暂时不懂。

引申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对于孩子要多陪伴孩子阅读。爱因斯坦以童话启发家长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陪伴孩子从童话故事开始,孩子更加容易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更容易形成爱读书的习惯。

对于10岁以后的孩子,读书的范围与视野可以更开阔,阅读有助于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建立与腾飞。

3、 不要占据在“真理的位置”上

作为父母,我们家长一定不要轻易评判孩子的未来,评价孩子行与不行。万学之学的哲学所具有的含义,也只是“爱智慧”、“拥有智慧”。在人生问题上,谁也不是万能的预知者。

家长尤其不能自己给孩子泄气,根据他现阶段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随意妄言他今后的人生镜像,避免给孩子不好的、不积极的心理暗示。

针对不同孩子,实施不同教育,在做好教育的基础工作上,才能让因材施教不成为奢谈。

三、家庭教育也需要“因材施教”

我们家长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在教育孩子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更需要施行“因材施教”。

了解了当前教育“因材施教”存在的问题,知晓了“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原则、明白了“因材施教”的条件,那么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一)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1、 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气质、爱好、智商,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出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在,了解孩子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孩子喜欢某位明星,我们家长可以和他一起分享这个明星的励志故事,一起分析明星是怎么成功的,把表象的盲目崇拜变成从心底的佩服并以此激励孩子。

如果是个性较强自制力也强的孩子,可以选择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当孩子受到尊重时,他就会自觉地遵守规则;而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家长则可以采取表扬与惩罚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制定规则的同时,给予孩子适度的监督,督促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可以根据孩子身心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和帮助。

2、 不要套用别家孩子的教育模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家长要用心和孩子沟通,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以参考别家孩子教育模式,但绝不能生硬地照搬别人的教子模式,更不可拿自己家孩子和别家孩子做对比,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每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它自己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而且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定期预习与复习,既要学会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又要启发孩子预先学习新的知识,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孩子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家长还需要认真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当孩子对所学知识尚未理解时,不要急于教新的内容,要按照秩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向孩子传授知识。

(三) 家庭成员需保持思想统一、教育要求统一

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个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行为按照统一的要求成长。

孩子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家庭成员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如果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才能逐步形成。

因此,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一致,能促进孩子的多次练习,强化、巩固后,方能形成孩子一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四) 对孩子采取个性化教育,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比如,朋友家的孩子,在读六年级,学习成绩很好,孩子因为在上课外数学培训班,觉得每天学校里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太简单,做作业是浪费时间。

针对他的情况,孩子父母和孩子的班主任及数学老师都做了沟通,申请不做学校里的数学作业,保证考试时不低于95分,经过几次沟通,老师同意了孩子家长的申请,从而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和阅读。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爱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但对于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时 要避免“爱而不教,管而不严”的做法,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别怪孩子不争气,别怪老师不努力——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我们才能轻松破解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这个难题。

教育孩子,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要理清思路,在教育方向正确、操作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再谈运气的成分。

而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做到“共情”的真心沟通,要从认知层面去相信孩子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性,避免人为设限。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家长要配合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把孩子的情况告知老师,有助于老师的“因材施教”;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应不断学习,优质陪伴同时,做到“因材施教”。

#聪明孩子养成记##陪孩子度过开学症候群##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因材施教   爱因斯坦   孔子   效果   孩子   不佳   家庭教育   家长   正确   老师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